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英東 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
来源:74U閱讀網
本名:愛新覺羅·福臨
所處時代:中國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盛京永福宮(今沈陽故宮)
出生時間:1638年3月15日(崇德三年戊寅)
去世時間:1661年2月5日(順治十八年辛醜)
主要作品:《順治遺詔》
主要成就:清軍入關的首位皇帝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
廟號:世祖
謚號:章皇帝
登基前後
主詞條:多爾袞、清軍入關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福臨生於盛京,其母
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後。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瞭激烈的皇位之爭。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精明的多爾袞隨機應變,提出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過。福臨於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死。 四月,固山額真何洛會等人以悖妄罪告發肅親王豪格,福臨廢豪格為庶人,他的黨羽俄莫克圖等人全部處死。晉封阿巴泰為多羅饒馀郡王。大學士范文程向多爾袞進諫,應當趁機進入中原。福臨命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並賞賜多爾袞以及從征的諸王、貝勒、貝子。
定鼎燕京
主詞條:山海關之戰、清定都北京、清朝統一戰爭
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遣使向多爾袞乞師討伐李自成。 四月二十一日,答應援吳的清軍便在一片石擊潰瞭李自成派去切斷吳三桂後路的唐通部農民軍,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與吳三桂軍激戰於山海關前,一時難分伯仲,雙方鏖戰至中午,吳軍逐漸實力耗盡,為農民軍包圍。接著清軍猝然襲擊,農民軍失利,李自成敗退京師。清軍正式入關。 五月二日,清軍進占京師。多爾袞奏請六歲的福臨遷都京師。六月,福臨令洪承疇仍然擔任兵部尚書同內院官一起處理政務。 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多爾袞率領的諸王以及滿、漢大臣的勸進下,福臨即皇帝位於北京故宮武英殿。 宣佈“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此舉標志著清王朝由地方政權開始轉化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
順治二年(1645年)初,清廷集中軍力分兩路攻入陜西,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吳三桂為前鋒;一路由豫親王多鐸率領,孔有德為前鋒。李自成迎擊清軍於潼關,經過激烈的戰鬥,農民軍放棄西安,東下湖廣。 四月,農民軍來到湖廣通山縣,李自成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襲擊,死在通山九宮山。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多鐸陳兵江北,於五月初九占鎮江。 多鐸遣貝勒尼堪、貝子屯濟等率軍追擊弘光帝於太平。不久,多鐸將弘光帝及偽太子一並解往北京斬首。
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福臨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西征四川。 增定俸祿給養的規定:最高的是攝政王年俸銀兩千兩,最低的是驍騎校三十兩。二月,罷黜江南舊設部院,派遣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寧,分理各部事務。 十月,和碩德豫親王多鐸還師北京,
福臨親自出城迎接並慰勞。 太和殿、中和殿修繕完成。 制定皇帝行幸迎送的大禮。十二月,位育宮(即保和殿)修繕完成。福臨規定諸王入朝乘坐的轎子及列朝坐次的禮儀。
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福臨因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的臺基逾制以及擅用銅獅、銅鶴,罰銀兩千兩。三月,《大清律》修成,福臨下令停止圈地。 七月,福臨加封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 多爾袞因為抓住把柄罷免瞭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的權力,由此,多爾袞開始一人獨攬朝政。並且攝政王對皇帝停止行跪拜禮。
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鄭親王濟爾哈朗因罪被降為多羅郡王。 肅親王豪格獲罪,但是福臨以不忍心處置他,將其幽禁起來,不久便為多爾袞害死瞭。 閏四月,恢復濟爾哈朗和碩親王的爵位。 七月,初步設立六部漢人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 規定諸王、貝勒、貝子、公、公主、和碩格格等人應該使用的金器數目。八月,福臨規定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十一月,福臨於圜丘舉行祭天大典,祭祀太祖皇帝。追尊太祖以上的四世為皇帝。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定內三院的官制。三月,豫親王多鐸薨,攝政王多爾袞還京奔喪。 四月,太宗中宮皇後博爾濟吉特氏薨。 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向攝政王多爾袞爭叔王銜,被多爾袞論罪並罷免他的職務。
提前親政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獵的
攝政王多爾袞在喀喇城逝世,使得福臨可以提前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福臨開始親政,時年十四歲。同年八月大婚。 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瞭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傢財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瞭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瞭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福臨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的計劃暫時擱淺 。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福臨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 三月,為加強君主集權,福臨取消諸王、貝勒、貝子管理六部事務的權力。 四月,福臨采納瞭禮部的建議,規定皇帝一月三朝,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經筵。設置宗人府官員。 規定一切禮制。九月,福臨擬定親自出迎西藏的達賴喇嘛。