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栝樓
来源:74U閱讀網
海金沙別名:金沙藤,左轉藤,竹園荽,
海金沙簡介:海金沙,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海金沙屬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幹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幹,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具有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血淋、砂淋、石淋、膏淋、熱淋、濕疹、帶下、咽喉腫痛、痄腮、水腫等。
海金沙功效作用
功能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主治
1、主要用於血淋、砂淋、石淋、膏淋、熱淋、濕疹、帶下、咽喉腫痛、痄腮、水腫等。
2、西醫診為帶狀皰疹、陰道炎、泌尿系感染、陰道炎、白帶、泌尿系結石、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屬於濕熱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包煎;或研末,每次2-3g。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一般不宜與附子淫羊、人參等溫燥補益之品同用,以免助火生熱。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維生素C合用,以保證尿液堿性;
(2)不宜與蘇打片、碳酸鈣等合用,以免中和藥性。
3、飲食禁忌:忌辣椒、咖喱、芥末等辛辣刺激之物;忌糖果、動物內臟等肥甘厚膩之物;忌酸甜類食物,以保證尿液堿性,提高抗菌作用。
註意事項
1、服用過量,會出現舌麻、惡心、頭痛畏寒、尿頻等嚴重不適反應。
2、腎陰虧虛者慎用。
化學成分
含高絲氨酸,咖啡酸,香豆酸,脂肪油。藥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海金沙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海金沙尚有利尿、排石、利膽作用。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瓦斯。
2、《嘉祐本草》: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蓬沙,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海金沙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諸淋:與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赤苓、肉桂、白術、芍藥、甘草配伍。(《證治準繩》)
2、治脾胃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海金沙同白術、甘草、牽牛為末服。(《本草綱目》)
3、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蠟面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本草》)
相關配伍
1、海金沙配金錢草:海金沙性善下降,能瀉小腸、膀胱血分之濕熱,功專通利水道;金錢草尤以排石見長。二藥配用,清熱利尿、通淋排石作用加強。適用於尿路結石、膽道結石。
2、海金沙配海浮石:海金沙功善清化小腸、膀胱之濕熱而通利水道;海浮石以清肅水之上源而利氣道為要。二藥配用,清上安下,相得益彰,其利尿通淋止痛作用增強。適用於砂淋、石淋,濕熱蘊結下焦之小便淋漓不暢、熱澀刺痛等。
3、海金沙配甘草:海金沙甘寒,長於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甘草生用,味甘性平長於瀉火解毒、緩急止痛。二藥配用,共湊清熱瀉火解毒、通淋止痛之功效。適用於濕熱蘊阻下焦所引起的各種淋證。
鑒別用藥
地膚子與海金沙:地膚子與海金沙均為利水通淋藥,性寒,歸膀胱經。都能利水通淋,用於熱淋澀痛等。但地膚子利水作用平和,更長於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於皮膚濕疹、周身瘙癢等。而海金沙利水通淋作用強,善止尿道疼痛,善治石淋,也可利尿消腫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相關藥品
五淋丸、五淋化石丸、復方石淋通片。相關方劑
海金沙散(《禦藥院方》)。
藥膳食療
胡桃海金粥:
(1)功效:化石、排石,主治尿路結石。
(2)原材料:胡桃仁10個,海金沙15g,粳米100g。
(3)做法:胡桃仁搗碎,海金沙用佈包紮好,加水600ml,煮20分鐘後去海金沙,入粳米煮粥。
(4)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熱服食。
海金沙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幹,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海金沙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海金沙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孢子粉狀,棕黃色或黃褐色。體輕,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撒入水中浮於水面,加熱後則逐漸下沉;燃燒時發出輕微爆鳴及明亮的火焰,無灰渣殘留。氣微,味淡。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海金沙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海金沙科海金沙屬植物海金沙。形態特征
多年生攀緣草質藤本,長1-5m。根須狀,黑褐色,被毛;根狀莖近褐色,細長而橫走。葉二型,多數,草質,對生於葉軸的短枝兩側,短枝頂端有被毛茸的休眠芽;營養葉尖三角形,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長4-8cm,寬36cm,有具狹翅的短柄;二回羽片2-3對,卵狀三角形,掌狀3裂,裂片短而闊,頂生的長2-3cm,寬6-8mm,邊緣有不規則的淺圓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寬近相等,為10-20cm;一回羽片4-5對,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4-6cm;二回羽片3-4對,卵狀三角形,多收縮呈撕裂狀。羽片下面邊緣生流蘇狀孢子囊穗,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陜西、甘肅。
道地產區
主產於廣東、浙江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山坡灌叢中或路邊林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