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
来源:74U閱讀網
鐵絲靈仙別名:鐵絲根,鐵桿威靈仙,鐵腳威靈仙,
鐵絲靈仙簡介:鐵絲靈仙,中藥名。為百合科菝葜屬植物短梗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C.H.Wright、華東菝葜SmilaxsieboldiiMiq.、黑葉菝葜SmilaxnigrescensWangetTangexP.Y.Li以及鞘柄菝葜SmilaxstansMaxim.的根及根莖。短梗菝葜,分佈於我國河北(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陜西(秦嶺以南)、甘肅(東南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貴州、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華東菝葜,分佈於我國遼寧(遼東半島南端)、山東(山東半島)、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和臺灣(高山),朝鮮、日本也有分佈;黑葉菝葜,分佈於我國甘肅(東南部)、陜西(秦嶺以南)、四川(中部至東部)、湖北、湖南、貴州和雲南(中部至東南部);鞘柄菝葜,分佈於我國河北(北京至西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南部)、甘肅(平涼、天水、夏河一帶)、四川(西北部至東南部)、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和臺灣等地,日本也有分佈。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散結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瘡癤,腫毒,瘰癧。
鐵絲靈仙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散結。主治
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瘡癤,腫毒,瘰癧。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大劑量可用15~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相關論述
1、《簡易草藥》:“通筋血,去死血,消腫痛。”
2、《陜西中草藥》:“除風濕,活血,解毒,鎮驚,息風,抗癌。治風濕腰腿痛,小兒驚風,腸炎,瘡癤,瘰癧,癌腫。”
鐵絲靈仙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痛,風濕腰痛,威靈仙、桂枝、當歸等分為丸,每丸重6g,每次1丸,每日2次,酒送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手足麻木,威靈仙、紅花、防風各6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頸淋巴結核,金剛刺30~60g。燉豬肉吃。(《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鐵絲靈仙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捆成小把,曬幹或鮮用。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幹燥,篩去灰屑。鐵絲靈仙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藥材性狀
(1)短梗菝葜,根莖橫向延長,略彎,具針狀小刺,下側著生多數細根。根長20~100㎝,直徑1~2㎜,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小的鉤狀刺及少數須根。質韌,富彈性,不易折斷。斷面外側為淺棕色環(石細胞),導管小孔狀,排成一圈。氣無,味淡。
(2)華東菝葜,根莖不規則圓柱形,略彎,表面黑褐色,下側著生多數細根。根長30~80㎝,直徑1~2㎜,彎曲,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少數須根及細刺,刺尖微曲,觸之刺手。質堅韌,有彈性,不易折斷。切面灰白色或黃白色,外側有淺棕色環紋,內有一圈小孔(導管)。氣無,味淡。以根長、質堅韌者為佳。
2、飲片性狀:根莖為不規則的厚片,切面灰白色,周邊灰棕色,有須根、須根痕及小針狀刺。根為類圓形厚片或小段,稍彎曲,切面類白色,有一圈均勻排列的小孔。周邊灰褐色或灰棕色,平滑,有細小的鉤狀刺及須根。質柔軟,有彈性,不易折斷。氣微,味淡。
鐵絲靈仙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菝葜屬植物短梗菝葜、華東菝葜、黑葉菝葜以及鞘柄菝葜。形態特征
1、短梗菝葜,莖和枝條通常疏生刺或近無刺,較少密生刺(隻見於湖北、河北、四川),刺針狀,長4~5毫米,稍黑色,莖上的刺有時較粗短。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幹後有時變為黑褐色,長4~12.5厘米,寬2.5~8厘米,基部鈍或淺心形;葉柄長5~15毫米。總花梗很短,一般不到葉柄長度的一半。雌花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9毫米。花期5月,果期10月。2、華東菝葜,攀援灌木或半灌木,具粗短的根狀莖。莖長1~2米,小枝常帶草質,幹後稍凹癟,一般有刺;刺多半細長,針狀,稍黑色,較少例外。葉草質,卵形,長3~9厘米,寬2~5(~8)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常截形;葉柄長1~2厘米,約占一半具狹鞘,有卷須,脫落點位於上部。傘形花序具幾朵花;總花梗纖細,長1~2.5厘米,通常長於葉柄或近等長;花序托幾不膨大;花綠黃色;雄花花被片長4~5毫米,內三片比外三片稍狹;雄蕊稍短於花被片,花絲比花藥長;雌花小於雄花,具6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花期5~6月,果期10月。3、黑葉菝葜,攀援灌木。莖長達2米,枝條多少具稜,疏生刺或近無刺。葉紙質,幹後近黑色,通常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5~9.5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至淺心形,下面通常蒼白色,較少淡綠色;葉柄長6~12毫米,約占全長的1/2~2/3具狹鞘,一般有卷須,脫落點位於近頂端。傘形花序具幾朵至10餘朵花;總花梗長8~15(~25)毫米,比葉柄長;花序托稍膨大,具卵形宿存小苞片;花綠黃色,內外花被片相似,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具6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8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期4~6月,果期9~10月。4、鞘柄菝葜,落葉灌木或半灌木,直立或披散,高0.3~3米。莖和枝條稍具稜,無刺。葉紙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近圓形,長1.5~4(~6)厘米,寬1.2~3.5(~5)厘米,下面稍蒼白色或有時有粉塵狀物;葉柄長5~12毫米,向基部漸寬成鞘狀,背面有多條縱槽,無卷須,脫落點位於近頂端。花序具1~3朵或更多的花;總花梗纖細,比葉柄長3~5倍;花序托不膨大;花綠黃色,有時淡紅色;雄花外花被片長2.5~3毫米,寬約1毫米,內花被片稍狹;雌花比雄花略小,具6枚退化雄蕊,退化雄蕊有時具不育花藥。漿果直徑6~10毫米,熟時黑色,具粉霜。花期5~6月,果期10月。分佈區域
1、短梗菝葜,分佈於我國河北(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陜西(秦嶺以南)、甘肅(東南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貴州、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2、華東菝葜,分佈於我國遼寧(遼東半島南端)、山東(山東半島)、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和臺灣(高山),朝鮮、日本也有分佈。3、黑葉菝葜,分佈於我國甘肅(東南部)、陜西(秦嶺以南)、四川(中部至東部)、湖北、湖南、貴州和雲南(中部至東南部)。4、鞘柄菝葜,分佈於我國河北(北京至西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南部)、甘肅(平涼、天水、夏河一帶)、四川(西北部至東南部)、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和臺灣等地,日本也有分佈。生長環境
1、短梗菝葜,生於海拔600~2000米的林下、灌叢下或山坡陰處。2、華東菝葜,生於林下、灌叢中或山坡草叢中,海拔1800米以下,在臺灣可達2500米以上。3、黑葉菝葜,生於海拔900~2500米的林下、灌叢中或山坡陰處。4、鞘柄菝葜,生於海拔400~3200米的林下、灌叢中或山坡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