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司馬休之
別 稱:司馬平西
字 號:字季預
民族族群:漢人
主要成就:反抗桓玄、劉裕篡位屏衛晉室國祚仕任國傢東晉南燕後秦
官 職: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謚 號:(北魏)始平聲公
兄 長:司馬尚之司馬恢之司馬允之
祖 籍:河內溫縣
坐 騎:揚武馬
司馬休之(?—417年),字季預(《魏書》、《北史》作季豫),河內郡溫縣人,晉朝宗室、名將。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魏中郎司馬進的後代,譙敬王司馬恬第四子。東晉末年司馬宗室之翹楚,曾任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世稱司馬平西。
桓玄將行篡逆,誅不附己者,遂奔南燕慕容德。404年,劉裕誅除桓玄後,休之還建業,復為荊州刺史。414年,劉裕發兵攻擊休之。司馬休之、魯宗之等反抗。415年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四萬軍隊,攻克江陵。休之父子、魯宗之等逃往後秦依附姚興。417年劉裕滅後秦,司馬休之晉國宗室等向北魏司徒長孫嵩請降,月餘,卒於軍中。有名馬曰“揚武”。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司馬休之的遭遇折射出東晉末年司馬宗族的命運。
人物生平
弭亂受封
司馬休之是譙敬王、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司馬恬的第四子,其出生年月不祥。年輕時就任高貴顯要的職位,又因其兄司馬尚之甚受當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倚仗。
隆安二年(398年),司馬道子采納司馬尚之樹外藩以作屏衛建議,命王愉為江州刺史,並讓他都督庾楷所轄的豫州四郡。此舉招來瞭豫州刺史庾楷的不滿,上疏反對無果。七月,庾楷轉而鼓動青·兗二州刺史王恭起兵討伐王愉、司馬尚之兄弟,同時南連荊州刺史殷仲堪、南郡公桓玄,共推王恭為盟主。
王恭懷疑殷仲堪延期不出兵,於是先期起兵發難,接著殷仲堪以桓玄、楊佺期等為前鋒率水軍出發。司馬道子面對王恭諸軍舉兵,不知所措,朝廷以會稽世子司馬元顯為征討都督。九月辛卯,統前將軍王珣、右將軍謝琰討伐王恭,司馬尚之抵禦庾楷。司馬休之兄弟在此次平亂中各擁兵馬。己亥,三兄司馬允之與庾楷子庾鴻戰於當利,庾鴻敗走,又在慈湖迎戰庾楷將汝南太守段方,段方大敗被殺。乙巳,桓玄大破官軍於白石。玄與楊佺期又開到橫江(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古渡口)時庾楷來投桓玄,司馬休之長兄司馬尚之等敗走,二兄司馬恢之所率的水軍也被殲滅。丙午,道子屯中堂,元顯守石頭;己酉,王珣守北郊,謝琰屯宣陽門以備之。平定叛亂後,道子以尚之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假節,不久進前將軍;司馬允之為吳國內史;司馬恢之驃騎司馬、丹楊尹;司馬休之就官拜龍驤將軍、襄城太守,鎮守歷陽(今安徽和縣)。
