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
来源:74U閱讀網
茯神別名:伏神,
茯神簡介:茯神,中藥名。為多孔菌科臥孔屬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中間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具有寧心,安神,利水的功效。主治心虛驚悸,怔忡,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茯神功效作用
功能
寧心,安神,利水。主治
主治心虛驚悸,怔忡,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註意事項
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服。
1、《得宜本草》:“得棗仁能安神;得乳香、木瓜、酒治筋骨攣縮。”
2、《得配本草》:“得燈草,退心火;配金銀,鎮驚悸;配竹茹,利驚痰;佐沉香,消陰氣。使遠志,逐心邪;使菖蒲,散心氣。”“血虛者禁用。”
藥理作用
鎮靜作用。實驗動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後,進入安靜欲睡狀態,但無睡眠現象;對於苯甲酸鈉咖啡因興奮之小鼠,以茯神煎劑5克/公斤作腹腔註射,能使其鎮靜,鎮靜率為90%,鎮靜指數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則鎮靜率為85.7%,鎮靜指效1.64。相關論述
1、《綱目》:“《神農本草》止言茯苓,《名醫別錄》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後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謂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2、《本草經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別於茯苓。《別錄》謂茯神平,總之,其氣味與性應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3、《藥品化義》:“茯神,其體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溫補,補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熱,虛則寒。如心氣虛怯,神不守舍,驚悸怔忡,魂魄恍惚,勞怯健忘,俱宜溫養心神,非此不能也。”
茯神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心神不定,恍惚不樂: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並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百一選方》朱雀丸)
2、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人參(去蘆頭)、茯神(去木)、黃耆(蜜炙)、熟幹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酸棗仁(去皮,炒)、朱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下。(《楊氏傢藏方》茯神丸)
3、治虛勞煩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參各一兩,酸棗仁(炒,去皮,別研)五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二夜一。(《聖濟總錄》茯神湯)
相關藥品
參烏健腦膠囊、天智顆粒、抗衰靈口服液、鎖精丸(鎖精丹)、高血壓速降丸。相關方劑
調元散(《活幼心書》)、明目地黃湯(《審視瑤函》)、桑螵蛸散(《本草衍義》)、鎮驚丸(《醫宗金鑒》)、柏子養心丸(《體仁匯編》)。
茯神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茯苓切去白茯苓後,選茯苓中間抱有松根者,曬幹。茯神保存方法
置幹燥處。茯神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茯苓塊中穿有堅實細松根者。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質堅實,具粉質,切斷的松根呈棕黃色,橫斷面可見年輪紋理。氣微,味淡。茯神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多孔菌科臥孔屬真菌茯苓。形態特征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有厚而多皺褶的皮殼,深褐色,新鮮時軟,幹後變硬;內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子實體生於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質,老後或幹後變為淺褐色。菌管密,長2-3mm,管壁薄,管口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徑0.5-1.5cm,口緣常裂為齒狀。孢子長方形至近圓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分佈區域
分佈於吉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道地產區
茯苓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等省,其他省區大多有裁培生產。銷全國並有出口。生長環境
生於松樹根上。生長見習
茯苓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區的幹燥、向陽山坡上的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雲南松、黑松等樹種的根際。孢子22-28℃萌發,菌絲18-35℃生長,於25-30℃生長迅速,子實體18-26℃分化生長並能產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較適宜生長。在晝夜溫差大的條件下有利茯苓的生長。繁殖方式
茯苓可用段木、樹蔸及松針栽培,但目前仍以段木栽培為主。栽培技術
選直徑10-45cm的中齡松樹,砍伐後每隔3-7cm相間縱削3cm寬的樹皮,深入木質部0.5cm,稱“剝皮留筋”,當松木斷口停止排脂,敲之有聲時鋸料,截成長65-85cm的節段,放通風向陽處,按“井”字形堆垛備用。選背風向陽、微酸偏砂的緩坡地,挖直徑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溝。取木段3-5根,粗細搭配,分層放置於窖中。菌種也稱引子,有菌絲引、肉引、木引三種,現多用菌絲引。用PDA培養基從菌核組織中分離出純菌種,栽培種培養基用松木屑76%、麩皮22%、石膏和蔗糖各1%,含水量65%,裝入廣口瓶,滅菌後接入純菌種,在25-28℃條件下培養半月,翻轉瓶在22-24℃下再培養半月,即為菌絲引。肉引在接種前半月內采挖鮮菌核為引。木引是在接種前兩個月選直徑4-10cm的梢部無節筒木,鋸成長50cm的木段,每5根為一堆,分二層堆疊,將新鮮菌核250g貼在木段上靠皮處,覆土3cm,60d左右菌絲可長滿筒木。早春3-4月份接種,用菌絲引接種,宜選晴天將窖中細木段削尖,插入栽培瓶中,粗木段靠在周圍,覆土厚3cm。肉引接種時用刀剖開苓種,將苓肉面貼在筒料的上端截面或側面,苓皮朝外。木引可鋸成5-6cm長,靠在料筒的上端截面或將引木鋸成二段、三段,夾在料筒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