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冼星海 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傢

冼星海 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傢

中文名:冼星海

外文名:Sinn Sing Hoi

別 名:黃訓、孔宇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澳門

出生日期:1905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1945年10月30日

職 業:作曲傢、鋼琴傢

畢業院校:巴黎國立音樂學院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傢、鋼琴傢,有“人民音樂傢”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傢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傢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最後冼星海病逝於莫斯科。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於澳門一個貧苦傢庭。

冼星海6歲時隨母親黃蘇英去新加坡,進入瞭新加坡的養正學校。養正學校的區健夫老師,最先賞識冼星海的音樂秉賦,並選他進入學校軍樂隊,讓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

為瞭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親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瞭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

進入嶺南大學後,為瞭貼補傢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賣兩個鐘頭的書、紙、筆等物,和加入嶺南銀行樂隊這兩件工作,來維持學費和夥食費。他在樂隊裡擔任演奏直簫,後來成瞭附中管弦樂隊的指揮,因為他吹奏單簧管很有韻味,由此得到“南國簫手”的雅號,連培正中學也請他去做音樂教員和樂隊指揮。

法國求學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靠在學校圖書館任助理員維持生活,期間師從作曲傢蕭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諾夫。

1928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和鋼琴,後因參加學潮被迫退學。

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冼星海靠在餐館跑堂、在理發店做雜役等維持生活。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學指揮。他是該班的第一個中國考生,由於衣著不夠華麗,險些被法國門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場。考試後,主考老師保羅·杜卡斯代表全體評委宣佈:“我們決定給你榮譽獎,按照學院的傳統規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質方面的要求。”冼星海隻說瞭“飯票”兩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來瞭。

救亡創作

1935年,冼星海畢業回國,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並為進步電影《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時,受著名教育學傢、會計學傢潘序倫和上海文化界救國會邀請,與呂驥、何士德等人建立瞭創辦的立信會計學校(現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音樂訓練班,培養瞭諸如麥新、孟波、楊祚銘、鄒伯宗、魯劍光等一批音樂人才,為抗日救國時期音樂藝術在國內的發展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後又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並赴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救亡歌詠運動。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參加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進行抗日文藝宣傳。

一次,冼星海參加瞭上海學聯到郊區救亡宣傳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派保安隊到現場阻止學生,對峙時劍拔弩張。這時,青年詩人塞克把自己寫的一首詩交給冼星海。冼星海懷著滿腔激憤,朗誦瞭兩遍,倚墻隻用瞭5分鐘就寫出曲譜——“槍口朝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這首《救國軍歌》當場在學生中唱響,隨後在場的老百姓甚至連保安隊的士兵也跟著唱,很多人邊唱邊流淚。

延安生活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全體師生的邀請電報。於是,他高興地對妻子錢韻玲說:“我們到延安去吧。”說走就走,這年11月,兩人攜手離漢去延安。他們在途中結成瞭革命伴侶。

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瞭《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進步,並於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由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也成瞭曠世千古的絕響。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周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佈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

在延安的艱苦條件下,黨中央決定每月給冼星海15元津貼,而當時朱德總司令每月津貼隻有5元。另外,魯藝的助教有6元,教員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兩次肉,兩次大米飯,每餐多加一個湯。這些都體現瞭黨組織對特殊人才的尊重。

病逝蘇聯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制作與配樂。臨行前,毛澤東在傢中請他吃飯並餞行。1941年6月22日隨著蘇德戰爭爆發,該片制作停頓。他想經新疆回延安,卻因當地軍閥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斷而未成,被迫羈留於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在供應十分困難的戰時條件下,他相繼完成瞭《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神聖之戰》(“第二交響樂”)、管弦樂組曲《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和以中國古詩為題材的獨唱曲。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1945年初,蘇聯有關方面將他送到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醫院接受治療。剛住進醫院,冼星海便開始創作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但病魔無情,雖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聯共(佈)領導人斯大林批示,在蘇聯國際救濟總會協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傢醫院,但由於患嚴重血癌,沉疴積疾,醫生回天無力,於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僅40歲,李立三夫婦為其料理後事,與蘇方一起為其舉行隆重安葬儀式。致悼詞的是後來為《莫斯科——北京》譜曲的蘇聯著名音樂傢穆拉傑利。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於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鑲著音樂傢的一張橢圓形照片,周圍環繞緞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國作曲傢、愛國主義者和共產黨員:黃訓(赴蘇聯後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為冼星海舉行追悼會。

石咀  密碼系統  格達  赤山埠  仲由  防暴警察  金石灘  東坨村  諸事大吉  高新校區  拉各斯  無言  廣地  下腦  陰廉  永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