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貝母
来源:74U閱讀網
鼠尾草別名:坑蘇,紫花丹,
鼠尾草簡介:鼠尾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SalviajaponicaThunb.的全草。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黃疽、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鼠尾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主治
用於黃疽、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瘡瘍癤腫,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平。主諸痢,煮汁服,亦末服。紫花莖葉堪染皂,一名烏草,又名水青。”鼠尾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調經:每日鼠尾草全草30-60g,或加龍芽草、益母草30g。水煎,沖黃酒服。(《浙南本草新編》)鼠尾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凈,曬幹。鼠尾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唇形科植物鼠尾草。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須根密集。莖直立,高40-60厘米,鈍四稜形,具溝,沿稜上被疏長柔毛或近無毛。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葉柄長7-9厘米,腹凹背凸,被疏長柔毛或無毛,葉片長6-10厘米,寬5-9厘米,莖上部葉為一回羽狀復葉,具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被疏柔毛或兩面無毛,草質,側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近圓形,其餘與頂生小葉同,近無柄。輪傘花序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分枝組成總狀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2-5毫米,寬0.5-1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花梗長1-1.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或無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長4-6毫米,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長硬毛毛環,二唇形,唇裂達花萼長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圓形,長約2毫米,寬3毫米,全緣,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約3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長漸尖。花冠淡紅、淡紫、淡藍至白色,長約12毫米,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離基部2.5-4毫米有斜生的疏柔毛環,冠筒直伸,筒狀,長約9毫米,外伸,基部寬2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簷二唇形,上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毫米,寬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長3毫米,寬4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小圓齒,側裂片卵圓形,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1毫米,藥隔長約6毫米,直伸或稍彎曲,上臂長,二下臂瘦小,不育,分離。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形,長約1.7毫米;直徑0.5毫米,褐色,光滑。花期6-9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間坡地、路旁、草叢、水邊及林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