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杜莖山

杜莖山

杜莖山別名:土恒山,踏天橋,水麻葉,山茄子,胡椒樹,金砂根,白茅茶,白花茶,野胡椒,山桂花,水光鐘,

杜莖山簡介:杜莖山,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Maesajaponica(Thunb.)Moritzi.的根或莖葉。分佈於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邪,解疫毒,消腫脹之功效。常用於熱性傳染病,寒熱發歇不定,身疼,煩躁,口渴,水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杜莖山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邪,解疫毒,消腫脹。

主治

熱性傳染病,寒熱發歇不定,身疼,煩躁,口渴,水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主溫瘴寒熱,發歇不定,煩渴,頭疼,心躁。取其葉搗爛,以新酒浸,絞汁服之,吐出惡涎甚效。”

2、《湖南藥物志》:“祛風寒,消腫脹。治腰痛,感冒頭痛,眼目暈眩。”

3、《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利尿,止血消腫。根:治頭痛,腰痛,水腫,腹水;葉:外用治創傷出血。”

杜莖山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水腫:杜莖山根30g,泡桐根24g,通草9g。水煎,取煎液加豆腐一塊同煮服。(《湖南藥物志》)

2、治黃腫,腹水:杜莖山根、地茄子根、野黃麥菜、燈籠草各30g。水煎服,以綠殼鴨蛋為引。(江西《草藥手冊》)

3、止血,消腫痛:杜莖山莖葉,搗爛敷。(江西《草藥手冊》)

杜莖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幹或鮮用。

杜莖山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類圓柱形,長短不一,表面黃褐色,具細條紋及疏生的皮孔。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5cm,寬2-5cm,先端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疏齒。氣微,味苦。

杜莖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

形態特征

灌木,直立,有時外傾或攀援,高1-3(-5)米;小枝無毛,具細條紋,疏生皮孔。葉片革質,有時較薄,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或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急尖或鈍,有時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鈍或圓形,一般長約10厘米,寬約3厘米,也有長5-15厘米,寬2-5厘米,幾全緣或中部以上具疏鋸齒,或除基部外均具疏細齒,兩面無毛,葉面中、側脈及細脈微隆起,背面中脈明顯,隆起,側脈5-8對,不甚明顯,尾端直達齒尖;葉柄長5-13毫米,無毛。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單1或2-3個腋生,長1-3(-4)厘米,僅近基部具少數分枝,無毛;苞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梗長2-3毫米,無毛或被極疏的微柔毛;小苞片廣卵形或腎形,緊貼花萼基部,無毛,具疏細緣毛或腺點;花萼長約2毫米,萼片長約1毫米,卵形至近半圓形,頂端鈍或圓形,具明顯的脈狀腺條紋,無毛,具細緣毛;花冠白色,長鐘形,管長3.5-4毫米,具明顯的脈狀腺條紋,裂片長為管的1/3或更短,卵形或腎形,頂端鈍或圓形,邊緣略具細齒;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略上,內藏;花絲與花藥等長,花藥卵形,背部具腺點;柱頭分裂。果球形,直徑4-5毫米,有時達6毫米,肉質,具脈狀腺條紋,宿存萼包果頂端,常冠宿存花柱。花期1-3月,果期10月或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或石灰山灌叢或疏林下。

鍋貼餃  聊天室  白班  黴幹菜  副處長  再愛我一次  陵召十字  半湖  度調節  牧馬人  巷河瀝  福源苑  華建  訪貧問苦  街環丁  的士飚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