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 禍國殃民的蜀國宦官
来源:74U閱讀網
潘嶽簡介:潘嶽(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晉著名文學傢。字安仁,漢族,河南滎陽中牟(今河南鄭州中牟大潘莊)人,出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
《世說新語·容止篇》三十九則中兩則描繪潘安的相貌: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七則》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九則》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雖然說現有的正史並沒有詳細地去記載潘安的五官長相如何、身高具體幾尺,但是他的花樣俊美外形卻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成瞭焦點人物,"粉絲"眾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劉孝標註引的《語林》
潘安是個多情的美男子、文人,所以後代騷人墨客吟詩作對總會把自己的滿腹牢騷發泄,而潘安的那些典故成瞭他們最常用的,比如潘安三十餘歲因為仕途不順、妻子早逝白瞭頭發,文人就吟道"多於賈誼長沙苦,小校潘安白發生。"潘郎何用悲秋色,隻此傷春發已華。"潘安被貶為洛陽郊區的河陽縣令,他命全縣種桃花,澆花息訟,他走後老百姓都懷念他,文人就吟道"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潘令在河陽,無人死芳色。""潁陽春色似河陽,一望繁花一縣香。""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潘安的妻子楊蓉姬早逝,潘安傷悲的不再娶妻,每天都會想到她,文人吟道"為結潘楊好,言過鄢郢城。"當然文人最常提及的還是潘安擲果盈車的風流和金谷園裡的二十四位文人美男俊遊,"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潘郎車欲滿。無奈擲花何。""若非金谷滿園樹,便是河陽一縣花""嗣世衰微誰肯憂,二十四友日日空追遊。追遊詎可足,共惜年華促。"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梓澤風流地,淒涼跡尚存。殘芳迷妓女,衰草憶王孫。""蘭亭修禊事,梓澤醉名園。""梓澤春草菲,河陽亂華飛。綠珠不可奪,白首同所歸。""嘆金谷樓危,避風臺淺,消瘦飛瓊。""非非是是總成空。金谷蘭亭同夢。""甚天荒地老,銅臺歌舞,水流雲在,金谷豪奢。""已迷金谷路,頻駐玉人車。""還被凌波呼喚,相將金谷同遊,想見逢迎處,揶揄羞面,妝臉淚盈盈。""昔日蘭亭無艷質,此時金谷有高人。""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雖無金谷花能笑,也有銅駝柳解眠。""葉落上陽樹,草衰金谷園。"
潘安的小名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對結發妻子一往情深,忠貞不渝,既便後來妻子很早就去逝瞭,他也沒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詞。這一稱謂寄托著女性對情人、夫君用情專一的熱切希望。
典故總概
潘安即西晉文學傢潘嶽,有"河陽一縣花"之稱,是為數不多的用花來比喻其樣貌的美男子之一。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瞭一批死忠的"粉絲"瞭。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相關的成語與典故有"擲果盈車"、"河陽一縣花"、"金谷俊遊"、"辭官奉母"、"潘楊之好"、"連壁接茵"等。潘安,君生頎長而白晳,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對於中國人對於男子的審美影響之大,已經變成一種千年形成的標準。潘安成為花樣美男的代稱,形成瞭一種文化符號。——《語林詳解》成語典故
擲果盈車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潘安人長得很美,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裡丟,都將車丟滿瞭。白發悲秋潘安三十二歲仕途不順、妻女病亡使他那密雲般烏黑的秀發添瞭幾縷銀絲,當時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賈誼悲秋的典故寫下瞭《秋興賦》,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發初白。 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明·無名氏 《石榴花·題情》套曲:"我為他隻落得心焦無聊,這離情怎消,謾贏得潘鬢沈腰。"
花縣令潘安做河陽縣令時,,結合當地地理環境令滿縣栽桃花,澆花息訟甚得百姓遺愛。後遂用"河陽一縣花、花縣"等代稱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於治理。而這也是中國最早"花樣美男"的出處。庾信《枯書賦》:"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李白《贈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村。"《桃花扇》"傢近洛陽之縣,不願栽花",該典故常用來形用為人瀟灑、風流(註意不是男女的風流)。
金谷俊遊當時西晉開國第一開國功臣賈充的外孫賈謐權勢滔天,賈謐喜好文學,開閣延賓。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嶽、吳國陸機陸雲、齊國左思、中山劉輿劉琨等皆傅會於謐,號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參與。這二十四個人占瞭當時文壇的十分之七。他們經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園裡飲宴作詩,故稱之為"金谷二十四友"。西晉惠帝元康六年(公元二九一年)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要前往長安,石崇與眾人在洛陽之河陽縣金谷別墅設宴相送,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文人聚會,後人稱之為"金谷宴集",這次聚會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詩序》,後人王羲之效仿於是有瞭"蘭亭雅集"和《蘭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是酒宴上罰酒的鼻祖。
