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皎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王明
別 名:陳紹禹
國 籍:蘇聯
民 族:漢
出生地:安徽省六安縣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74年3月27日
職 業:革命傢、政治傢
畢業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學
王明(1904甲辰年~1974年3月27日),安徽金寨縣雙石鄉(時屬安徽省六安市)碼頭村人,原名陳紹禹。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江局書記等職務。1930年從蘇聯回國後,打著“反對立三路線”旗號,在1931年1月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瞭中央領導權,至1934年間,在黨內推行瞭一條以教條主義、媚蘇親蘇為特征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對革命事業造成瞭極大危害。1956年叛逃到蘇聯,於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離世。
人物生平
王明(1904—1974),原名陳紹禹(陳紹玉),字露清,安徽省金寨縣雙石鄉(時屬安徽省六安市)碼頭村人。傢庭出身貧民(一說小商人)。自幼聰穎,有深厚的舊學基礎。早年參加過學生運動,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國民黨。
1919年夏,進入與其傢鄉鄰近的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志成小學學習。
192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六安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受到進步師生的思想熏陶,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1924年夏,在傢鄉金傢寨聯絡在外地學習回鄉度假的學生,成立“豫皖青年學會”。同年秋,考入國立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
1925年6月,在武昌積極參與支持上海五卅運動的活動,被推選為武昌學生聯合會幹事和湖北青年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幹事。11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習努力,能說一口流利俄語,深得米夫賞識,進入這個直屬斯大林的小團體。在蘇聯的四年學習和工作,是王明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系統的馬列主義教育使王明的理論水平提高很快;“唯聖”、“唯書”的思想和學究與背誦式的學習方式,使王明學會一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的本領;共產國際為使中國共產黨領導永遠支持他們的行動,所以將王明作為“未來的中共領導人才”加以特殊培養;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的王明教條宗派從這裡孕育。在這期間,他又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鬥爭,打擊異己,逐漸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其思想“左”傾主義、教條主義嚴重。
1927年2月,米夫率聯共一工作小組訪問中國,並出席瞭五大,王明任翻譯。中共六大,王明也參加瞭翻譯工作。斯大林會見中共領導人他也擔任瞭翻譯。以馬克思理論傢自詡。
1927年夏,捏造“浙江同學會”事件,說這是一個從事地下活動的“反動組織”,而後臺老板,則是瞿秋白。 蘇聯格伯烏調查結果,竟然認為確有這種“反動組織”存在。瞿秋白、周恩來等人調查後,認為並不存在這樣一個組織。瞿秋白於是給聯共政治局寫信,對蘇聯格伯烏的調查結論提出異議。後來,共產國際監委、聯共監委、中共代表團聯合組成審查委員會審理此事,最終做出瞭不存在“江浙同鄉會”這樣一個組織的結論,並由周恩來在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大會上宣佈。但還是造成一些學生的被開除、被逮捕。
聯共發動反對佈哈林“右傾”的清黨運動後,中山大學的米夫派更加活躍起來,1929年夏掀起瞭更大的“中山大學風潮”。他們先是召集瞭為期十天的黨員大會,形成所謂的“二十八半佈爾什維克”,標榜自己是唯一正確的“永遠的佈爾什維克”的真理,喧囂、起哄、謾罵、處分,使用一切卑劣的手段,發起對瞿秋白和中共代表團的攻擊。而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一致肯定米夫、王明派,批評中共代表團,認為瞿秋白應負中山大學反黨小組事件的主要責任。在他們的支持下瞿秋白被解除駐共產國際代表的職務,反對他們的除少數幾個工人外,分別受到開除黨籍、團籍、學籍,送到西伯利亞作苦工的處分,也使有些人自殺,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失蹤”瞭,如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
中共六大以後名義上總書記是向忠發,但實際主持中央工作的是李立三。
1929年10月回國後,任《紅旗》編輯,發表極端親俄思想的文章。
1930年年底,王明帶頭,羅章龍、王克全、何孟雄等起哄,集中攻擊三中全會和瞿秋白。這時米夫被派到中國,擔任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在米夫的操縱下,1931年1月7日在上海秘密召開六屆四中全會。會議根據米夫的旨意,撤銷瞭瞿秋白、李立三的政治局委員,王明在蘇聯的扶持下進入政治局—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竊取瞭中央的領導崗位。而米夫也達到瞭控制、操縱中共中央的目的。9月,王明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由秦邦憲(博古)擔任臨時中央總負責人。
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線,提出一個比立三路線更“左” 的政治綱領。
1931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上,在蘇聯和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選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補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取得瞭中央領導權。
1931年6月,總書記向忠發被捕叛變,斯大林指示米夫以國際名義指定由王明為代理書記。黨內開始瞭第三次“左”傾錯誤的統治。同年9月,黨中央機關遇到破壞,王明隨米夫去蘇聯,任中共駐國際代表。王明去蘇聯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負責,博古執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革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抗日戰爭開始後,王明又回到國內,犯瞭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放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抗戰初期在武漢任長江局書記時給黨帶來很大損失。
1941年後王明因病長期休息。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王明受到瞭康生等人的嚴厲批評。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瞭《關於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宣判瞭曾統治黨4年之久、影響黨達14年之久的王明“左”右傾錯誤路線的死刑。當時王明給全會寫信對決議表示“完全同意和擁護”。1942年黨整風運動時,王明態度惡劣,拒絕參加整風。
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親自提議讓王明繼續擔任中央委員。終於,王明在44名當選中央委員中,以選票倒數第二當選。“七大”之前,王明主要從事婦女和統戰工作。“七大”以後,中央決定由王明擔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黨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條文。
1946年6月,中央又成立瞭法制問題研究委員會(1948年12月改為法律委員會),中央仍任命王明為該委員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王明領導該委員會出色完成瞭制定陜甘寧邊區憲法草案、全國性的憲法草案等工作,還在山西參加過一段時間的土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明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9月召開黨的“八大”前夕,中央曾於8月上旬致電王明,希望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回國參加會議。9月8日,王明回電表示因病無法回國參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團請假。黨中央和毛澤東從黨的利益出發,仍提名王明為中共中央委員的候選人。這樣,王明在“八大”上仍被選舉為中央委員,但長期留居蘇聯,以後化名“馬馬維奇”、“波波維奇”撰文歪曲歷史,攻擊中國。
1974年3月27日病逝於莫斯科,孤寂地躺在異國他鄉的新聖女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