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
来源:74U閱讀網
油茶別名:油茶樹,茶子樹,
油茶簡介:油茶,中藥名。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C.oleosa (Lour.)Rehd.的種子、葉、花、根。油茶子潤燥,滑腸,殺蟲。主治大便秘結,蛔蟲,鉤蟲,疥癬。油茶葉收斂止血,解毒。主治鼻衄,皮膚潰爛瘙癢,瘡疽。油茶花涼血止血。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燙傷。油茶根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胃痛,牙痛,跌打傷痛,水火燙傷。
油茶功效作用
功能
油茶子:潤燥,滑腸,殺蟲。
油茶葉:收斂止血,解毒。
油茶花:涼血止血。
油茶根: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
油茶子:大便秘結,蛔蟲,鉤蟲,疥癬。
油茶葉:鼻衄,皮膚潰爛瘙癢,瘡疽。
油茶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燙傷。
油茶根:咽喉腫痛,胃痛,牙痛,跌打傷痛,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油茶子: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塗。
油茶葉: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油茶花:內服:煎湯,3-10g。外用:研末,麻油調敷。
油茶根:內服:煎湯,15-30g。外用;研末或燒灰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油茶子:種子含三萜皂苷:油茶皂苷,由山茶皂苷元A,茶皂醇A及B,D-葡萄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組成。又含當歸酸,巴豆酸,γ-甲基丁酸。
藥理作用
油茶子:
1、降血脂和溶血作用:種子中所含油茶粗皂苷0.025mg/kg肌註或0.5mg/kg灌胃,能使豚鼠血清膽固醇顯著降低,而對血細胞無明顯影響。但1mg/kg肌註或4mg/kg灌胃均可使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明顯降低,表明有溶血作用。
2、抑制精子作用:由種子中提取的油茶籽粗皂苷,在體外20s抑制大鼠和人精子活動的最低有效濃度分別為0.0313mg/ml和0.0675mg/ml,而陰道用茶精子藥烷苯醇醚分別為0.25mg/ml和0.5mg/ml,此外本品有效濃度對動物陰道無刺激性,對乳酸桿菌也無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油茶子: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潤燥,滑腸,殺蟲。用於大便秘結,蛔蟲,鉤蟲,疥癬。”
油茶葉:
1、《福建藥物志》:“收斂止血。”
2、《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洗患處,治皮膚潰爛瘙癢,經久不愈。”
油茶根:
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止痛。主治急性咽喉炎,胃痛,扭挫傷。”
2、《福建藥物志》:“調胃理氣。治胃痛,水腫,牙痛,燙傷。”
3、《廣西民族藥簡編》:“與豬骨煲服,治腰痛。”
油茶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油茶子:
1、治食滯腹瀉:茶子心9g,濃煎服。(《陸川本草》)
2、治大便秘結:油茶子10g,火麻仁12g。共搗爛,水煎兌蜂蜜服。
3、驅鉤蟲:油茶子10-15g。研末,吞服。(2、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4、治皮膚瘙癢,湯火傷:茶子心10-15g。煎湯內服,或研末調敷。(《常見抗癌中草藥》)
5、治小兒陽具紅腫:茶籽、雞屎藤、辣蓼,煎水洗患處。(《嶺南草藥志》)
油茶葉:
1、治鼻衄:油茶葉、冰糖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嘴角疽:油茶葉、桃樹葉、黃糖,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油茶根:
1、治白喉,急性咽喉炎:油茶根、鹽霜柏根各30g,鐵線草15g。水煎,含服。(《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2、治胃痛:(油茶)幹根45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跌打腫痛:油茶根15-30g。水煎沖酒服。(《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4、治燙傷:油茶根適量。燒灰,研末,用茶油調勻,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油茶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油茶子:9-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
油茶葉: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油茶花:11-12月采收。
油茶根: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油茶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油茶葉:
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cm,寬1.5-4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綠色,主脈明顯,側脈不明顯。葉革質,稍厚。氣清香,味微苦澀。
油茶花:
花蕾倒卵形,花朵不規則形,萼片5,類圓形,稍厚,外被灰白色絹毛;花瓣5-7片,時有散落,淡黃色或黃棕色,倒卵形,先端凹入,外表面被疏毛;雄蕊多數,排成2輪,花絲基部成束;雌蕊花柱分離。氣微香,味微苦。
油茶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形態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樹皮淡黃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有毛;葉片厚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或中脈有硬毛,下面中脈基部有毛或無毛,側脈不明顯。花兩性,1-3朵生於枝頂或葉腋,無梗;萼片通常5,近圓形,外被絹毛;花瓣白色,分離,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僅基部連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絲狀絨毛,花柱先端三淺裂。果近球形,果皮厚,木質,室背2-3裂。種子背圓腹扁。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分佈區域
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