拙政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蘇州拙政園借用西晉文人潘嶽《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望塵而拜《晉書·潘嶽傳》中記載"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翻譯過來就是,潘嶽性格浮躁,趨於勢力,與石崇等諂事賈謐,總是等到賈謐出門,看到飛起的塵土就開始下拜。
潘楊之好潘嶽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其對妻子楊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嶽3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有"潘楊之好"的評價。
軼事典故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探尋潘安的故鄉潘嶽,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傢。少年時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裡稱為"奇童"。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成為中國花樣美男的符號,頑強地活在成語典故、詩詞曲賦、古今小說中。擲果盈車圖。少年潘安風流頑皮,喜歡挾牛皮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婦人們見著,竟手拉手圍將起來,爭相丟水果,這便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才比宋玉,貌似潘安",這樣的誇贊對每一個男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稱贊。西晉時,號稱"中國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河南人,雖然他的容貌現在尚無法復原,但據史書記載,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傾國,也算是傾城,由於他出眾的美更是演繹出瞭很多故事、典故。令人艷羨的是,這名美男子不僅有貌,而且有才。在歷史上,他是與陸機齊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隻愛老婆楊氏,而這也正是他成為眾多女子夢中情人的重要原因。擲果盈車,潘安之美傾動全城"他有非凡人氣,一生愛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畫的美男子,春風得意,時代的萬人迷。"這是一首歌的歌詞,由好男兒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晉時期著名的美男子。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美男子",但在史書中,潘安的美雖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愛美成癖",並無從考證。而"非凡人氣"、"時代的萬人迷"來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實。那麼,潘安究竟有多美?南朝宋文學傢劉義慶寫瞭一本《世說新語》,其中有一篇《容止》,專門寫美男子的儀容。其中,潘安就占瞭極大篇幅:"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處記載,如《晉書?潘嶽傳》:"嶽,美姿儀";《文心雕龍》中寫道"潘嶽,少有容止"。這些話從不同側面表達瞭相同的意思:潘嶽長得太俊美瞭。他年輕時,拿著彈弓,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女孩子們見瞭他,都不由得圍著他。而老女人們見瞭他,就用水果投擲他,這樣,當潘嶽回傢時,總是滿載而歸,這就是著名的"擲果盈車"的來歷。這裡的潘嶽,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應是"潘安仁"。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利鎖說,古代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瞭對仗押韻、省字,把仁字給省略瞭。而民間說法則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國歷史上最醜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德行操守愧對"仁"字,因此後人省略一字,稱為"潘安"。中牟縣史志辦的王曜卿曾考證,歷代詩詞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衛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嶽同時代的另一個美男子,因此,可以斷定這裡的"潘安"就是潘嶽;在說唱文學裡,首次出現"潘安"之名的則是唐代的《敦煌變文》;戲劇中使用"潘安"更晚。潘安小名檀奴,因為他長得美,在後世文學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瞭俊美情郎的代名詞。韋莊寫瞭一首《江城子》詞:"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在王實甫的《西廂記》裡,也提到"看你個離魂倩女,怎發付擲果潘安" 。李後主的詞《一斛珠》中言道:"嚼爛紅蘋,笑向檀郎唾。"讓人噴飯的是,在《晉書》中還記載瞭兩個醜才子的小故事。