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三筒管

三筒管

三筒管別名:白金古欖,百解薯,千金薯,竹葉薯,金銀帶,山總管,

三筒管簡介:三筒管,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長葉馬兜鈴AristolochiachampioniiMerr.etChunA.longifoliaChamp.exBenth.的塊根。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泄瀉,痢疾,牙痛,喉痛,跌打腫痛。

三筒管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常用於瘡瘍腫毒,泄瀉,痢疾,牙痛,喉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藥理作用

三筒管的生物堿具有解痙、鎮痛作用。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痢疾,急性腸胃炎,瘡癤腫痛。”

2、《廣西藥植名錄》:“治蛇傷,瘡疥。

三筒管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急性胃腸炎:三筒管9g,兩面針12g,水煎服。(《實用瑤藥學》)

2、胃脘痛:三筒管9g,木香3g,飛龍掌血6g,水煎服。(《實用瑤藥學》)

3、治反胃:百解薯根2份,木薑子果實2份,丁香1份,研末,每天服2-3次,每次10克,開水送服。(《中國民間常用中草藥選編上》)

4、治腸炎腹瀉:山總管塊根15克,火炭母12克,大飛揚全草9克,共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5劑。(《中國民間常用中草藥選編上》)

5、治乳腺炎:三筒管塊根,虎杖各適量,共研為細末,日服3-4次,每次取3克沖涼開水服,療程不限,以愈為度。(《中國民間常用中草藥選編 上》)

三筒管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三筒管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塊根球形或長圓柱形,有縊縮,或數個相連;表面棕褐色,粗糙凹凸不平;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顯菊花心。藥材多切成片,直徑2.5-6cm,厚2-6mm,斷面橙紅色;質硬。氣微辛,味苦。

三筒管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兜鈴科植物長葉馬兜鈴。

形態特征

長葉馬兜鈴,木質藤本。塊根紡錘形。嫩枝密被黃褐色倒伏長柔毛,後漸脫落。葉柄長1-2.5cm,彎扭,被長柔毛;葉片革質,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2-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全緣,下面密被淺棕色倒伏長柔毛,基出脈3條,網脈在下面凸起明顯。花有腐肉臭味,單生或2-5朵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老莖上;花梗柔弱,常向下彎垂,密被黃褐色倒伏長柔毛;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密被長柔毛;花被管中部急劇彎曲,彎曲處至簷部稍狹而較短,外面黃綠色,被褐棕色長柔毛,有紅棕色脈紋,內面被細絨毛;簷部盤狀,圓形,內面紫紅色並有暗紫色的網紋,密佈疣狀突起,邊緣稍淺3裂,下面一片常稍大;喉部近半圓形,黃色或暗紫色;花藥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6棱,密被棕色長柔毛;合蕊柱粗厚,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乳頭狀突起並向下延伸。蒴果橢圓狀,成熟時6瓣開裂。種子卵形,背面稍平凸狀。花期6-7月,果期9-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密林中。

雙頻  福源  揮之不去  韓琮  氣流  黃泗浦  丁香花  宿城區  選擇  銀海  一個半個  設備齊全  一個國傢  連村  惠峰  陰莖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