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生
来源:74U閱讀網
制天南星別名:
制天南星簡介:制天南星,中藥名。為為天南星的炮制加工品。天南星分佈河北,河南、廣西、陜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異葉天南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江蘇、訌西、湖北、四川、陜西等地。東北天南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外用治癰腫,蛇蟲咬傷。
制天南星功效作用
功能
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主治
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外用治癰腫,蛇蟲咬傷。用法用量
3~9g。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畏附子、幹薑、生薑。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與鎮靜藥有協同作用,聯用時需減量。
(2)不宜與異丙腎上腺素聯用,可降低藥效。
制天南星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方劑:
導痰湯(《傳信適用方》引皇甫坦方)、滌痰湯(《奇效良方》、玉真散(《外科正宗》)、青州白丸子(《和劑局方》)、天南星丸(《聖濟總錄》)。
2、中成藥:
治傷散、蛇膽南星片、醫癇丸、牛黃化毒片、活絡鎮痛片。
制天南星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外皮,幹燥。炮制方法
取凈天南星,按大小分別用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起白沫時,換水後加白礬(每100kg天南星,加白礬2kg),泡一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將生薑片、白礬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天南星共煮至無幹心時取出,除去薑片,晾至四至六成幹,切薄片,幹燥。(每100kg天南星,用生薑、白礬各12.5kg。)制天南星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薄片。黃色或淡棕色,質脆易碎,斷面角質狀。氣微,味澀,微麻。制天南星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1、天南星,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塊莖扁球形,外皮黃褐色,直徑2.5~5.5厘米。葉1片,基生;葉柄肉質,圓柱形,直立,長40~55厘米,下部成鞘,基部包有透明膜質長鞘,白綠色或散生污紫色斑點;葉片全裂成小葉片狀,頗似掌狀復葉,裂片7~23片,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13~19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至末端呈芒狀,基部狹楔形,葉脈羽狀,全緣,兩面光滑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雌雄異株,成肉穗花序,花序柄長30~70厘米;佛焰苞綠色,偶為紫色,長11~10厘米,先端芒狀;花序軸肥厚,先端附屬物棍棒狀;雄花有多數雄蕊,每2~4枚雄蕊聚成一簇,花藥黑紫色,孔裂;雌花密聚,每花由一雌蕊組成,子房卵形,花柱短。漿果紅色。花期5~6月。果期8月。2、異葉天南星,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塊莖近球狀或扁球狀,直徑1.5厘米左右。葉1片,鳥趾狀全裂,裂片9~17枚,通常13枚左右,長圓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12厘米,寬1.3~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中央裂片最小。花序柄長50~80厘米;佛焰苞綠色,下部筒狀,花序軸先端附屬物鼠尾狀,延伸於佛焰苞外甚多。漿果紅色。花期7~8月。3、東北天南星,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塊莖近球狀或扁球狀,直徑約2.5厘米,上方須根放射狀分佈。葉1片,鳥趾狀全裂,裂片5枚(一年生裂片3枚),倒卵形或廣倒卵形,長11~15厘米,寬6~8厘米,基部楔形,全緣或有不規則牙齒。花序柄長20~40厘米,較葉低;佛焰苞全長11~14厘米,下部筒狀,口緣平截,綠色或帶紫色;花序軸先端附屬物棍棒狀。漿果紅色。花期7~8月。分佈區域
1、天南星分佈河北,河南、廣西、陜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2、異葉天南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江蘇、訌西、湖北、四川、陜西等地。3、東北天南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生長環境
1、天南星生長於陰坡較陰濕的樹林下。2、異葉天南星生長於陰坡或山谷較為陰濕的地方。3、東北天南星生長於陰坡較為陰濕的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