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粳米

粳米

粳米別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粳米簡介:粳米,中藥名。為禾本科稻屬植物稻(梗稻)Oryza sativa L.去殼的種仁。具有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

粳米功效作用

功能

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

主治

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水研取汁。

註意事項

《食療本草》:“新熟者動氣,常食幹飯,令人熱中,唇口幹;不可和蒼耳之,令人卒心痛;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痼疾。”

化學成分

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蛋白質,0.5%-1%脂肪,另含少量B族維生素B1、B2、B6等。脂肪部分主要為甾體類: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和酸性成分及脂類:一、二、三酰甘油,磷脂,還含有二十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羥基代乙酸,枸櫞酸,蘋果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單糖和雙糖。

相關論述

1、《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

2、《千金方》:“主心煩,斷下痢,平胃氣,長肌肉。”

3、《食療本草》:“溫中益氣,補下元。”

4、《日華子》:“補中,壯筋骨,補腸胃。”

5、《本草衍義》:“平和五臟,補益胃氣。”

6、《滇南本草》:“治一切諸虛百損,強筋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7、《醫學入門》:“止煩渴泄痢,強心志,益腎精,益肺氣。”

8、《綱目》:“好顏色,解熱,赤者益脾而白者益胃。”

9、《藥性切用》:“補脾益肺,長氣養血,添精助神。”

粳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五仁粳米粥:

功效:健胃破淤、潤腸通便。適用於氣血虛虧引起的習慣性便秘。若婦女產後血虛便秘可去桃仁。

原材料:芝麻仁、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5g,粳米200g。

做法:將上述五仁混合碾碎,加入粳梗米共煮稀粥,可以加糖適量。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1次。

相關配伍

1、治脾虛泄瀉,不寐:粳米二合,茯苓末一兩。(粳米)煮好,再下苓末一兩,再煮爛食。(《壽世青編》茯苓粥)

2、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聖濟總錄》竹瀝飲)

3、治上氣咳嗽,胸膈傷痛,氣喘:粳米二合,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以上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聖惠方》粳米桃仁粥)

4、治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粳米五升,黃芪六兩。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為四服。(《醫學綱目》)

5、下乳汁:粳米、糯米各半合,萵苣子一合(淘凈),生甘草半兩。上研細,用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淬,分三服。(《濟陰綱目》)

6、治食水芹中毒:用餳梗米、杏仁、乳餅煮粥,食一二碗,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粳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穎果成熟時,采收,脫下果實,曬幹,除去稻殼即可。

粳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呈扁橢圓形,長3-4mm,寬2-3mm。一端圓鈍;另端有胚脫落而稍歪斜。表面淺白色,半透明,光滑。質堅硬,斷面粉性。氣微,味甘。

粳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稻屬植物稻(梗稻)。

形態特征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mm,圓錐花序疏松,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於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程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柱2枚,柱頭帚刷狀。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分佈區域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你隻需要  北鬥星  王校莊  魚罐頭  迷路炎  銀錢  天經地義  蓮一  米雪  香菇草  商虞界  炸土豆片  聯考  華夏銀行  將樂  兩個方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