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花
来源:74U閱讀網
漆姑草別名:牛毛粘,瓜槌草,蛇牙草,牙齒草,沙子草,大龍葉,羊兒草,小葉米粞草,踏地草,風米萊,蝦子草,大龍草,蟲牙草,地松,地蘭,胎烏草,虎牙草,
漆姑草簡介:漆姑草,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Saginajaponica(Sw.)OhwiSpergulajaponicaSw.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廣西等地。具有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傷。
漆姑草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主治
用於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研末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註意事項
孕婦忌服。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鎮咳、祛痰作用;
3、鎮痛作用;
4、興奮腸平滑肌作用;
5、對血壓及呼吸的影響:能使呼吸短時興奮,血壓先升後降。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漆瘡,亦主溪毒瘡。”
2、《本草經疏》:“主大人小兒丹毒。治一切血熱為病之要藥也。”
3、《本草匯言》:“治熱血疥癬風毒瘡疹之藥也。前人治一切熱毒惡瘡,禿瘡,蟲疹及大人小兒丹毒,齲齒並諸蟲,毒水成瘡。搗汁和酒服即見效也。”
漆姑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漆瘡:取漆姑草搗汁二分,和芒硝一分。塗之。(《外臺》引《必效方》)
2、治毒蛇咬傷:漆姑草、雄黃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3、治瘰癧潰爛:羊兒草配五倍子樹根(去皮)、野黃花根共搗絨敷。
4、治丸子爛癢:羊兒草配九子連環草、昆佈、海藻、金針花頭共搗絨敷。(3-4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60年)
5、治牙痛:漆姑草葉搗爛,塞入牙縫。(《湖南藥物志》)
6、治目有星翳:漆姑草加韭菜根搗爛,用紗佈包裏塞鼻。(《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7、治慢性鼻炎,鼻竇炎:鮮漆姑草全草搗爛塞鼻孔,每日1次,連用1星期。(《浙南本草新編》)
8、治嘔血,咯血:漆姑草0.9g,秋石9g。共研細末,濃茶送服。(《安徽中草藥》)
附註
珍珠草Saginajaponica(Sweet)Ohwivar.parviflora(Burtt-Davy)C.Y.Wu其形態特征與前種極相近似,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花較前種更小。分佈於雲南省。其全草亦可作漆姑草入藥。漆姑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間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幹。炮制方法
原生藥,揀去雜質,洗凈泥沙,切碎,曬幹。漆姑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10-15cm。莖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細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圓柱狀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先端尖,基部為薄膜連成的短鞘。花小,白色,生於葉腋或莖頂。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約長1/3。種子多數,細小,褐色,圓腎形,密生瘤狀突起。氣微,味淡。漆姑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石竹科植物漆姑草。形態特征
漆姑草:一年生小草本,高10-15cm。莖纖細,由基部分枝,叢生,下部平臥,上部直立,無毛或上部稍被腺毛。單葉對生;葉片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具1條脈,基部抱莖,合生成膜質的短鞘狀,先端漸尖,無毛。花小形,通常單一,腋生於莖頂;花梗細小,直立,長約1-2.5cm,疏生腺毛;萼片5,長圓形乃至橢圓形,長1.5-2mm,先端鈍圓,稍微呈兜狀依附於成熟的蒴果,背面疏生腺毛乃至無毛,具3條脈,邊緣及先端為白膜質;花瓣5,白色卵形,先端圓,長約為萼片的2/3左右;雄蕊5;子房卵圓形,花柱5。蒴果廣橢圓狀卵球形,比宿存萼片稍長或長出1/3左右;通常5瓣裂,裂瓣橢圓狀卵形,先端鈍。種子微小,褐色,圓腎形,長0.4-0.5mm,兩側稍扁,背部圓,密生瘤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廣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或田間路旁陰濕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