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當子
来源:74U閱讀網
野顛茄別名:癲茄,山馬鈴,大丁茄,小顛茄,天茄子,假茄子,紅癲茄,黃貢茄,鬼茄,竻丁茄,紅果丁茄,丁茄,地茄,狗桔,刺茄,洋海茄,刺天茄,
野顛茄簡介:野顛茄,中藥名。為茄科植物牛茄子SolanumsurattenseBurmf.的全株。具有鎮咳平喘,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胃痛,風濕腰腿痛,瘰癧,寒性膿瘍,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野顛茄功效作用
功能
鎮咳平喘,散瘀止痛。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胃痛,風濕腰腿痛,瘰癧,寒性膿瘍,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末,0.3-0.9g。外用:適量,搗敷;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註意事項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2、《廣西本草選編》:“全株有毒,以未成熟的果實最毒,誤食出現口渴,咽喉灼熱,吞咽困難,皮膚幹熱潮紅,瞳孔散大,視物模糊,煩躁不安,幻覺,譫妄,甚至發生驚厥等癥狀。青光眼病人禁用,以免增加眼壓而使病情惡化,甚至失明。”
化學成分
漿果中分得澳洲茄胺,△3,5-澳洲茄二烯。漿果中還含有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和刺茄堿。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散瘀止痛,鎮咳平喘。主治風濕性腰腿痛,慢性支氣管炎,哮喘。”
2、《廣西本草選編》:“主治淋巴結結核,寒性膿瘍,慢性骨髓炎,凍瘡,腳癬。”
3、《浙江藥用植物志》:“(治)跌打損傷,胃痛,牙痛,癰腫瘡毒,凍瘡。”
野顛茄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腫痛,癰瘡腫痛:鮮癲茄根搗敷;或用癲茄莖葉曬幹煅存性為末,調茶油敷患處。(《廣東中草藥》)
2、治扭挫傷:丁茄、薑黃、韭菜根。共搗爛外敷。(《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3、治小兒口腔炎:癲茄莖葉,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塗患處。(《廣東中草藥》)
4、治凍瘡:丁茄,煎水熏洗患處。(《廣西實用中草藥》)
5、治小兒疳積:鮮癲茄果1-2枚。切開,加豬肝蒸熟,去癲茄取豬肝吃。
6、治肝硬化腹水:癲茄種子,炒黃研末服。(5-6方出自《廣東中草藥》)
野顛茄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幹。
野顛茄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近圓柱形,分枝而扭曲,頂端有時附具細直皮刺的殘莖,莖枝無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徑5-15mm。表面灰黃色,刮去栓皮後呈白色。體輕、質松,斷面黃白色,有裂隙,髓心淡綠色。氣特異,味苦、辛。
以大小均勻、不帶地上莖者為佳。
野顛茄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茄科茄屬牛茄子。形態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30-60cm。植物體除莖、枝外各部均被具節的纖毛,莖及小枝具淡黃色細直刺。葉單生或成對互生;葉柄粗壯,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5-14cm,寬4-12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5-7裂或中裂,裂片三角形或近卵形,脈上有直刺。聚傘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花梗纖細,被直刺及纖毛;萼杯狀,有刺,5裂;花冠白色,5裂,裂片披針形,端尖;雄蕊5,著生於花冠喉上,花藥頂裂;子房球形,2室,胚珠多數。漿果扁球形,直徑約3.5cm,初綠白色,成熟後橙紅色,基部有帶細刺的宿存萼,果柄長2-2.5cm,具細直刺;種子幹後扁而薄,邊緣翅狀,直徑約4mm。花、果期1-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南方各地。遼寧、河南有栽培。道地產區
產於遼寧、河南、北京、四川、貴州、雲南及華東、中南地區。自產自銷。廣西將其根及莖枝作“金鈕扣”入藥,並收載於《廣西中藥標準》。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荒地、疏林或灌木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