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士珍 北洋三傑之首

王士珍 北洋三傑之首

中文名:王士珍

別名:字聘卿號冠喬、冠儒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直隸正定牛傢莊

出生日期:1861年8月19日

逝世日期:1930年7月1日

職業:政治傢、將領

畢業院校:北洋武備學堂、日本陸軍大學

主要成就:創設新軍

自幼從軍

王士珍曾祖父王朝正,精於醫術,長於書法,祖父王履安是個秀才,工醫之外,長於武術,有戎馬書生之稱,王士珍父親和伯父早逝,他與寡母相依為命,寄居在正定城內西門裡伯母娘傢,靠母親替人做針線活艱難度日。王士珍兼眺兩房,9歲時入私塾攻讀詩書,由於聰明好學,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在王士珍15歲時,被正定鎮臺葉志超看中,收在屬下當勤務兵。17歲時考入正定鎮總兵學兵隊,旋即隨葉志超調駐山海關。

光緒十一年(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在炮兵科學習3年,畢業後回山海關任炮隊教習。他采用西法教學,學以致用,博得上司的稱贊。 

赴朝作戰

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爆發瞭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協助鎮壓。日本政府為瞭加快侵略的步伐,正尋找發動戰爭的機會和借口,也極力慫恿清政府出兵。6月,葉志超奉命赴朝助戰,王士珍帶領炮隊官兵學員駐守在牙山。不料日本也出動大島義昌的一個旅團,遠遠超過駐朝清軍。7月25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爆發瞭豐島海戰,清軍損失慘重。

豐島海戰後,王士珍隨葉志超撤至平壤,葉被任命為平壤清軍總指揮。9月12日,日軍山縣有朋的第一軍2萬人兵臨城下,王士珍所在牙山軍,防守大西門至七星門陣地。他觀察地形後,極力建議“宜於城外,山上設奇佈防,敵至方能應戰”。葉志超以王士珍年輕無實戰經驗為由,不予采納。

9月15日,侵朝日軍分四路猛攻平壤的中國駐軍。中國官兵和朝鮮軍民奮勇抗擊。王士珍率領炮隊學兵堅守在城上頑強鏖戰,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當王士珍得知左寶貴犧牲的消息時,他親手操炮,轟擊日軍,在戰鬥中,王士珍左手無名指被炸掉,額頭左上部被彈片擊傷,留下一寸多長的傷口。敵軍四面合圍,炮隊學兵挾持王士珍突圍殺出。平壤失守後,清軍潰退。王士珍跟著葉志超連夜奔馳。黑夜昏暗,南北不分,不知所向。幸虧王士珍攜一地圖,遂按圖指導殘軍星夜疾行,安抵義州。此時炮隊官兵饑渴特甚,他們在一村莊休息時,在亂柴下發現兩口大缸,裡面裝著衣服和麥粉,王士珍隻準官兵以麥粉充饑,臨行前,他將五兩銀子放在缸中,依舊封好,才命炮隊上路。回國後,王士珍仍然統領榆臺炮隊,駐防山海關。《馬關條約》簽訂後,王士珍隨新任直隸提督聶士成移居蘆臺。 

小站練兵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朝野上下極感恥辱,但也刺激瞭他們的自救之心。他們認為日本人之所以打敗他們,就在於日本明治以來,大力學習西法,訓練瞭一支精良的軍隊。而清軍主力湘、淮軍訓練廢弛、戰術窳蔽,已經毫無戰鬥力。他們感覺到,如果不訓練出幾支能征善戰的新式軍隊,統治就難以為繼。1894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辦軍務處”,開始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在“督辦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章、翁同龢的聯名保舉下,12月,清政府委派袁世凱督練這支新式陸軍。