隆安三年(399),司馬元顯趁機奪去父親司馬道子的權力,成為東晉朝廷的決策者。司馬休之兄弟四人作為戚屬均受到倚重。
歷陽兵敗
元興元年(402)正月,司馬元顯下詔西伐桓玄,命其兄司馬尚之為前鋒,兄子司馬文仲為寧遠將軍、宣城內史。桓玄則率軍順江東下,到姑孰後就派將領馮該進攻歷陽,攔阻洞浦並焚毀司馬尚之的船艦。司馬尚之率九千兵佈陣於浦上,又派武都太守楊秋駐橫江。楊秋卻降瞭桓玄,司馬尚之軍隊於是自潰,司馬尚之唯有逃到塗中,後被捕殺害。就在司馬尚之兵敗後,司馬休之也率城中的五百軍士出戰,結果戰敗。司馬休之返回城中,攜帶子侄一起出逃。
借兵後秦
兵敗山陽
司馬休之、高雅之、劉敬宣等一起前往洛陽,往來長安,各自願以子弟為人質,向姚興求援兵。姚興給他們符信,令其在關東募兵。司馬休之等募得數千人,再次回到彭城一帶,又收聚義故。桓玄遣孫無終討伐冀州刺史劉軌,劉軌邀同敬宣、雅之等共據山陽,領兵前往破孫無終,不能成功。又進入昌平澗,與孫戰失利,眾各離散,於是俱前往投奔南燕慕容德。
落難南燕
北魏殺崔逞,陳留南變卦
隆安二年(北魏天興初年,398),姚興發兵侵犯東晉的襄陽戍,戍將郗恢派使者馳往常山王拓跋遵駐地,請求援兵,拓跋遵將此事報告給道武帝。道武帝令崔逞和張袞替拓跋遵起草書信予以回答。當初,郗恢在給拓跋遵的信裡說“賢兄虎步中原”,道武帝認為這句話有悖於君臣的體統,就令崔逞、張袞在回信中也貶低對東晉君主的稱呼,以此作為報復。崔逞、張兗在信中竟稱“貴主”。道武帝大怒道:“叫你貶稱他的國主來回敬他,竟然稱呼貴主,如何比得上人傢稱賢兄呢!”於是賜崔逞死。
將軍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聽說司馬休之要攻桓玄,都前往效命,失敗後,數十人準備一起投奔北魏,道武帝聽說司馬休之等人要來來投奔,心中大喜。至陳留南邊一帶,司馬休之聽說瞭北方名士崔逞被誅殺之事,心中不免擔心猶豫起來。大傢商議之後,於是劉軌、司馬休之、劉敬宣一撥人奔南燕;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一撥人奔後秦。之後道武帝責怪司馬休之不來,派人去兗州求訪,遇上瞭他的隨從者,問其緣故,都說:“魏朝威聲遠被,是以休之等咸欲歸附;既而聞崔逞被殺,故奔二國。”使者返報,拓跋珪很是後悔殺害崔逞之舉。
司馬休之投奔南燕的詳細經過:桓玄將篡→後秦質子→關東募兵→彭城聚故→屯據山陽→擊孫無終兵敗→欲投北魏→魏殺崔逞,士人心寒→陳留南變卦→東走南燕。“司馬休之等數十人”,其中有①冀州刺史劉軌、襄城太守司馬休之、征虜將軍劉敬宣、廣陵相高雅之、江都長張誕;②將軍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具名者,共計9人。
密謀殺德,逃離南燕
元興三年(404),劉敬宣、高雅之勾結青州大姓及鮮卑豪帥,準備謀殺南燕主慕容備德,推司馬休之為主。備德以劉軌為司空,很寵信他。高雅之想邀劉軌一起作亂,劉敬宣曰:“劉公衰老,有安齊之志,不可告也。”劉雅之還是將計劃告知瞭劉軌,劉軌不從。
不久,刺殺密謀泄露,劉敬宣等往南逃,南燕人收監瞭司空劉軌,將其殺害,派兵追及高雅之,又殺瞭他。當時南燕派兵正前往捉拿司馬休之,他的馬不停嘶叫,於是司馬休之上乘馬,這匹馬向南飛馳而去,逃過瞭一劫。
返回晉廷
