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辣椒
来源:74U閱讀網
蔓荊子別名:蔓荊實,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風,白背草,
蔓荊子簡介:蔓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Vitex trifoliaL.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除濕處關節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頭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祛風止痛。
蔓荊子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主治
1、風熱感冒,頭昏頭痛:本品辛能散風,微寒清熱,輕浮上行,解表之力較弱,偏於清利頭目、疏散頭面之邪。
2、目赤腫痛,耳鳴耳聾: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3、取本品祛風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風濕痹痛,每與羌活、獨活、川芎、防風等同用,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4、西醫診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氣管炎、病毒性肺炎、頭痛、偏頭痛等屬於風熱表證者,急性結膜炎、耳鳴、耳聾等屬於風熱上攻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9g。註意事項
血虛有火之頭痛目眩及胃虛者慎服。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茨烯、蒎烯,並含蔓荊子黃素、脂肪油、生物堿和維生素A等。
藥理作用
蔓荊子有一定的鎮靜、止痛、退熱作用。蔓荊子黃素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蔓荊葉蒸餾提取物具有增進外周和內臟微循環的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2、《名醫別錄》:“去長蟲,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令人光澤脂致。”
蔓荊子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熱感冒而頭昏頭痛者,較為多用,常與薄荷、菊花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藥同用。若風邪上攻之偏頭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細辛等祛風止痛藥。
2、治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目昏多淚,常與菊花、蟬蛻、白蒺藜等祛風明目藥同用。本品藥性升發,清利頭目,與黃芪、人參、升麻、葛根等補氣升陽藥同用,還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耳鳴耳聾,如益氣聰明湯(《證治準繩》)。
3、治風濕痹痛,每與羌活、獨活、川芎、防風等同用,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相關配伍
1、蔓荊子配菊花:二藥皆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菊花善入氣分而輕清疏散;蔓荊子善入經絡而通竅止痛。二者相合,則祛風清熱止痛之功尤著。常用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頭暈。
2、蔓荊子配連翹:蔓荊子體輕氣浮,入肺經上行宣散,能解表疏風,通竅止痛;連翹氣味輕清,體浮性涼,長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二者伍用,輕清宣散,最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常用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風火頭痛、暴發火眼。
3、蔓荊子配川芎:蔓荊子善於祛風止痛;川芎善於活血祛瘀,祛風止痛。二者配伍,則有活血祛風止痛之功。常用治外感風邪所致之頭痛、牙痛、關節疼痛。
4、蔓荊子配人參:蔓荊子功能祛風止痛、清利頭目;人參善於補益元氣。二者伍用,散中有補而不傷正,補中有散而不戀邪,相得益彰,共奏扶正祛邪之功。常用治素體氣虛,感受風邪所致的目疾、頭暈、頭痛、耳鳴。
5、蔓荊子配北沙參:蔓荊子善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北沙參善於養肺陰、潤肺燥、清肺熱。二藥伍用,輕疏與清潤並施,能疏散風熱,潤肺平肝,清利頭目。常用治風火或肝火鬱於上所致的頭痛。
鑒別用藥
1、單葉蔓荊與三葉蔓荊:蔓荊子的臨床常用品種為單葉蔓荊和三葉蔓荊,《藥物出產辨》記載“產山東牟平縣為多出”。現時沿海、沿湖地區多產單葉蔓荊,尤以山東膠州灣各縣產量最大,質量亦優。故以此為道地藥材。而廣西、雲南南部所產則為三葉蔓荊果實,多自產自銷。
2、蔓荊子與藁本:蔓荊子與藁本均能祛風濕,止痹痛,皆善治頭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癥。但蔓荊子辛苦微寒,主散頭面風熱之邪,有散風止痛之功,善治外感風熱所致頭痛目赤。藁本辛溫,藥勢雄壯,善達巔頂,以發散風寒之邪見長,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
相關藥品
撥雲退翳丸、芎菊上清丸、辛芳鼻炎膠囊。相關方劑
益氣聰明湯(《東垣試效方》)、順氣和中湯(《衛生寶鑒》)、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藥膳食療
復方蔓荊子酒:
1、功效:疏風、清熱、止痛。主治風熱性頭痛、頭昏、偏頭痛。
2、原材料:蔓荊子120g,菊花60g,川芎40g,防風60g,薄荷60g,黃酒1升。
3、做法:以上5味,共搗為粗末,用白紗佈袋盛之,置入凈器中,入黃酒浸泡,封口。7日後開封,去掉藥袋,過濾備用。
4、用法:每日3次,每次15-20ml,空腹溫飲。
蔓荊子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幹燥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幹燥。炮制方法
1、蔓荊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生品擅於發散風熱,多用於風熱表證。
2、炒蔓荊子:取凈蔓荊子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白膜(宿萼)呈焦黃色,並有香氣逸出,放涼,搓去白膜,篩去灰屑。炒後可緩和辛散之性,便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多用於清陽不升、耳竅失聰、兩目昏糊。
3、蔓荊子炭:取凈蔓荊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黑色,及時噴淋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攤晾。歷代對蔓荊子的炮制方法有去萼、去白膜、清炒、酒炒、清蒸酒蒸等。其中廣泛應用的為清炒法。
蔓荊子保存方法
