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鳳凰尾巴草
来源:74U閱讀網
珍珠草別名:日開夜閉,十字珍珠草,陰陽草,假油柑,真珠蘋,鯽魚草,胡羞羞,老鴉珠,夜合珍珠,落地油柑,小利柑,蓇草,夜合草,
珍珠草簡介:珍珠草,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珍珠草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明目,消積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泄痢、淋證、瘡瘍腫毒、蛇犬咬傷、目赤腫痛、小兒疳積等。
珍珠草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明目,消積。主治
1、主要用於濕熱黃疸、泄痢、淋證、瘡瘍腫毒、蛇犬咬傷、目赤腫痛、小兒疳積等。
2、西醫診為陰道炎、泌尿系感染、黃疸性肝炎、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屬於濕熱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註意事項
苦涼之品,陽虛體弱者慎用。
化學成分
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及沒食子鞣質。
藥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珍珠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抑制作用較強,對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突出治療作用。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眼,疳積,煲肉食或煎水洗。治頭上生瘡仔成堆,痛癢難抵,煎水洗,研末開油搽亦可。
2、《臨證指南》:治小兒諸疳瘦弱,眼欲盲。為未白湯下,或蒸煮魚肉食。
3、《植物名實圖考》:治瘴氣。
4、《福建民間草藥》: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傷。
5、《貴州民間藥物》:理氣消腫。
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滲濕利水。治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尿路結石。
珍珠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紅白痢疾:葉下珠鮮草一至二兩。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調服。(《福建中草藥》)
2、治傳染性肝炎:鮮葉下珠一至二兩。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一周。(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3、治小兒疳積,夜盲:葉下珠五至七錢,雞、豬肝酌量。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珍珠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鮮用或曬幹。珍珠草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珍珠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短不一,根莖外表淺棕色,主根不發達,須根多數,淺灰棕色。莖粗2-3mm,老莖基部灰褐色。莖枝有縱皺,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紅色,質脆易斷,斷面中空。分枝有縱皺及不甚明顯的膜翅狀脊線。葉片薄而小,長橢圓形,尖端有短突尖,基部圓形或偏斜,邊緣有白色短毛,灰綠色,皺縮,易脫落。花細小,腋生於葉背之下,多已幹縮。有的帶有三棱狀扁球形黃棕色果實,其表面有鱗狀凸起,常6縱裂。氣微香,味微苦。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珍珠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石竹科植物珍珠草。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60cm。莖直立,分枝側臥而後上升,通常帶紫紅色,具翅狀縱棱。單葉互生,排成2列;幾無柄;托葉小,披針形或剛毛狀;葉片長橢圓形,長5-15mm,寬2-5mm,先端斜或有小凸尖,基部偏斜或圓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下面葉緣處有1-3列粗短毛。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2-3朵簇生於葉腋,通常僅上面一朵開花;萼片6,雄蕊3,花絲合生成柱狀,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無退化子房;雌花單生於葉腋,萼片6,卵狀披針形,結果後中部紫紅色,花盤圓盤狀,子房近球形,花柱頂端2裂。蒴果無柄,扁圓形,徑約3mm,赤褐色,表面有鱗狀凸起物;種子三角狀卵形,淡褐色,有橫紋。花期5-10月,果期7-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南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臺灣等地。道地產區
主產於廣東、廣西、四川等地,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亦有分佈。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田邊。生長見習
喜溫暖向陽,以深厚、排水良好的黃色夾砂土為好。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於3-4月播種。在畦上開橫溝,深約7cm,播幅約100cm。拌成種子灰,勻撒於溝裡,上蓋草木灰厚約1cm。
2、田間管理:出苗後中耕除草、追肥2次,第一次在苗高7-10cm時,並行勻苗、補苗;第二次在6-7月間,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施用氮素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