十二月,順治帝於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在每旗設置宗學,隻要是未受封的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順治十年(1653年)正月,福臨下令要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後,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 福臨閱讀《通鑒》,問大臣歷史上的各個聖明之君誰最優,陳名夏對他說唐太宗,而順治帝以為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以有利於後世。 三月,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命令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四月,親自測試翰林官成克鞏等人。此時,陳名夏案發生,二十八名漢官遭到訓斥。五月,增置內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諭戒宦官幹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八月,將太宗皇帝的第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二十四日,廢除皇後為靜妃。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生。 六月,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修《順治大訓》,並且編纂《資政要覽》。四月,下詔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五月,鄭親王濟爾哈朗病逝。六月,福臨封博果鐸為和碩莊親王。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後山為景山,西苑南臺為瀛臺。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幹政。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妃被冊為“賢妃”,十二月,晉封為皇貴妃。
接觸佛教
順治十四年(1657年),福臨開始接
觸和尚,成為佛教信徒。這年深秋,福臨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帶領下到瞭海會寺,見到瞭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生性聰慧,福臨和他交談非常契合,因此對佛教產生瞭興趣,所以於十月四日於南苑萬善殿召見憨璞,以後又不斷召見,詳細詢問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得悉龍池派內許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對他們非常向往。
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臨遣使赴江南湖州報恩寺召名僧玉林琇來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辭謝不應召,使者不許。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見福臨。福臨當即封他為“大覺禪師”,並以禪門師長禮待玉林琇,自稱弟子,並請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辭,福臨不許,並要用醜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寫瞭幾個字,福臨選瞭一個癡字,法名行癡。 四月,玉林琇請求回去,福臨賜給他黃衣、金印,派遣官員送他回去,並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去京師。福臨又封憨璞聰為明覺禪師。由於憨璞聰的推薦,福臨在玉林琇離京前一月即閏三月遣使往浙江寧波天童寺召龍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陳道忞進京。這年七月茆溪行森應召到京。福臨是從玉林琇語錄中發現茆溪行森偈語最好,特指名將其召來。福臨在萬善殿接見茆溪行森,問答佛法過程中,福臨不斷地點頭叫好。
剃發出傢
福臨自親政一開始,也曾雄心勃勃,力圖振興國祚,政治一新,但卻力不從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憊不堪瞭。在董鄂妃未
薨逝前,他曾對弘覺道忞禪師說:“老和尚在朕三十歲的時候來為朕祝壽,也許可以等到。玉林琇說來給朕祝四十大壽,朕絕不會等到瞭。”他已自覺骨瘦如柴,體力不支,難以挨到四十歲,頂多勉強可以活到三十。他的精神支柱已轟然坍塌,已覺不久於人世,再也無力支撐這座輝煌的帝國大廈瞭。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瞭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隻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傢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傢,由茆溪森剃度成瞭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發,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瞭他的諫議,允許蓄發,暫時罷瞭出傢的念頭。 茆溪森也因此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瞭。福臨雖然不再出傢,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瞭佛法的熏陶。
染疾去世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吳良輔出傢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傢儀式。歸來的當晚即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內閣學士麻勒吉入養心殿,口授遺詔。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以
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擬。一共三次進給皇上預覽,皇帝三次親自斟酌,剛到晚上才決定。 當夜,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與世長辭瞭。 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手捧遺詔去奏知皇太後,馬上向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人宣佈。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遺詔實為罪己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瞭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至於這是否福臨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福臨過目批準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瞭後世之疑:遺詔公佈前先奏知皇太後;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本出太後授意,確實是母親責備兒子的話。
福臨崩後,梓宮放在瞭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執行火化儀式。火化後寶宮(骨灰罐)安葬於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謚,至乾隆元年(1736年)尊謚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