同年,劉敬宣、司馬休之由南燕一路往南逃,來到瞭淮、泗地界,聽說劉裕起兵討伐桓玄,並攻下建康,司馬休之等於是南歸東晉。時承制的大將軍司馬遵以他為監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諸軍事、領荊州刺史。同年晉軍一度收復荊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但不久即為桓振攻陷,直至次年才再被收復。不過司馬休之到江陵後不久,桓振又率軍來襲,司馬休之不敵而北逃襄陽(今湖北襄陽市),振自稱荊州刺史。寧朔將軍張暢之、高平相劉懷肅等擊敗桓振。司馬休之還鎮。司馬休之兵敗令江陵失守,就遭到禦史中丞王楨之對他的彈劾,被免官並征還建康,改任後將軍、會稽內史。禦史中丞阮歆之又上奏說司馬休之與尚書虞嘯父嬉戲,違反禁令,降為瞭征虜將軍,不久又升為後將軍。
義熙八年(412),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劉毅,就以司馬休之都督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義熙十年(414),司馬休之在荊州頗得當地人心。時在建康的譙王司馬文思“性兇暴,好通輕俠”,引起劉裕的戒心。三月,司馬文思被指擅殺官吏,其黨羽被下詔誅殺。司馬休之亦上請解職,但不獲允許。劉裕於是將司馬文思執送荊州,要司馬休之“令自訓厲”,暗示司馬休之殺死他。不過司馬休之隻上表廢司馬文思為庶人,令劉裕大感不悅,即命江州刺史孟懷玉防備。
義熙十一年(415)正月,劉裕收捕瞭司馬休之在京城建康的次子司馬文寶及兄子司馬文祖,並將二人賜死,又親自率軍討伐司馬休之。辛巳,太尉劉裕從建康出發。雍州刺史魯宗之自疑不為太尉裕所容,與其子竟陵太守魯軌起兵響應司馬休之。
二月,司馬休之上表罪狀劉裕,整兵佈陣準備拒敵。又派出使者兵分兩路火速前往後秦、北魏乞援兵。後秦接見來使後,同意瞭出兵並派征虜將軍姚成王及司馬國璠引兵前去援助,北魏則遣長孫嵩領兵前往。與此同時,劉裕為瞭招攬司馬休之的治中韓延之,派人秘密給他送去一紙勸降書,信中說:“文思事意,遠近所知。去秋遣康之送還司馬君者,推至公之極也。而瞭無愧心,久絕表疏,此是天地所不容。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彼土僑舊,為之驅逼,一無所問。往年郗僧施、謝劭、任集之等交構積歲,專為劉毅規謀,所以至此。今卿諸人一時逼迫,本無纖釁。吾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在近路,是諸賢濟身之日。若大軍相臨,交鋒接刃,蘭艾雜揉,或恐不分。故白此意,並可示同懷諸人。”韓延之言辭決絕,回信中斥責劉裕“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良可恥”,劉裕看到該信,很是慨嘆。
出奔後秦
太尉劉裕使參軍檀道濟、朱超石將步騎出襄陽。江夏太守劉虔之將兵屯三連,立橋聚糧以待,道濟等積日不至。魯軌襲擊虔之,殺之。裕使其振威將軍東海徐逵之統參軍蒯恩、王允之、沈淵子為前鋒,出江夏口。逵之等與魯軌戰於破塚,兵敗,逵之、允之、淵子皆死,獨蒯恩列陳於堤下、勒兵不動。軌乘勝進攻蒯恩軍,乘高俯射蒯恩軍,矢下如雨,敵方頓時呼聲震地,恩整厲將士,置陣堅嚴。軌軍又屢次進行沖殺,敵陣卻巋然不動,軌不可將其攻破,於是隻能率部退去。
