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釵
来源:74U閱讀網
野山螞蟥別名:
野山螞蟥簡介:野山螞蟥,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多苞斑種草BothriospermumsecundumMaxim.的全草。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水,解瘡毒之功效。用於水腫聚起,瘡毒。
野山螞蟥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水,解瘡毒。主治
用於水腫聚起,瘡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理氣,祛風,解毒,殺蟲。”野山螞蟥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遍身暴腫:多苞斑種草9g,土大黃6g,蕎子蓮6g,水煎,內服少許;其餘藥汁洗擦全身。
2、治瘡毒:多苞斑種草全草,煎水洗患處。(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野山螞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揀凈,鮮用或曬幹。野山螞蟥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紫草科植物多苞斑種草。形態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具直伸的根。莖單一或數條叢生,由基部分枝,分枝通常細弱,稀粗壯,開展或向上直伸,被向上開展的硬毛及伏毛。基生葉具柄,倒卵狀長圓形,長2-5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為葉柄;莖生葉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0.5-1厘米,無柄,兩面均被基部具基盤的硬毛及短硬毛。花序生莖頂及腋生枝條頂端,長10-20厘米,花與苞片依次排列,而各偏於一側;苞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0.3-0.5毫米,被硬毛及短伏毛;花梗長2-3毫米,果期不增長或稍增長,下垂;花萼長2.5-3毫米,外面密生硬毛,裂片披針形,裂至基部;花冠藍色至淡藍色,長3-4毫米,簷部直徑約5毫米,裂片圓形,喉部附屬物梯形,高約0.8毫米,先端微凹;花藥長圓形,長與附屬物略等,花絲極短,著生花冠筒基部以上1毫米處;花柱圓柱形,極短,約為花萼1/3,柱頭頭狀。小堅果卵狀橢圓形,長約2毫米,密生疣狀突起,腹面有縱橢圓形的環狀凹陷。花期5-7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2100m的山坡、荒地、路旁草叢中及灌木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