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子
来源:74U閱讀網
暈藥別名:
暈藥簡介:暈藥,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火炭母草PolygonumchinenseL.的全草。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經之功效。用於泄瀉,痢疾,咽喉腫痛,白喉,肺熱咳嗽,百日咳,肝炎,帶下,癰腫,中耳炎,濕疹,眩暈耳鳴,角膜雲翳,跌打損傷。
暈藥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經。主治
用於泄瀉,痢疾,咽喉腫痛,白喉,肺熱咳嗽,百日咳,肝炎,帶下,癰腫,中耳炎,濕疹,眩暈耳鳴,角膜雲翳,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服或煎水洗。註意事項
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或孕婦,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藥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
2、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3、對平滑肌和骨骼肌的作用,對回腸有收縮作用,對十二指腸可輕度增強其張力。
4、降壓作用。
5、中樞神經作用。
暈藥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赤白痢:火炭母草和海沙搗爛取汁,沖沸水,加糖少許服之。(《嶺南采藥錄》)
2、治痢疾,腸炎,消化不良:火炭母、小鳳尾、佈渣葉各20g,水煎服。(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
3、治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60g。水煎,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對慢性菌痢,可以同樣劑量做保留灌腸,每日二次,七至十天為一療程。(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附註
火炭母的根亦供藥用,有補益脾腎,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作用,主治體虛乏力,耳鳴耳聾,頭目眩暈,白帶,乳癰,跌打損傷。暈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間采收,鮮用或曬幹。暈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扁圓柱形,有分枝,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須根;表面淡綠色或紫褐色,無毛,有細棱,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多中空。葉互生,多卷縮,破碎,葉片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先端偏斜。氣微,味酸、微澀。暈藥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蓼屬植物火炭母草。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部近木質。根狀莖粗壯。莖直立,高70-100厘米,通常無毛,具縱棱,多分枝,斜上。葉卵形或長卵形,長4-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截形或寬心形,邊緣全緣,兩面無毛,有時下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下部葉具葉柄,葉柄長1-2厘米,通常基部具葉耳,上部葉近無柄或抱莖;托葉鞘膜質,無毛,長1.5-2.5厘米,具脈紋,頂端偏斜,無緣毛。花序頭狀,通常數個排成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序梗被腺毛;苞片寬卵形,每苞內具1-3花;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裂片卵形,果時增大,呈肉質,藍黑色;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棱,長3-4毫米,黑色,無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花期7-9月,果期8-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水邊、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