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来源:74U閱讀網
白及別名:甘根,連及草,白給,冰球子,白鳥兒頭,地螺絲,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
白及簡介:白及,中藥名。為蘭科白及屬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塊莖。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主治出血證,癰腫瘡瘍,手足皸裂,水火燙傷。
白及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治
1、出血證:本品質粘味澀,為收斂止血之要藥,可用治體內外諸出血證。因其主入肺、胃經,故臨床尤多用於肺胃出血之證。
2、癰腫瘡瘍,手足皸裂,水火燙傷:本品寒涼苦泄,能消散血熱之癰腫;味澀質粘,能斂瘡生肌,為外瘍消腫生肌的常用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入散劑,每次用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不良反應
白及大劑量使用可致肝臟輕度間質性肝炎、腎盂腎炎,部分腎小管腔內有蛋白管型。禁忌
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烏頭反白及”,故烏頭(川烏,草烏)與白及一般不宜配伍。並反附子。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菲類衍生物、膠質和淀粉等。
藥理作用
白及煎劑可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其止血的作用與所含膠質有關。對胃黏膜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潰瘍抑制率可達94.8%;白及粉對實驗性犬胃及十二指腸穿孔有明顯治療作用,可迅速堵塞穿孔,阻止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外漏並加大網膜的遮蓋;對實驗性燙傷、燒傷動物模型能促進肉芽生長,促進瘡面愈合;對人型結核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14231菌ATTC248和順發癬菌QM240均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善入肺經。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斂肺藏,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破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也。”
2、《本草求真》:“白及,方書既載功能入肺止血,又載能治跌撲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澀不澀,似止不止乎?不知方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澀之謂也;書言能治癰疽損傷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謂也。此藥澀中有散,補中有破,故書又載去腐,逐瘀,生新。”
3、《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
4、《藥性論》:“治結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皯皰,令人肌滑。”
白及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諸內出血證,用單味研末,糯米湯調服。
2、治咯血,可配伍枇杷葉、阿膠等,如白及枇杷丸(《證治準繩》)。
3、治吐血,可與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煎服,如白及湯(《古今醫徹》)。
4、治衄血,可以本品為末,童便調服,如白及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也可以白及末冷水調,用紙花貼鼻竅中,如白及膏(《朱氏集驗方》)。
5、治外傷或金創出血,可單味研末外摻或水調外敷,如《本草匯言》治刀斧損傷,出血不止,以之研末,外摻;《普濟方》治金瘡血不止,以之與白蘞、黃芩、龍骨等研細末,摻瘡口上。
6、治瘡瘍初起,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或與銀花、皂刺、乳香等同用,如內消散(《外科正宗》)。
7、治瘡癰已潰,久不收口者,以之與黃連、貝母、輕粉、五倍子等為末外敷,如生肌幹膿散(《證治準繩》)。
8、治手足皸裂,可以之研末,麻油調塗,能促進裂口愈合。
9、治水火燙傷,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調敷,或以白及粉、煅石膏粉、凡士林調膏外用,能促進生肌結痂。
相關配伍
白及配烏賊骨:白及有良好的局部止血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烏賊骨為弱堿性鹽,有制酸的作用。兩藥入胃後可協同發揮良好的止血作用。
鑒別用藥
白及與三七:二藥同為止血藥。具有止血、消腫、補虛之功。但三七具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對出血挾瘀者尤宜,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癰腫瘡毒;三七還能補益氣血,強壯身體。白及具有涼血泄熱,消腫生肌之效,可用於內外各種出血證,及癰腫瘡毒初起未潰或潰後,久不收口,水火燙傷,手足皸裂等。相關藥品
益氣止血顆粒、潰平寧顆粒、復方拳參片、復胃散膠囊、抗癆膠囊、羊膽丸。相關方劑
白及枇杷丸(《證治準繩》)、白及散(《赤水玄珠》)、二黃湯(《聖濟總錄》)、寸金散(《瘍醫大全》)。
白及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幹,生用。炮制方法
1、白及: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悶潤至透,切薄片,幹燥。
2、白及粉:洗凈,曬幹,研成細粉。
白及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白及粉,密閉,防潮。白及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淡黃白色。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波狀彎曲,略增厚,木化,孔溝明顯。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大的類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18-88μm。纖維成束,直徑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橢圓形紋孔;含矽質塊細胞小,位於纖維周圍,排列縱行。梯紋導管、具緣紋孔導管及螺紋導管直徑10-32μm。糊化淀粉粒團塊無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70%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及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藥材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2.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數分鐘,放置30-6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棕紅色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狀,長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有數個棕褐色同心環紋,環上殘留棕色點狀的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樣,可見散在的點狀維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脹,有顯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膠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飲片性狀
1、白及:為不規則的薄片,表面類白色,角質樣,半透明微顯筋脈小點,具黏性,質脆。氣微,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2、白及粉:淡黃白色,無臭,味苦,用水濕潤有黏性。
白及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蘭科白及屬植物白及。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莖(或稱假鱗莖)三角狀扁球形或不規則菱形,肉質,肥厚,富粘性,常數個相連。莖直立。葉片3-5,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8-3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鞘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8朵,花序軸長4-12cm;苞片披針形,長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3-4cm;萼片和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長2.8-3cm;唇瓣倒卵形,長2.3-2.8cm,白色或具紫紋,上部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與雌蕊合為蕊柱,兩側有窄翅,柱頭先端著生1雄蕊,花藥塊4對,扁而長;子房下位,圓柱形,扭曲。蒴果圓柱形,長約3.5cm,直徑約1cm,兩端稍尖,具6縱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道地產區
主產於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陜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山谷較潮濕處。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較為陰濕的砂壤土、夾砂土和腐殖土栽培,不宜在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栽種。繁殖方式
用根莖繁殖。栽培技術
根莖繁殖:9-10月收獲時,選當年生具有嫩芽的塊莖及其與先年的老鱗莖毗連接生處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深10-13cm,每穴栽種3個,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用種莖22.5萬個左右。栽後施豬糞水,並蓋拌有豬糞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北方於4月底至5月初,將先年貯藏帶芽種莖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開穴,每穴栽1個,覆土3-4cm,稍加鎮壓,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