袁世凱深知,靠他一個人的力量練兵是遠遠不行的,既然是編練新式軍隊,就得有懂新式軍事的人才。為此,他請他的老朋友蔭昌為他舉薦人才。蔭昌曾擔任過天津武備學堂的總辦,於是,他便把他的得意弟子,當時正在聶士成軍中的王士珍推薦到小站。接著,袁世凱又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物色到瞭段祺瑞和馮國璋二人。王士珍剛到小站時,正值他的嗣母病故,面容消瘦,身體羸弱,而且口訥寡顏笑,實在其貌不揚。袁世凱並沒有認為他有奇特之處,但當議及軍事,王士珍則面面俱到,極有規劃。袁世凱大喜,認為其才可堪重用,立即任命他為督操營務處會辦,右翼第三營步隊幫統,兼步隊學堂監督。不久,又升任他為工程營管帶,兼德文學堂監督。由於王士珍做事細密、周到,而且不張揚,深得袁世凱的信賴,有關軍中的成績考核,人事的升降黜陟,多與王士珍、徐世昌等人商議。而王士珍也感激袁世凱的知遇之恩,竭力幫助袁世凱訓練新軍。他完全按照近代德國陸軍的營制、操典訓練士兵,聘請德國軍官擔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國造新式武器。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奉詔到小站檢閱新建陸軍,王士珍將工程營設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種武器一一演習,再加上新建陸軍比舊軍軍容整齊,榮祿大加贊賞,向袁世凱贊嘆道:“此人負治國之才,不第長於軍事也。”袁世凱聽後,更加倚重王士珍,對王士珍提出的要求,無不應允。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冬還派他去日本閱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2月,榮祿再次檢閱,路過海河,河面不寬,尚有冰凍。王士珍用特制的帆佈做橋,搭於冰上。榮祿的步兵、騎兵、炮兵從橋上通過,行如坦途。這種帆佈橋稍加整理後即為小舟,可供遊渡,若拆卸折疊,極易收藏攜帶,榮祿看後更為高興。等到檢閱完畢回去再過海河時,王士珍仍為他架設帆佈橋,榮祿擔心天已漸暖,冰河解凍,存有危險。王士珍稟告說:“不用擔心,三天後冰凍方解。”後果然如此。榮祿深服王士珍料事精確。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袁世凱聽說清政府將派他任山東巡撫,趕緊讓王士珍率兩名親信去山東巡視。不到一個月,即將山東沿海各要隘、軍營情況全部勘察清楚,連駐兵計劃也作瞭周密安排。返回後,袁世凱又驚又喜地說:“胡速歸如此!”即委派王士珍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揮各軍依次從小站開赴山東。 得到袁世凱的賞識與重用,為王士珍以後的仕途鋪平瞭道路。 

三傑之首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王士珍任軍事參謀。時濟南、泰安、東昌、曹州等數十州郡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王士珍為袁世凱提出瞭一整套鎮壓義和團的策略:先行勸解,然後以武力相威。如仍不從,再捕殺首犯,解散脅從。袁采納王的建議,並讓王士珍參謀山東全省軍務,致使各路團民死傷慘重。

袁、王對義和團的鎮壓,惹得清朝貴族端郡王載漪、莊王載勛不滿,因為妨礙瞭他們利用義和團謀取私利的企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端、莊二王派瞭一個義和團的大師兄,拿著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凱,說端王命令袁世凱安撫義和團,允許設壇繼續操練。袁非常吃驚,立即召集僚屬開會商議。群僚認為:如答應設壇,義和團將興盛起來,造官府的反;如不答應,難免受到端、莊二王的嚴厲譴責。相顧失色,想不出解決辦法。這時王士珍站起來說:“請交給我來審問吧!”立即將義和團首領以盜竊端、莊二王令箭之罪推出斬首。此時袁召集的會議還沒有散,袁世凱問王士珍:“審問的怎麼樣?”王答:“已經處決瞭,可以把令箭封起來送還端、莊二王。”袁世凱頓時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處事明決。

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外國傳教士、商人紛紛來山東青島、威海衛避難,王士珍特派便衣隊沿途保護,並為他們安排舟馬、提供衣食錢糧,竭盡庇護之能事,外國人很是感激。八國聯軍侵入京師後,四處掠奪,特別是在義和團民頻繁活動的地區,更是燒殺蹂躪。但來到山東、直隸交界處,看到山東一側的墻上寫有“此山東境”,便停止瞭前行。原來這是王士珍派人寫的,表示山東乃袁世凱管轄之地,是保護過外國人的。由此可見袁世凱、王士珍的行動得到外國人的認可。在義和團時期,王士珍為袁世凱的進一步飛黃騰達立下瞭汗馬功勞,而自己也水漲船高,仕途平步青雲。 當年雨季,黃河絕口,他親自工程營到決口處,日夜奮戰,使得 大壩提前合龍。從而減輕瞭災情。

