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隨子葉
来源:74U閱讀網
鱸魚別名:花鱸,鱸板,花寨,鱸子魚,
鱸魚簡介:鱸魚,中藥名。為鮨科真鱸屬動物鱸魚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肉。具有益脾胃,補肝腎的功效。主治脾虛瀉痢,消化不良,疳積,百日咳,水腫,筋骨萎弱,胎動不安,瘡瘍久不愈合。
鱸魚功效作用
功能
益脾胃,補肝腎。主治
脾虛瀉痢,消化不良,疳積,百日咳,水腫,筋骨萎弱,胎動不安,瘡瘍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60-240g,或作鱠食。
註意事項
《嘉祐本草》:“多食發痃癖及瘡腫,不可與乳酪同食。”
化學成分
每100g肉中含蛋白質17.5g,脂肪3.1g,碳水化合物0.4g,灰分1g,鈣56mg,磷131mg,鐵1.2mg,核黃素0.23mg,煙酸1.7mg。
相關論述
1、《崔氏食經》:“主風痹瘀疰,面瘡。補中、安五臟。”
2、《嘉祐本草》:“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
3、《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止咳化痰。用於小兒百日咳、消化不良。”
4、《中國藥用動物志》:“溫胃祛寒,止瀉,補氣。主治脾胃虛寒作瀉,胎動不安,產後無乳,癰瘍潰後久不愈合。”
鱸魚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五味子鱸魚湯:
功效:益脾胃、補肝腎、利氣行水、益氣生津。對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慢性腹瀉有療效。
原材料:五味子50g,鱸魚1條,胡椒粉、熟豬油、精鹽、料酒、蔥、薑各適量。
做法:把鱸魚加工後,入鍋,加水、料酒、鹽、蔥、薑、豬油、五味子,煮爛後撒胡椒粉調味即可。
用法:每天1劑,連服2周。
相關配伍
1、治小兒消化不良:適量的鱸魚肉與蔥、生薑煎湯服食。《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2、治疳積、消瘦:鮮(鱸)魚肉30g,陳皮6g,牡蠣12g。煮湯服食。
3、治慢性結腸炎、萎縮性胃炎:鱸魚肉30g,白術9g,陳皮6g。燉服。(2、3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4、治小兒百日咳:將幹(鱸魚)鰓焙黃研末,沖服。每次1個鰓,每日2次。或將鰓不洗曬幹,煮湯內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5、治婦女妊娠水腫、胎動不安:鱸魚作鱠食之。(《山東藥用動物》)
6、治宮頸炎、盆腔炎、陰道炎:鱸魚肉120-180g,米酒燉服。
7、治傷口久不愈合:鱸魚1條(250-500g),黃芪切片適量,放魚上隔水燉熟,連湯及魚一起食,連服10餘次。(6、7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鱸魚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內臟,鮮用或曬幹。
鱸魚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鮨科真鱸屬動物鱸魚。形態特征
體側扁,一般長60cm左右。頭中等大,吻鈍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大,斜裂。下頜稍突出,上頜骨後端膨大,伸達眼緣後下方。上下頜牙帶狀、細小,犁骨和腭骨均具絨毛狀牙。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後角及下緣具4棘,鰓蓋骨具1扁平棘。鰓耙(7-9)+(13-16)體被小櫛鱗,頭部除吻端及兩頜外均被鱗。側線完全。背鰭2個,稍分離。第一背鰭XII,硬棘;第二背鰭I12-13。臀鰭III7-8,始於背鰭第六鰭條下方。胸鰭16-18,較小,位低。腹鰭I5,胸位。尾鰭分叉。體背側灰青綠色。生活於淡水者體色較淺白。體側上半部及背鰭上有黑色斑點。由於逐漸增長,斑點漸不明顯。腹側銀白色。背鰭條部和尾鰭邊緣黑色。分佈區域
我國沿海均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