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杜杲 南宋著名抗蒙將領

杜杲 南宋著名抗蒙將領

本 名:杜杲

別 稱:杜尚書

字 號:字子昕號於耕

所處時代:南宋

民族族群:宋人(漢族)

出生地:邵武城關(今屬福建)

出生時間:1173年

去世時間:1248年7月19日

主要成就:滁州解圍安豐破敵廬州大捷

官 職:寶文閣學士

杜杲(gǎo)(1173年-1248年7月19日),字子昕,號於耕,邵武城關(今屬福建)人。南宋抗蒙名臣、愛國將領、學者。

杜杲出身官宦之傢,宋寧宗嘉定年間以蔭補入仕,後任江、淮制置使幕屬。嘉定十二年(1219),率軍往援滁州,解金人之圍。累官知安豐軍,於安豐之戰及廬州之戰中大敗南下蒙古軍。歷淮西制置副使兼轉運使、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權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以寶文閣學士致仕。淳祐八年(1248年)卒,年七十六,贈開府儀同三司。

杜杲淹貫多能,為文麗密清嚴,善行草,晚年專意理學,是難得的文武全才。《全宋詩》錄有其詩句

人物生平

杜杲出身官宦之傢,其父杜穎,官至江西提點刑獄。杜杲因父親的關系被安排在海門鹽場供職,未上任即被福建提點刑獄陳彭壽召去代理閩尉,之後又被江、淮制置使李玨聘為幕僚。

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兵圍攻滁州(今安徽興滁縣),他帶兵救援。在激戰中,他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沒有下戰場,而且方寸不亂,沉著指揮戰鬥,極大地激勵瞭士氣,打退瞭金兵的進攻。金兵久攻不下隻好退兵。此役,顯示瞭他出眾的軍事才幹,調任江山縣丞。淮西制置使曾式中擔任廬州(今安徽合肥市)節度推官時,當地發生兵變,杜杲單騎前往平息瞭叛亂。其時,駐在榆林埠(今陜西榆林)的數萬金兵請降,有人建議在金兵投降後殺之,奪取輜重。杜杲認為:“殺降不仁,奪貨不義,納之則有後患”,主張對金兵進行教育,後悉數遣散。

端平元年(1234年),金為宋、蒙所滅。朝廷要收復金人所占據的“三京”(今開封、洛陽、商丘),派廬州守全子才和大將趙葵、趙范將出征。杜杲任淮西轉運判官,他認為“江淮災荒連年,移南實北,腹心之地反為可慮瞭”,上奏朝廷極力反出師河洛。

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宗王口溫不花部攻安豐,時杜杲知安豐軍,他先把軍民遷到淮城,命兒子杜庶押運銀糧接應,設伏兵於城的四周。蒙古軍撲瞭個空,杜杲即率軍窮追猛打,大獲全勝,蒙古軍敗退。蒙軍又利用火炮攻城,把安豐城的城樓全部摧毀。杜杲一開始也是一壞即馬上補上,後來杜杲發明瞭一種用木材搭構起來的移動木樓,因為很高,可以放到護城壕溝的旁邊,上面開有箭窗可以射擊,樓與樓之間用橫木連接,可以如同城墻上一樣的調動兵力,這種樓的堅固度是普通城樓的三倍,而且制作方便,杜杲一下子就做瞭幾百個,佈置成防線,哪個樓被蒙軍擊毀瞭就同位置換一個新樓上去,就如同一道移動城墻。

經過長時間的圍攻,蒙軍終於用石頭在安豐的護城壕溝河上填出二十七道壩橋,可以直接攻擊安豐城,但杜杲馬上派宋兵攻奪並扼守住護城壕溝內側的二十七個橋頭。蒙軍又組織瞭一批敢死勇士,身批十餘層牛皮做的厚甲,連面部都罩住,向宋軍發動沖擊。杜杲又利用再嚴密的鎧甲也不能完全遮住眼睛的特點,挑選瞭一批宋軍中的神射手,使用一種特制的小箭,專門射擊蒙軍的眼睛,殺傷瞭許多蒙軍中的敢死勇士。

隨著蒙軍攻城時間的拖長,各路宋軍援軍也接近安豐,池州都統制呂文德便是第一個率援軍到達安豐城外的宋將。他用計一舉突破蒙軍包圍圈,殺入安豐城中與杜杲會合。宋軍士氣大振,並且獲知瞭外圍宋軍的部署和作戰計劃。

於是,在又一次蒙軍借助風勢進行火攻失敗之後,杜杲招募敢死勇士向蒙軍反攻,奪得一些蒙軍填住護城壕溝河的壩橋,並在隨後約定的時間裡,安豐城裡的杜杲軍、呂文德軍,與安豐城外的餘玠軍、趙東軍、夏皋軍等內外夾擊蒙軍,擊退蒙軍,並把蒙軍的火炮、攻城器械等來不及撤走的器具全部摧毀,蒙軍遭受嚴重打擊,遺屍一萬七千多具後倉皇撤退。安豐三個月的堅守,是宋軍在兩淮戰場取得的又一個重大勝利。戰後,杜杲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廬州。

嘉熙二年(1238年)秋,也就是蒙軍在安豐失敗半年多之後,蒙古大帥察罕率蒙軍再次大舉進攻兩淮,蒙軍號稱80萬大軍,包圍瞭廬州(今安徽合肥),意圖攻破廬州,然後以巢湖為基地訓練水軍以渡過長江。

這一次蒙軍作好瞭更加充分的準備,攻城的器械是數倍於當初進攻安豐時候的器械。然而,註定蒙古得不到好處的就是,杜杲因守安豐有功,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廬州,制置副司的衙門,就設在廬州。

如同半年多前安豐之戰,蒙軍與宋軍都兵來將往地鬥著攻守器械,蒙軍為瞭阻止宋軍增援,築瞭一道六十裡長的土墻將廬州圍起來,但最終也給杜杲毀去,蒙軍繼續用炮攻擊廬州,但是杜杲這次利用廬州城內充足的物資,再上次設計的木樓的基礎上加設炮樓,與蒙軍展開炮戰。如此這般的攻守戰進行瞭一段時間之後,蒙軍知道無法攻下杜杲防守的廬州,隻好撤圍轉而向東進兵。

然而這時的杜杲手中的兵力,已經不是安豐時候的那點兵力瞭。杜杲等蒙軍撤走大半後,乘勝開城門襲擊蒙軍後軍。宋將陸旺、李威率兩百敢死將士直插蒙軍後軍,打敗瞭蒙軍。杜杲指揮其他宋軍追殺瞭數十裡才回軍。又派呂文德、聶斌等率水軍扼守淮水,使蒙軍無法繼續南下。此戰之後,杜杲因功升淮西制置使。

第三年,蒙古軍又大舉進犯,杜杲趁其征途疲乏,命子杜庶及統制呂文德、聶斌監軍,自外出擊,連傳捷報27次。朝廷得報驚喜,升杜杲為權刑部尚書,他懇辭。

淳祐元年(1241年),杜杲再三請辭,朝廷授予工部尚書,以直學士職退休。

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知州,不久提拔為華文閣學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今江蘇南京)府,行官留守,節制安慶(今安徽安慶市)、和州(今安徽和縣)、無為(今安徽無縣)三郡。在真州(今江蘇儀征)又大敗元軍。

淳祐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參展商  金潮  破碎的愛情  握瑜懷瑾  四條  厭惡  永紅街  懷裡  共生固氮  康順園  神經麻痹  鹿沖關站  反式脂肪  華嚴宗  大沽路  補其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