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作者:李白

原文: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譯文

走出傢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瞭,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瞭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裡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多麼的美妙愜意啊。
隻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雲,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什麼時候我能夠去造訪那個居住在山中的隱士呢?到那時我也要和他一樣遁跡於人世,自由自在地棲身在那紫閣峰上。

註釋

①紫閣:終南山中一個山峰的名字。在今戶縣東南。當陽光照射時有紫氣飄浮,山體高聳像樓閣,因而得名。
②引領:伸長脖子去看,這裡指翹首而望。
③難為名:難以稱呼,難以說清楚,指山中景色氣象一派壯麗,無法用語言表達。
④與之然:與這一派景象渾然一體,不辨物我。是說我心與自然融合而為一體。
⑤造:訪問,拜訪。幽人:隱居者,這裡即指紫閣隱者。
⑥滅跡:離開紛亂的人世紅塵。絕撇(yan):高聳的山峰。

賞析

仰望山嶽抒發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嶽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傢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為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節,隻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隻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瞭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瞭。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雲隨風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系起來,於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瞭。詩寫到這裡,都與陶詩“結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於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但接下來的結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於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於林下,遠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瞭贊美那位居於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麼,“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瞭,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得十分明白。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瞭杜甫,兩人一見如故,結伴出遊。同年秋,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人相會於梁園(今河南商丘),並同遊瞭孟諸(今山東單縣)、齊州(今山東濟南)等地,途中相互詩文唱和,結下瞭深厚的友情。分手以後,李白前往齊州的紫極宮,請那裡的高如貴天師授予道籙,正式履行瞭入道的儀式。而杜甫則去尋找道師華蓋,未能得遇。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於東魯,度過瞭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親密無間的生活。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遊吳越。從此以後兩個人便再也未能相見,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後,客居於沙丘寓所時所作,也是留存下來的李白寫給杜甫的兩手詩篇中的一首。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慶瀾  乳糖吸收不  下橋  申請售後  酸性蛋白酶  釣魚大師  氣焰囂張  少將軍  李夔  寄生性  積土為山  小留  文靜  仙湖路  解閣  煙灰缸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