這期間,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贊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這“三傑”,又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虎、豹”。自此,王士珍被推為“三傑之冠”,始稱北洋“三傑之龍”。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凱繼承李鴻章的衣缽,當上瞭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為瞭鞏固自己的根基,袁世凱益加重視軍隊的編練,他任命王士珍為北洋常備軍左鎮翼長,兼理全軍操防營務處,專司訓練。不久王士珍赴直隸南部招兵,會同地方官精選6000餘人,集中保定編練為北洋常備軍(即新軍),在此期間,他為袁世凱推行新軍,寫瞭瞭《常備、後備,、續備軍章程》。王士珍訓練軍隊也很有一套,對士兵不打不罵,以恩德感人,如果軍官犯瞭錯誤,他也從不當著士兵的面責問軍官,以保持士兵對軍官的尊重。他還極力培養士兵的絕對服從效忠意識,讓他們相信袁世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隻有聽命於他,才能升官發財。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2月,清政府根據袁世凱的奏諫在北京成立練兵處,王士珍被任命為練兵處軍學司正使。袁世凱對王士珍的忠心非常的欣慰,在其手下的眾多諸將中,能始終受到尊敬信任的也就王士珍一個人。凡重要軍事問題,袁必咨詢士珍而後行,說:“聘卿核否?”他上的奏折中,上奏或下發的文稿袁也一定讓王圈閱修改,臨發前還要讓王審閱。因此當時不少人稱王為“龍目”,即袁的“眼睛”。當人問及,袁世凱稱“聘卿乃北洋第一軍事人才也。”

光緒三十年(1904年)11月,清政府決定以北洋新軍為模范,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軍隊。為此,清政府成立練兵處,以慶親王奕劻為總辦,袁世凱會辦,王士珍為軍政司正使負責規劃。奕劻作為袁世凱的“傀儡

”,對軍事一竅不通,隻知道貪污撈錢,所有的訓練計劃、厘訂餉章、軍屯要厄,都是王士珍與段祺瑞、馮國璋商量主持,奕劻隻是點頭同意而已。由於王士珍為袁世凱立瞭汗馬功勞,他為此向慈禧保薦說:“王士珍隨臣當差多年,軍務知之最悉,對朝廷切實可靠。”於是,王士珍很快便兼任瞭第六鎮統制官,授正黃旗蒙古副都統,賞頭品頂帶。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清政府為瞭檢閱新軍的編練效果,展示其新的軍事力量,決定在河南彰德舉行軍事演習,即會操。王士珍以軍令司正使負責會操。彰德會操引起外國列強的極大關註,英、美、俄、日、法、奧、德、荷、比等國傢紛紛派人來觀閱。袁世凱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吩咐王士珍一定積極準備,確保萬無一失。閱兵開始後,當中外參觀者看到隊伍整肅,軍容壯盛,無不嘖嘖稱贊,皆曰:“法令之嚴明,戰術之嫻習,中國前此未有也。”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得知彰德會操成功,極為高興,親自召見王士珍,予以獎賞。 這時王士珍的聲望遠在段、馮二人之上。是年冬天,兵部和練兵處合並為陸軍部,王士珍被任命為陸軍部右侍郎。 

顯赫清末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加陸軍部侍郎銜。按清制,武職至提督,皆一品,已為極崇,但不能節制地方。而王士珍所任的江北提督,因為是由江淮巡撫改設而來,其前身為漕運總督,所以有統轄地方之權,並且還兼理漕運事務,可見清政府對王士珍的重用。第二年生母去世,給假三個月守孝,在此期間,王士珍在正定城內西門裡街購置宅基地,建起相鄰二套宅院的寓所,又在正定城南購買土地十餘頃。 守孝期滿,繼續統帶第七鎮擔任江北提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王士珍率領江北新軍參加清政府舉辦的太湖秋操。出發前,王令士兵抬瞭很多標有“無鉛箭”、“餅餌”的箱子,並親加封印,吩咐下屬:“有軍令方能打開。”諸將不解,王士珍告訴大傢說:“用無鉛箭不傷人,餅餌用來犒軍的。”