一個叫張載,也是名重一時的文學傢。他"甚醜,每行,小兒以瓦石擲之"。另一個人叫左思,"左太沖(即左思,字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一個被人扔磚頭瓦塊,一個被人吐唾沫,結果這兩人都"萎頓而返"。看來,愛美之心,從古皆有。用情專一,潘安寫《悼亡詩》,演繹夫妻情深雖然長得帥,但潘安並沒有以此為資本拈花問柳,他對妻子楊氏用情專一,十分難得。潘安12歲時,便與10歲的楊氏定親,楊氏是晉代名儒楊肇的女兒。婚後,倆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後,潘安對她念念不忘,作瞭三首有名的《悼亡詩》來懷念妻子。因為他的詩,導致後世把悼亡詩也限制在瞭悼念妻子的范疇裡。潘安的悼亡詩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魚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詩一》中有一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離。安仁的三首悼亡詩都寫得情真意切,李商隱說過"隻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贊揚的就是他的這三首詩。不過,如果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三首悼亡詩辭藻過於華麗,倒掩蓋瞭不少真情實感。除瞭有"幃屏無芳菲,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這樣尚算樸素的詩句之外,還有很多大而無當的廢話。如"撫衿長嘆息,不覺淚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這後四句是說,我撫摸著你的衣服長長地嘆息,不知不覺,淚就流到瞭胸口上。但流到瞭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傷又從中而生啊。唐朝詩人元稹對潘安的悼亡詩有個評價"潘安悼亡猶費詞",這評價相當確切,與蘇軾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沒有那麼刻骨銘心。不過,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晉時期文風本就是鋪墊、堆砌成風。潘安之死,陷害太子迷霧重重和一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帥哥不同,潘安不僅長得美,而且還頗有文采。《晉書》中說潘安"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總角辨惠,文藻清艷"。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征賦》、《秋興賦》、《寡婦賦》、《閑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傢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薦舉為秀才。在潘安20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瞭興趣,下鄉耕田作秀。這場作秀引得當時文人紛紛作詩拍馬屁,結果潘嶽作瞭一首《藉田賦》,辭藻清艷,聲震朝野,遭人嫉恨,於是被排擠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嶽終於被重新錄用。當瞭河陽(河南孟州)縣令,頗有政績。在當縣令期間,他不失文人的風雅,在河陽縣遍種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不過,記者采訪時,潘安故裡的老人稱,潘嶽最愛的當是棠棣花。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賈謐是史上著名的醜皇後賈南風的侄子。雖然這二十四人中魚目混雜,後來將其歸之為"政治集團",但在當時實際上是文化人自發形成的小圈子,陸機、陸雲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賈謐很欣賞潘安的才華,上朝的文辭多出自潘安之手。後來,因為賈南風不會生子,為達到長期左右朝政大權的目的,準備謀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牽連其中。具體過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賈後派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一篇草書。太子醉得一塌糊塗,就照著筆畫亂抄一遍。然後,太子的墨寶被改頭換面,進行技術處理,最後竟成瞭一篇有謀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當的角色,正是對太子文章進行處理。文化人潘安可能從未想到這有什麼後果,或許就算想到瞭,也不得不為之。結果是,賈後很快敗亡,司馬倫發動兵變入宮,盡誅賈後黨羽,潘安當然勢在難免。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陽被殺,並"夷三族",時年53歲。不過,對此解釋,很多史學傢認為是迷霧重重,很多人認為潘安的死是個冤案。因為如果直接參與陷害太子,這麼重要的事,在東晉南北朝人寫的史書中卻沒有記載,幾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後,房玄齡才寫出瞭這件事。潘安出身儒學世傢。少年時,隨父宦遊河南、山東、河北,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二十餘歲入仕,供職權臣賈充幕府,後歷任京官,因作賦頌揚晉武帝躬耕藉田顯露才華被當權者左遷河陽縣令(今洛陽吉利區),潘嶽負其才而鬱鬱不得志。時尚書仆射山濤、領吏部王濟、裴楷等受寵,潘嶽很憎恨他們,於是在宮殿大門柱子上寫下歌謠:"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鞧,和嶠刺促不得休。" 又被左遷離洛陽更遠的懷縣做縣令。潘嶽做得有聲有色、政績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財政部官員,後來因為犯事被免職,不久被太傅楊駿引入門下做瞭太傅主簿。