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季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風癬湯

風癬湯常用名:養血和營,消風止癢,

風癬湯簡介:風癬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具有養血和營,消風止癢的功效。主治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癥見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佈等。

風癬湯組成

生地30克,玄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紅花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9克。

風癬湯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同時配合外用皮癬膏:黃柏、白芷、輕粉各25克,煅石膏、蛤粉、五倍子各30克,硫磺、雄黃、銅綠、章丹各15克,枯礬、膽礬各6克。各藥均取凈末,研和極勻,加凡士林500克調和成膏,塗擦患處。

風癬湯功用

養血和營,消風止癢。

風癬湯主治

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證見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佈等。

風癬湯方義

風濕熱燥之邪蘊鬱日久,耗傷陰血,以致營血不足,經脈失疏,此時癥以血虛肌膚失養為主,而風濕燥瘀之邪仍存,故方中用生地、當歸、白芍、丹參養血和營共為君藥;元參滋陰潤燥以助君藥,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祛風除濕止癢共為臣藥;黃芩、甘草清熱解毒,茜草、紅花活血化瘀為佐,以除日久化熱成瘀之弊,共用有養血和營,消風止癢之功。

風癬湯運用

診斷要點: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佈等。

風癬湯加減化裁

病程長久,皮損泛發,浸潤肥厚,瘙癢劇烈,久治不愈者可加用烏梢蛇、蜈蚣、全蠍等搜風止癢之品。如若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或夜寐不安者,可增添寧心安神之品,如靈磁石、牡蠣、珍珠母、龍骨、茯神、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等。若皮損肥厚色暗紫、舌淡有紫氣者,加用桃仁、三棱、莪術活血化瘀之晶。

風癬湯重要文獻摘要

《肛腸病臨床診療實訓大全》:“肛門接觸性皮炎。內服中藥根據辨證可選用消風湯、風癬湯、疏風清熱飲或四五消風湯等加減治療。”

《美容中醫科》:“生地、玄參、丹參、當歸、白芍、茜草、紅花、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生甘草。以養血和營,消風止癢。適用於血虛風燥證(中同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疑難頑病奇癥治驗》:“投以風癬潤膚湯,實際為朱仁康的風癬湯,吳鞠通的增液湯加清虛湯、養血安神藥化裁而成,治久病虛多傷血之證行之有效。”

《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皮膚病性病科分冊》:“治療風燥證神經性皮炎主張用風癬湯:熟地黃12g,當歸9g,白芍9g,牡丹皮9g,紅花9g,荊芥9g,苦參9g,白蒺藜9g,蒼耳子9g,白鮮皮9g。”

《實用中醫皮膚病學》:“血熱風盛證。治療方法:涼血清熱,消風止癢。選用方劑:皮癬湯,消風散。”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皮膚外科)》:“癥見:皮膚幹燥搔癢,脫屑,重則周身皮膚潮紅甲錯。舌淡苔凈,或舌絳苔光,脈細弦。法:養血熄風,滋陰潤燥。方:養血消風散;止癢熄風方;養血熄風方;風癬湯;養血潤膚飲。”

風癬湯各傢論述

龐振中:認為本病多與風邪有關,“風盛則癢”。又由於血虛血瘀肌膚失養,使局部形成苔癬樣化。故方中生地、元參、白芍養陰和營,丹參、當歸、茜草、紅花養血活血,黃芩、苦參、蒼耳子、白蘚皮、地膚子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養血和營,祛風清熱,殺蟲止癢之功。(《古今名醫名方秘力 大典第1版》)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梨中  向導  磨合期  新聞工作者  關公廟  夜玫瑰  行為人  杜山  全員  麗澤橋北  呂墅  怯懦  審計報告  各位考生  深鎮  紮如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