置陰涼幹燥處。蔓荊子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細胞類圓形,壁多彎曲;非腺毛2-3細胞,頂端細胞基部稍粗,有疣突,外果皮細胞多角形,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後的痕跡,並有腺毛與非腺毛:腺毛分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及頭部2-6細胞、柄單細胞兩種;非腺毛2-4細胞,長14-68μm,多彎曲,有壁疣。中果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壁微木化,紋孔明顯。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圍細胞有淡黃色油滴。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或近方形,直徑10-35μm。種皮細胞圓形或類圓形,直徑42-73μm,壁有網狀紋理,木化。
2、取本品粉末5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幹,加丙酮80ml,加熱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蔓荊子黃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醇(3:2: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果實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密佈淡黃色小點。頂端微凹,有脫落花柱痕,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為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灰白色,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斷面果皮灰黃色,有棕褐色點排列成環,分為4室,每室有種子1枚。種仁黃白色,有油性。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飲片性狀
1、蔓荊子:參見“藥材”項。
2、炒蔓荊子:形如蔓荊子,表面油黑色,無宿萼及果柄。
3、蔓荊子炭:形如炒蔓荊子,表面黑色。
常見偽品
摻偽品:
黃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VitexnegundoL的幹燥成熟果實。本品呈倒圓錐形,上端稍大而平圓,有花柱脫落的凹痕,下端稍尖,直徑2-3mm。表面棕褐色,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細絨毛,萼長為果實的2/3,5齒裂,外有5-10條明顯的脈紋。質堅,不易破碎。
蔓荊子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單葉蔓荊和蔓荊。形態特征
1、單葉蔓荊:落葉小灌木,植株高約2m。全株被灰白色柔毛。主莖匍匐地面,節上常生不定根,幼枝四棱形,老枝近圓形。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長2.5-5cm,寬1.5-3cm,表面綠色,背面粉白色。圓錐花序頂生;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下面1裂片最大,寬卵形,內面中下部有毛;雄蕊4,伸於花冠管外;子房球形,密生腺點,柱頭2裂。核果球形,徑5-7mm,具宿萼。花期7-8月,果期3-10月。
2、蔓荊:落葉灌木,植株高1.5-5m。具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細柔毛。三出復葉,對生,有時偶有單葉;葉柄長1-3cm;小時片卵形、長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9cm,寬1-3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綠色,無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小葉無柄或有時中間1片小葉下延成短柄。圓錐花序頂生,長3-15cm,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絨毛;花萼鐘形,先端5淺裂,被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或藍紫色,長6-10mm,外面有毛,花冠管內及喉部有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伸於花冠外;子房密生腺點。核果近圓形,徑約5mm,熟時黑色;萼宿存。花期7月,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1、單葉蔓荊:分佈於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臺灣。
2、蔓荊: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臺灣。
道地產區
單葉蔓荊主產於山東、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蔓荊主產於廣東、廣西等省區。生長環境
1、單葉蔓荊:喜生於海濱沙灘地及湖畔,亦有栽培。
2、蔓荊:生於海邊、沙灘、河邊、平原及村寨附近。
生長見習
適應性較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但喜溫暖濕潤,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較好。耐鹽堿,在酸性土壤上生長不良。
繁殖方式
播種、扦插、壓條、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繁殖為主。
栽培技術
1、扦插繁殖:春、秋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扦插為好。在3月下旬或9月下旬,剪取一二年生健壯枝條,取其中段,截成長20-30cm帶有2-3個節的插穗;按株行距6cm×5cm插入苗床;育苗期應經常澆水,保持苗床濕潤,並適當追肥。秋季扦插者翌年春4月上旬移栽;春季扦插者當年秋季定植。
2、種子繁殖:在秋季采收成熟果實,與2倍濕細砂拌勻,堆放陰涼通風的室內,翌年4月上、中旬播種,將果實搓去外殼,用35-40℃溫水浸泡1晝夜,撈出稍晾後,與混合糞肥的火灰拌勻,條播於苗床,苗期註意澆水,適當追肥,當年春季育苗,幼苗當年高30-40cm,秋後定植。
3、壓條繁殖:5-6月間,選一二年生的健壯長枝,用波狀壓條法,每隔40-50cm埋入土中,深約15cm,壓實。待長出不定根後,分段截斷,帶根定植。
4、分株繁殖:在4月上旬或7月上旬,隨挖隨栽。定植在秋季或春季,植株落葉後至萌芽前進行,按株行距1m×1.3m開穴,施土雜肥與土壤混勻,每穴栽2-3株,填土壓實,澆透水。
5、田間管理:定植後1-2年,在春季萌芽前,6月和冬季落葉後各中耕除草1次,冬季中耕結合培土。追肥在定植後的前2年以施人畜糞水為主,第三、第四年開花結果後,應增施堆肥和磷肥,每年施肥2次,第一次在開花前,第二次在修剪後,在花期可噴施1%過磷酸鈣水溶液1-2次。在地勢低窪的地段,雨季要註意及時排除積水。冬季休眠期,應剪除枯枝、老弱枝、病蟲枝及徒長枝,對生長多年長勢衰退的植株應進行更新,即在離地面30cm處將老枝全部剪除,增施肥料,促其多發健壯新枝。在新枝長至1m多高時,要及時打頂,太高的枝要進行彎枝,均可促其多發新枝、多結果實。
病蟲防治
蟲害有棉蟲牙及吹綿介殼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