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南燭葉

南燭葉

南燭葉別名:南燭枝葉,

南燭葉簡介:南燭葉,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VacciniumbracteatumThunb.的葉或枝葉。南燭根分佈於華東、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具有益腸胃,養肝腎之功效。常用於脾胃氣虛,久瀉,少食;肝腎不足,腰膝乏力,須發早白。

南燭葉功效作用

功能

益腸胃,養肝腎。

主治

用於脾胃氣虛,久瀉,少食;肝腎不足,腰膝乏力,須發早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熬膏;或入丸、散。

相關論述

1、《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

2、《綱目》:“酸、澀。”

3、《本草經疏》:“入心、脾、腎三經。”

4、《本草匯言》:“味苦、澀,氣涼,無毒。”

5、《湖南藥物志》:“酸、澀,微甘。”

南燭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一切風疾,若能久服,輕健,明目,黑髭駐顏:南燭樹(春、夏取枝葉,秋、冬取根及皮,揀擇細銼)五斤。以水五鬥,慢火煎取二鬥,去滓,別於凈鍋中,慢火煎如稀餳,即以瓷瓶盛。每服以溫酒調下-茶匙,日三服。(《聖惠方》南燭煎)

2、助陽補陰,發白變黑:春間采南燭嫩葉,約二十斤。用蒸籠在飯鍋蒸之。蒸熟曬幹為末(陰幹者無用)。大約一斤南燭樹葉末,加入桑葉一斤,熟地二斤,山茱萸一斤,白果一斤,花椒三兩,白術二斤;為末,蜜丸。白滾水送下一兩,每日早晨服之。(《本草新編》)

3、治刀斧傷:(烏飯樹)葉嚼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4、治牙齦腐爛:(烏飯樹)葉煎湯含漱。(《浙江藥用植物志》)

南燭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間采收,揀凈雜質,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南燭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一、藥材性狀

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5-6cm,寬1-2.5cm,兩端尖銳,邊緣有稀疏的細鋸齒,多向外反卷,上面暗棕色,有光澤,主脈凹陷,下面棕色,葉脈明顯凸起。葉柄短而不明顯。質脆,氣微,味澀而苦。

二、飲片性狀

為完整或破碎的葉片,呈長橢圓形至披針形。上表面暗棕色,有光澤,主脈凹陷;下表面棕色,葉脈明顯凸起。質脆。氣微,味澀而苦。

南燭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

形態特征

烏飯樹又名牛筋、黑飯草、南燭、烏飯草、烏草、南燭草木、男續、染菽、猴藥、後卓、猴菽、草木之王、惟那木、墨飯草、飽飯花、苞越橘、米飯花、烏米飯樹、康菊紫、飯筒樹、稱桿樹、米碎子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m。多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紫褐色。葉柄長2-8mm,通常無毛或被微毛。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長4-9cm,寬2-4cm,先端銳尖,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平坦有光澤,側脈5-7對,斜伸至邊緣以內網結。總狀花序頂生或腋,長4-6cm,有多數花,花序軸密被短柔毛;苞片葉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宿存或脫落,小苞片2,線形或卵形,密被微毛或無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萼齒短小,三角形,長1mm左右;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長5-7mm,外面被短柔毛,內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內藏,花絲細長;花盤密被短柔毛。漿果直徑5-8mm,熟時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地帶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見於山坡林內或灌木叢中。

毛玻璃  康業路康  飯菜  眼睫毛  蘭澤園  張四  尼羅河  尚書白居易  李堡  阿育王寺  寥廓  鶴峰  細膩  臘腸果  雙流  四味菜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