知瞭
来源:74U閱讀網
紅母雞草別名:粘人草,粘草,粘波波,小百解菜,籽螞蟥,紅毛雞草,
紅母雞草簡介:紅母雞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葉山螞蝗Desmodiumgangeticum(L.)DC.的全草。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瘀調經,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子宮脫垂,脫肛,閉經,牛皮癬,牙痛,頭痛。
紅母雞草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調經,解毒,止痛。主治
跌打損傷,子宮脫垂,脫肛,閉經,牛皮癬,牙痛,頭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制成膏劑塗搽。藥理作用
利尿作用。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消炎,殺菌,調經止痛。主治子宮脫垂,脫肛,腹痛,閉經,牛皮癬,神經性皮炎。”
2、《臺灣藥用植物志》:“為解熱劑、抗卡他劑。治間歇熱,產褥熱,胸部發炎疾患,腦部疾患;根煎服治腹瀉,並為小兒易怒之鎮靜劑;根敷於牙床,治牙痛;葉敷額部,治頭痛;葉與其他藥物煎服,治無癥狀性膽囊、腎臟或膀胱結石。”
紅母雞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曬幹。紅母雞草藥材鑒別
鑒別
枝條圓柱形,可見毛茸。葉單生,矩形或闊披針形,長9-15cm,寬3.5-7cm,先端漸狹呈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表面枯綠色,下表面可見短柔毛,紙質。有時可見細長的莢果,長1.8-2.2cm,直徑約25mm,7-9個節,腹縫線平直,背縫線深波狀,表面具帶鉤的小毛。氣特異。藥材性狀
枝條圓柱形,可見毛茸。葉單生,矩形或闊披針形,長9-15cm,寬3.5-7cm,先端漸狹呈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表面枯綠色,下表面可見短柔毛,紙質。有時可見細長的莢果,長1.8-2.2cm,直徑約25mm,7-9個節,腹縫線平直,背縫線深波狀,表面具帶鉤的小毛。氣特異。紅母雞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大葉山螞蝗的全草。形態特征
大葉山螞蝗,又名恒河山綠豆、大葉山綠豆。半灌木,高達1.5m。莖有柔毛。葉柄長約1.8cm,中間有縱溝,具柔毛;單葉互生;葉長圓形,長9-15cm,寬3.5-7cm,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密生平貼短柔毛。頂生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總狀花序;苞片脫落;花梗長約2mm,密生鉤狀毛;花長約4mm;花萼長約2.5mm;萼齒披針形,與萼筒等長;花冠綠白色,旗瓣倒卵形,翼瓣長圓形,具短爪,龍骨瓣狹倒卵形;雄蕊10,二體;子房密生柔毛。莢果長1.8-2.2cm,寬約2.5mm,密被鉤狀毛,腹縫線直,背縫線在種子間縊縮,有7-9莢節,莢節近圓形。花期4-8月,果期9-12月。分佈區域
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