太湖秋操尚未結束,11月28日,安徽新軍炮營隊官熊成基,聯絡秋操中革命志士率馬炮營新軍千餘人在安慶起義。清政府十分恐慌,令王士珍出兵鎮壓。當時帶兵的將官既無子彈又無兵餉,倉皇失措。王士珍命打開標有“無鉛箭”和“餅餌”的箱子,原來裡面裝的全部是銀元和子彈,穩固瞭軍心。由於王率兵堵截、追擊,致使安慶馬炮營起義失敗。同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溥儀繼位,生父醇親王載灃攝政,勒令袁世凱回傢養病,袁世凱失寵後,王士珍也申請開缺,一則為避免嫌疑,二則為報袁世凱知遇之恩。所以一辭再辭,直到宣統二年(1910年)才獲準。 

淡泊民初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復出,第一個奏請就是讓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袁世凱當上總理後,王士珍就成為陸軍大臣。他反對段祺瑞的共和宣言,宣統四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溥儀退位。王士珍為清室優待條件竭力爭取,最後為表示忠於清廷,不願副署退位詔書,辭官退居傢鄉正定城內。

袁世凱任大總統後,“北洋三傑”中的段祺瑞、馮國璋的勢力逐漸坐大,跟袁世凱離心離德,而段、馮二人也明爭暗鬥,袁世凱為此晝寢難安,鑒於王士珍不爭權奪利,不值私黨,便想借助王士珍這位“龍”頭大哥壓制二人,幾次派人去請王士珍擔任要職,但都被拒絕,1914年夏,甚至派長子袁克定親自去請他,下命令袁世凱派兒子袁克定專車去正定請王士珍,臨行前,他囑咐袁克定說:“聘卿不來,弗許歸。”袁克定到後,王士珍表示已無意於再參加政治活動。袁克定說:“參不參加政治是一回事,父親邀請你去京談談又是一回事,如果你不去,我也隻好留在正定瞭。”但王士珍還是不為所動。最後是段祺瑞設計,以朋友之道邀請他來車站會晤,被強行架上火車開往北京。王不得已參見袁世凱,立即授陸軍上將軍銜,5月9日設立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任命王士珍為六大辦事之一,但實權最大。

統率辦事處的成立,其目標顯然是對準陸軍部長段祺瑞,段祺瑞十分不滿, 便向袁世凱辭職,而袁世凱也正有此意,想用蔡鍔取而代之,為此,向王士珍咨詢。王士珍不願得罪段祺瑞,也不願軍權落入北洋之外的人手中,便沉吟片刻說:“鍔乃南人,且對總統頗異之,如用之,北洋諸人心將寒。”袁世凱聽後默不著(做)聲,不再提起此事。

1915年5月,段祺瑞稱病請假以示對袁世凱的不滿,王士珍隻好暫行代理陸軍總長一職。此時,袁世凱原形畢露,想盡快龍袍加身,做中華帝國的皇帝。楊度、梁士詒、陳宦等紛紛奔走勸進,封爵進位後又無不彈冠相慶。但王士珍比較清醒,超然與外,不為帝制所動。有人向他試探,他淡淡一笑:“自己人嘛,用不著這套。”輕輕的把話題推開。雲南起義之後,北洋內部分崩離析,為瞭維護北洋的團結,袁世凱又讓他兼任總參謀長,兩人密談退位之法。

6月6日 袁世凱羞憤而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王士珍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在對德參戰問題引起的府院之爭中,他提出“德國不可輕辱”的主張。當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國務總理之職時,他又兼任京畿衛戍司令之職。李經羲當總理時,他還是陸軍部長兼總參謀長。 

