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鵂
来源:74U閱讀網
別名:化州桔紅、蕓皮、蕓紅、化橘紅
禁忌人群:橘紅性溫辛能發散耗氣陰虛燥咳、久嗽氣虛者慎服
適宜人群:橘紅具有寬中理氣、燥濕化痰、散結止痛、抗菌消炎、鎮靜安眠、降血脂、醒酒的功效適脾胃氣滯、嘔惡痞悶、食積傷酒、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吐水、風寒痰嗽、胸痛脹悶、高血脂癥者服用
橘紅的基本介紹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外層果皮。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後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曬幹或陰幹。
化州古時荒涼的地方,瘴氣多,民眾多患痰飲。相傳有羅仙翁,憐憫民眾苦困,種橘於“石龍”城內,所產橘紅,消痰化飲有神效。明、清間,州人在州城建“華嚴庵”紀念羅仙翁,庵門楹聯雲:“韻事憶當年,橘樹千株經手植;仙蹤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棲”。明萬歷年間(約於1600)編纂的《高州府志》“藥物”目中已有化州橘紅的記載。
橘皮與橘紅的區別:
橘皮與橘紅同來源於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因二者加工不同分為陳皮與橘紅。橘成熟時采摘,剝取果皮,陰幹稱為陳皮或橘皮。橘成熟時采摘,剝取果皮,去掉橘皮內部白色部分後,曬幹稱為橘紅。橘皮去白留紅者為橘紅。
陳皮入藥歷史悠久,橘皮療氣大勝,以東橘為好,西江者不如,須陳久才為良,故習稱陳皮。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去白者曰橘紅。
橘紅的功效與作用
1.寬中理氣
橘紅辛香走竄,入脾經,有寬中理氣、健脾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邪阻滯引起的嘔惡痞悶、食積傷酒、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吐水等癥。
2.燥濕化痰
橘紅性溫、味苦,溫通苦燥,入肺經,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風寒痰嗽等癥,常與甘草、半夏、川貝母等藥配伍。
3.散結止痛
橘紅辛行溫通,入肺經,能行氣通痹、橫行散結、止痛,可用於治療胸中滯氣引起的胸脘痞脹、胸痛脹悶等癥。
4.抗菌消炎
橘紅中含有香葉醇、芳樟醇、柚皮甙等成分均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其中芳樟醇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炎膜桿菌、葡萄球菌、釀酒酵母菌、白色含球菌、黑曲黴菌、瓊脂等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並且對於痤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鎮靜安眠
橘紅揮發油中含有芳樟醇,芳樟醇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包括抗驚厥和催眠作用。
6.降血脂
橘紅中含有橙皮苷成分,對心肌感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脂質過氧化形成有抑制作用。並且橘果膠中含有一低分子物質,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7.醒酒
橘紅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能減輕酒精對肺胃肝的損害,可用於飲酒過度引起的不適、長期胃痛等。
橘紅的營養價值
桔紅成分:枸櫞(Citral)、香葉醇(Geraniol)、芳香醇(Linalool)、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Neohesperidin)、枸櫞苷(Poncirin)等。
橘紅的選購
呈長條形或不規則薄片狀,邊緣皺縮向內卷曲。外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存放後呈棕褐色,密佈黃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內表面黃白色,密佈凹下透光小圓點。質脆易碎。氣芳香,味微苦、麻。
橘紅的存儲
置陰涼幹燥處,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