當時雍州刺史魯宗之聽說劉裕發兵攻荊州,從襄陽率部出發,前往與司馬休之軍匯合,共同屯兵於江陵。休之命文思及魯宗之子魯軌帥軍前去抵禦劉裕部隊。三月壬午,劉裕從馬頭岸渡江,魯軌及司馬文思率四萬荊州府軍沿著江邊懸崖佈防,江津岸十分陡峭,壁立數丈,司馬休之軍沿著高岸佈陣迎敵,令渡江的劉裕軍無法登岸。劉裕大呼命令建武將軍胡籓率軍攀爬上去,胡籓見眼前形勢,面色很為難,劉裕對此極為惱怒,命左右錄來,準備斬瞭他。胡籓不受命,回過頭對劉裕說:“籓寧前死耳!”胡藩以刀柄鑿石,在崖上鑿出瞭一些勉強能容納手腳放上去的位置,並由此攀登至崖頂。胡藩登頂後就與一些跟他上來的士兵發起拼死攻擊,司馬文思等難以擋住劉裕軍的攻勢,稍稍後退。胡藩眼見敵軍後退,乘勢發起再一次的進攻,司馬文思軍一時間紛紛潰散,劉裕軍於是攻占江陵。休之、宗之等向北逃去,魯軌留守石城。四月,劉敬宣的參軍司馬道賜聽說太尉裕進攻其族祖司馬休之,便與同府辟閭道秀、左右小將王猛子密謀刺殺劉敬宣,意圖占據廣固來響應司馬休之。乙卯,王猛子砍殺瞭劉敬宣。隨後往西投奔司馬休之。 五月,閬中侯趙倫之、太尉參軍沈林子在石城攻破魯軌守軍,軌棄城向北逃去。途中遇上司馬休之、魯宗之趕來的援軍,於是和他們一起北撤到襄陽。可到瞭襄陽城下,魯宗之的參軍李應之卻閉門不納,而蒯恩也隨後率軍追來。甲午,休之、宗之、魯軌及譙王文思、新蔡王司馬道賜、梁州刺史馬敬、南陽太守魯范一同在當地人保衛下出境,北奔後秦。王鎮惡等率騎兵追趕,直到邊境才悻悻而還。
另外,後秦姚成王及司馬國璠也帶援兵趕到瞭南陽,北魏長孫嵩則到河東,但聽說司馬休之等江陵失守、敗給瞭劉裕軍,也隻得各自撤兵返回瞭。
司馬休之到瞭後秦京城常安(今陜西西安,後秦諱“萇”改“常”)後,後秦皇帝姚興向司馬休之詢問東晉國事,說:“劉裕崇奉晉帝,豈便有闕乎?”休之憤慨地回答道:“臣前下都,瑯邪王德文泣謂臣曰:‘劉裕供禦主上,克薄奇深。’以事勢推之,社稷之憂方未可測。”於是任命休之為揚州刺史。
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八月,劉裕率軍自建康出發,各路大軍也相繼按預定策劃出動北伐後秦。義熙十三年(417)八月辛醜(初二),晉太尉劉裕抵達潼關,他任命朱超石為河東太守,命他與振武將軍徐猗之去河北與薛帛匯合,共同進攻蒲阪。後秦平原公姚璞與姚和都迎擊晉軍,徐猗之戰敗身亡,朱超石逃回潼關。後秦東平公姚贊(原作<言贊>)派遣得到魏主青睞的司馬休之和司馬國璠從軹關(zhǐ)出發前往河內,遊說北魏軍出兵襲擾、攻擊劉裕的後方。
東平公姚贊得知晉軍迫近長安,便率軍由定城退往鄭城(今陜西華縣)。劉裕大軍隨之逼近。後秦主姚泓見長安危急,自己尚有數萬軍隊,可以抗擊晉軍。遂令姚丕軍防守渭橋(長安城北),胡翼度軍防守石積(長安城東北),姚贊軍防守霸東(霸水東岸),姚泓自己率軍守衛逍遙園(長安城西)。八月二十四日,姚泓率群臣至王鎮惡軍營投降。
亡命北魏
劉裕滅後秦,司馬休之、司馬文思、司馬國璠、司馬道賜、魯軌、韓延之、刁雍、王慧龍及桓溫之孫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謐、桓璲、陳郡人袁式等數百人向北魏司徒長孫嵩請降。一個多月後,司馬休之在長孫嵩回軍的路上去世。北魏追贈征西大將軍、右光祿大夫,謚始平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