保皇復辟

1917年6月14日,張勛借調停黎、段矛盾之名進京擁清廢帝復辟。當張勛的辮子軍到京後,王士珍命令步軍統領江朝宗用電話通知守城部隊打開城門,辮子軍象潮水一般湧進城內。7月1日,王士珍隨同張勛等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清帝復辟,張勛、王士珍等7人為內閣議事大臣,授王士珍參謀部尚書。不料,7月3日段祺瑞就在馬廠誓師討逆。各省軍閥也變瞭卦,由擁護復辟變為保衛共和瞭。復辟分子見勢不妙,紛紛東逃西散,隻剩下瞭王士珍和陳寶琛,當張勛陷入絕境時,王士珍還出主意要封張作霖為東三省總督,要張作霖進京勤王。這場復辟醜劇僅12天就以失敗告終。段祺瑞又重新當上瞭國務總理,王士珍感到無臉見人,想再次回鄉隱居,但段祺瑞不但不譴責其有罪,反而說他維護治安有功,竭力挽留,直系軍閥馮國璋成為總統後段祺瑞任國務總理,王士珍則任陸軍總長,一時,北洋人心大振,“北洋三傑”也成為世人傾慕的對象。

擔任總理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就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宣佈段祺瑞為民國叛逆,出兵北伐,開始瞭護法戰爭。段祺瑞氣勢洶洶地要武力統一南方,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解決,提出“和平統一”排斥段祺瑞,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到11月中旬,段、馮已經鬧的水火不容,對於“虎”、“狗”兩傢的內訌,王士珍無可奈何,對人連連嘆息;“兄弟鬩於墻,自毀傢門。”11月20日,馮國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請王士珍組閣。但王士珍已經厭倦瞭政治生活,拒絕瞭馮國璋的請求。於是,馮國璋讓人去王士珍門前請願,並高呼:“請聘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王士珍不得已,出任內閣總理,但宣稱:“本總理今天一個人來,將來一個人去,決不更動內閣的一個人。”

王士珍組閣後,也不敢得罪勢力正盛的段派,使反戰的旗號黯然無光,當馮國璋任命段祺瑞為參戰督辦後,王士珍也向段祺瑞妥協,把陸軍總長讓給段祺瑞的親信段芝貴。盡管如此,段祺瑞還是通過報紙對王內閣大肆攻擊,又唆使新交通系和徐樹錚進行倒閣活動。經不起風波的王士珍被迫於1918年2月“引疾告歸”,馮國璋特命內務總長錢能訓兼代總理。他的總理任期僅僅三個月,便永久的離開瞭政壇的是是非非。

1920年10月,江蘇督軍李純暴死後,徐世昌大總統任命他為蘇皖贛巡閱使,他以老病推辭不就,第二年特封其為德威上將軍,管理將軍府事務。未及,王士珍退出瞭軍政界。以閑雲野鶴自處。不久,宣佈擔任月薪五百元的北京電車公司董事長。 在此期間,他曾回正定小住,為伯母和生母修建“節孝牌坊。”

龍隱京城

王士珍晚年,篤信黃老之術,並結識道學大傢段正元,為其修養所折服,便在北京成立道德學社,親自為社長,聘段正元為社師,宣講道術和修身養性之道。王士珍歸隱後雖然想超然於政事之外,但由於他是北洋的耆老,一些北洋舊人有事還是找他商議,而他也樂意調和其間。直皖戰爭和直奉戰爭時,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調停。

1925年2月1日,段祺瑞重新執政後,召開善後會議,請他擔任善後會議議長,他堅辭未任。

1926年5月,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聯合起來討伐馮玉祥,馮部退出北京後,他被北京各知名團體推薦為臨時維持治安會會長和京師救濟聯合會會長,以維持北京的秩序,並一度調停直奉之間的爭端。

1928年5月,北伐軍向張作霖發動全線攻擊,王士珍、熊希齡組織和平運動。張作霖退出北京後,他再次擔任治安維持會會長,拒接韓復榘的武力進駐,電請南京政府迅速和平接收北京。

王士珍在軍界多年,各方都比較信任他,因此他兩次組織治安維持會,盡心竭力的維護社會秩序,使北京免遭戰爭的災難,受到京師民眾的欽佩,此後,王士珍還幾次主持瞭北京的慈善活動,1930年7月10日,因腸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70歲(滿68歲)。臨終時,他寫瞭一份遺囑,表達瞭他的心願。 

大鹿  阿混新傳  騷情賦骨  一蹴而就  紅葉  武交  主動權  東艾  深溪岕村北  潤格  胡兵  三沙  大明寺  耶穌  孫圳  大件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