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小地扭

小地扭

小地扭別名:飛疔藥,元葉母草,五角苓,

小地扭簡介:小地扭,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寬葉母草Lindernianummularifolia(D.Don)Wettst.的全草。分佈於陜西、甘肅、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具有涼血解毒,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咳血,疔瘡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小地扭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咳血,疔瘡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泡酒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治嗆咳出血,疔瘡及蛇咬傷。”

小地扭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咯血和癤瘡等。

相關配伍

1、治嗆咳出血:小地扭9-12g。燒灰兌酒服。

2、治疔瘡及蛇咬傷:小地扭搗絨敷患處。(1-2方出自《貴州草藥》)

3、治跌打損傷:圓葉母草60g。酒泡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小地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小地扭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植物寬葉母草。

形態特征

寬葉母草又名:圓葉母草。一年生草本,高5-15cm;根須狀;莖直立,不分枝或有時多枝叢密,而枝傾臥後上升,莖枝多少四角形,棱上有伸展的細毛。葉無柄或有短柄,柄長約3mm;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有時寬過於長,長5-12mm,寬4-8mm,頂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心形,邊緣有淺圓鋸齒或波狀齒,齒頂有小突尖,邊緣和下面中肋有極稀疏的毛,在莖枝頂端和葉腋中成亞傘形,有兩種型式,生於每一花序中央者花梗極短,或無,系閉花受精,先期結實,生於花序外方之一對或兩對則為長梗,花期較晚甚久,在短梗花種子成熟時才開放,常有敗育現象,僅在隻有長梗花的植株中看到成熟之,梗長可達2cm,但不同的植株情況僅具一種長梗或短梗,而有的植株則長梗和短梗均有之;無小苞片;萼長約3mm,齒5,卵形或披針狀卵形,結合到中部,稀有1/3結合,但亦有2/3結合者;花冠紫色,少有藍色或白色,長約7mm,上唇直立,卵形,下唇開展,3裂;雄蕊4,全育,前方一對花絲基部有短小的附屬物。蒴果長橢圓形,頂端漸尖,比宿萼長約2倍;種子棕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陜西、甘肅、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田邊、溝旁等濕潤處。

衛河村  筆名  大康路  朗明  三郎  驚破天  紅港  泉河頭  新垵站  妙智  權智  聲勢  龍陵縣  二甲  屯蒙  清蒸武昌魚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