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油
来源:74U閱讀網
臘梅花別名:黃梅花,巴豆花,鐵筷子花,雪裡花,蠟梅花,
臘梅花簡介:臘梅花,中藥名。為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的花蕾。具有解毒清熱,理氣開鬱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
臘梅花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清熱,理氣開鬱。主治
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3-9g。
2、外用:浸油塗或滴耳。
註意事項
孕婦慎服。化學成分
蠟梅花的揮發油成分,已鑒定31種,計有:乙酸,1,1-二乙氧基乙烷,異戊醇,1,3二氧戊環,雙丙酮醇,3-丁烯-2-酮,葉醇,側柏烯,月桂烯,對聚傘花素,檸檬烯,6-甲基-1-辛醇,苯甲醇,羅勒烯,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松樟酮,乙酸芐酯,萘,水楊酸甲酯,吲哚,β丁香烯,香檜酮,苯甲酸,癸酸,鄰苯二甲酸叔丁酯,十二酸,4-癸酮,1,3,5三丁基六氫-1,3,5三氮雜苯。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羅勒烯,其次是芳樟醇、乙酸芐酯、水楊酸甲酯、側伯烯、檸檬烯及苯甲醇。另含紅豆杉氰苷,蠟梅苷,蠟梅堿。
藥理作用
增強免疫的作用:蠟梅花能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促進小鼠巨噬細胞功能;提高小鼠的溶血程度,增強體液免疫功能。
相關論述
1、《綱目》:“解暑,生津。”
2、《青島中草藥手冊》:“清涼解暑,生津除煩,開胃散鬱。主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燙傷,火傷,消化不良,痰熱壅滯,癭瘤結核等癥。”
臘梅花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臘梅花煎:
功效:清熱解毒,用於咽喉腫痛。
原材料:臘梅花15克,金銀花、石膏各15-20克,元參9克芫荽9-12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沒過所有藥材為止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即可。
用法:早、晚飯前各服1次。或單用臘梅花9克,開水泡之,代茶飲。
相關配伍
1、治暑熱心煩頭昏:蠟梅花6g,扁豆花9g,鮮荷葉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湯火傷:蠟梅花(以)茶油浸(塗)。(《嶺南采藥錄》)
3、治久咳:鐵筷子花9g。泡開水服。(《貴州民間藥草》)
臘梅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移栽後3-4年開花。在花剛開放時采收。用無煙微火炕到表面顯幹燥時取出,等回潮後,再行復炕,這樣反復1-2次,炕到金黃色全幹即成。
臘梅花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花蕾圓形、短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4-8mm。花被片疊合,棕黃色,下半部被多數膜質鱗片,鱗片黃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後苦,稍有油膩感。
臘梅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蠟梅。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達4m。幼枝方形,被柔毛,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皮孔突出,樹皮內具油細胞。葉對生;具短柄;葉片紙質或近革質,卵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25cm,寬2-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除下面葉脈外,兩面無毛。花生於第二年生枝條的葉腋內,先葉開放,芳香;花被多層,螺旋狀排列,外層大形,黃色,內層小形,紫棕色,均呈圓形倒卵形或匙形,長5-20mm;雄蕊5,長約4mm,花絲與花藥近等長;雌蕊多數,分離,生於壺形花托內,花柱長為子房的3倍。瘦果包藏於花托內,花托成熟後形成假果,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cm,口部收縮,被絹質絲狀毛。種子1粒。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4-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叢或水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