後來太傅楊駿被害夷三族,潘安作為幕僚也在被誅之列,幸虧當時他公事在外又有當權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孫弘替他說話(潘嶽曾在他貧困潦倒時幫助過他),他被調往長安做縣令,因為母親生病辭官奉養,在此期間與好友石崇附會賈充外孫賈謐,之後升遷做瞭黃門侍郎,賈謐開閣延賓,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陸機、左思、劉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蓋世被稱為"魯王二十四友"。他們經常活躍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園裡,因此也被稱為"金谷二十四友"。賈謐"晉書斷限"的功勞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親經常勸他不要趨附不已,他雖然口頭受教,實際上卻愈發不知足,始終改不掉。之後趙王司馬倫囚禁晉惠帝自立為帝,他的親信孫秀當上瞭宰相。原來當初孫秀不過是個下人小吏,潘嶽的父親曾經做過他的上司,當時潘嶽因為看不慣孫秀為人狡黠經常鞭撻他,如今孫秀得勢遂羅織罪名說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爺一起造反,於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誅滅三族,當初孫秀當上宰相,潘嶽在朝堂上遇見他,問道:"孫令猶憶疇昔周旋不"(孫宰相還記得當初嗎)孫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嶽於是自知不免。當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知道對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經送往菜市場,潘嶽後至,石崇對他說:"安仁,怎麼你也來瞭!"潘嶽回答道:"可謂白首同所歸。"潘嶽《金谷詩》雲:"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本意是說兩人關系很鐵,老瞭還在一起玩,誰知到竟然成瞭他們死亡的預言。潘嶽的母親及兄侍禦史潘釋、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據、潘詵,兄弟之子,已經出門的閨女,無長幼一時被害,唯潘釋的兒子潘伯武逃難得免。而潘豹的閨女與其母相抱號呼不可解,於是被赦免。
素有中華第一美男子之稱的潘安生於中牟縣城關鎮大潘莊村,潘氏子孫盡管也給這位傢族名人修建瞭墓塚,可那隻是一座衣冠塚。潘安究竟葬在哪裡一直是個謎。近日,在距潘安老傢120公裡的鞏義卻發現瞭這位美男子的葬身之地。
潘安是帥哥美男的代稱,人們常用"才如子建,貌比潘安"來形容才貌俱佳的青年男士。潘安又名潘嶽,字安仁,生於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於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活瞭53歲,是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傢,"太康文學"的主要代表,詩賦都很有名。
據清乾隆五十四年本《鞏縣志》卷十六、十七中記載:"晉潘茈墓《水經註》:羅水又西北經袁公塢北,又西北逕潘嶽父子墓,有碑。嶽父茈,瑯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敗。"
近日,鞏義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該市西南芝田鎮北石村村委南2公裡處發現潘嶽墓,地處塢羅河北岸臺地上,北距310國道200餘米。墓塚坐落在大片農田中,無地面建築,僅存潘嶽墓塚和墓碑,墓塚高6米 ,周長38米,分佈面積1000平方米。
據《鞏縣志》記載,在距潘安墓西北方向310國道附近,原有其父潘茈墓塚,現已無存。蕭瑟寒風吹起一徑荒草,是對那段過往歷史的無言訴說。鄭州晚報 (本文來源:大河網 作者:周煒卿)
至情:潘安的《懷舊賦》中這樣寫道;"餘十二而獲見於父友東武戴侯楊君。始見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歲與父親的朋友、大儒、揚州刺史楊肇相見,被楊肇賞識,許以婚姻。後來楊氏早亡,潘安對楊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並作《悼亡詩》懷念楊氏,開悼亡詩之先河,這之後悼亡詩的范疇僅限於悼亡妻子。《悼亡詩·一》中有一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詩都寫得情真意切,李商隱曾講"隻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揚的就是他的這三首詩。唐朝詩人元稹對潘安的悼亡詩有個評價"潘安悼亡猶費詞",這當然是妒忌潘安的才華,要知道魏晉時期文風是鋪墊、堆砌成風的詩體還屬於古體詩。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裡記載有潘安辭官奉母的故事:"滎陽中牟人潘嶽,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裡。潘嶽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傢鄉後,他母竟病愈瞭。傢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喂瞭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裡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間流傳的文本記錄瞭二十四個遠自虞舜近至魏晉的二十四個孝子故事,雖然版本眾多但都記錄瞭潘安的棄官奉母,後來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訂《二十四孝》因為潘安在政治上的趨附不已最終導致夷三族,潘安的母親以七十餘歲的高齡也未能幸免被殺,正因為此雖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從《二十四孝》中刪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