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半夏

半夏

半夏別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頭,老鴰頭,地巴豆,無心菜根,老鴰眼,地雷公,狗芋頭,

半夏簡介:半夏,中藥名。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濕痰,寒痰證,嘔吐,心下痞,結胸,梅核氣,癭瘤,痰核,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半夏功效作用

功能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主治

1、濕痰,寒痰證:本品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要藥,尤善治臟腑濕痰。

2、嘔吐:本品味苦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藥。

3、心下痞,結胸,梅核氣:本品辛開散結,化痰消痞。

4、癭瘤,痰核,癰疽腫毒,毒蛇咬傷:本品外用能消腫散結止痛。

5、西醫診為胃腸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屬於寒痰、濕痰者,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竇炎屬於寒濕偏盛者,心律失常、神經官能癥、慢性淋巴結炎屬於痰濁痹阻者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一般宜制過用。炮制品中有薑半夏、法半夏等,其中薑半夏長於降逆止嘔,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外用:適量。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

反烏頭;惡皂莢;畏雄黃、生薑、幹薑、秦皮、龜甲;忌朱砂、海藻、飴糖。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阿托品等M膽堿受體阻滯藥聯用,容易加重副作用。

(2)與鎮靜藥聯用時註意用量不可過大,容易加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

註意事項

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證及燥痰者禁服,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塊莖含揮發油,內含主成分為3-乙酰氨基-5-甲基異噁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腦、苯甲醛、β-欖香烯等,還含β-谷甾醇、左旋麻黃堿、膽堿等及葡萄糖苷,多種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鏈淀粉等。

藥理作用

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制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組分、生物堿具有較廣泛的抗腫瘤作用。水浸劑對實驗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半夏有顯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對多原因所致的胃潰瘍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煎劑可降低兔眼內壓,半夏蛋白有明顯的抗早孕活性。

毒理作用

半夏浸膏小鼠1次腹腔註射LD50為325mg(生藥)/kg。每隻兔每日0.5g灌胃,連續40d,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增加,但劑量加倍時則引起腹瀉,有半數死亡,病檢見其腸壁顏色較深。生半夏2.25g/kg-9g/kg(相當於1/20-1/5LD50)灌胃,連續3星期,即可明顯抑制小鼠體重增長的作用,隨時間和劑量的增加而作用更為顯著,腎臟代償性地增大,但病理切片未見明顯變化。生半夏粉9g/kg灌胃,對妊娠母大鼠和胚胎均有非常顯著的毒性,而相同劑量的制半夏粉與對照組無明顯的差異,但是制半夏湯劑30g/kg(相當於臨床常用量的150倍)則能引起孕鼠陰道出血,胚胎早期死亡數增加,胎兒體重顯著降低,生半夏湯劑30g/kg對大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與制半夏湯劑無差異。有報道認為半夏對小鼠骨髓細胞姐妹染色體交換(SCE)和染色體畸變無明顯促進作用。但也有報道認為大劑量粉劑或湯劑可使姐妹染色體交換和微核(PCE)增加。生半夏和薑半夏註射劑分別給小鼠腹腔註射10g(生藥)/kg,連續用藥10d,采用骨髓細胞染色體分析技術實驗結果表明兩種半夏註射劑誘發致突變頻率明顯高於空白組,與致突變劑絲裂黴素C相近,提示兩種炮制半夏對小鼠遺傳物質具有損害作用。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

2、《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陰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雲: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半夏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痰濕壅滯之咳喘聲重,痰白質稀者,配陳皮、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2、治濕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則嘔吐痰涎者,配天麻、白術以化痰息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古今醫鑒》)。

3、治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尤宜,配生薑同用,如小半夏湯(《金匱要略》)。

4、治胃熱嘔吐,配黃連。

5、治胃陰虛嘔吐,配石斛、麥冬。

6、治胃陰虛嘔吐;配人參、白蜜,治胃氣虛嘔吐,如大半夏湯(《金匱要略》)。

7、治痰熱阻滯致心下痞滿者,常配幹薑、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8、治痰熱結胸,配瓜蔞與黃連,如小陷胸湯(《傷寒論》)。

9、治梅核氣,氣鬱痰凝者,配紫蘇、厚樸、茯苓等,以行氣解鬱,化痰散結,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10、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起或毒蛇咬傷,可生品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相關配伍

1、半夏配瓜蔞:半夏辛開散結,化痰消痞;瓜蔞能利氣開鬱,導痰濁下行而寬胸散結。兩藥伍用,可增強化痰散結消痞之功。適用於痰氣互結、胸陽不振之胸痹疼痛,不得臥者。

2、半夏配細辛:半夏辛散溫通,長於溫化寒痰;細辛辛溫發散,外能發散風寒,內能溫肺化飲。兩藥伍用,共奏溫化寒痰之功。適用於寒飲咳喘之證。

3、半夏配生薑:半夏味苦善降,長於降逆止嘔;生薑辛散溫通,功專溫中止嘔,素有“嘔傢聖藥”之稱。兩藥伍用,可增強溫中和胃、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痰飲或胃寒所致嘔吐之證。

4、半夏配昆佈:半夏內服能消痰散結,外用能消腫止痛;昆佈咸能軟堅,善消痰散結。兩藥伍用,可增強消痰散結之功。適用於癭瘤、瘰癧。

鑒別用藥

1、清半夏、法半夏、薑半夏、竹瀝半夏與半夏曲:清半夏辛燥性減,長於化濕痰,適用於體弱痰多,或小兒食滯痰阻,癥狀較輕者;法半夏溫性較弱,長於燥濕和胃,適用於脾虛濕困,脾胃不和之證;薑半夏長於降逆止嘔;竹瀝半夏溫燥性大減,適用於胃熱嘔吐,肺熱咳嗽,以及痰熱內閉,中風不語等;半夏曲功能燥濕健脾,消食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濕阻食滯,苔膩嘔惡。

2、茯苓與半夏:二者均有祛濕痰、安神作用,可用治痰濕證及失眠等。然半夏辛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多用於濕痰、寒痰、風痰;茯苓甘淡而平,既健脾又滲濕,能使濕無所聚,痰無由生,故有“痰飲必用茯苓”之說。半夏安神主要用於胃氣失和之夜寐不安者;茯苓主要是益心脾而寧心安神,用於心脾兩虛之心神不寧。此外,半夏又有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作用;茯苓還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之功。

3、橘皮與半夏:二者均為辛溫之品,皆能燥濕化痰,可用治濕痰、寒痰證,對於濕痰阻肺,咳嗽氣逆,痰多清稀者,二者常相伍為用。然半夏屬化痰藥,為燥濕化痰之主藥,又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用治氣逆嘔吐,心下痞,結胸,梅核氣,癭瘤痰核等;橘皮屬行氣藥,辛行苦泄,能行能降,可輔助半夏以化痰,且長於理氣健脾,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便溏等。

4、枳實與半夏:二者均能化痰、除痞,可用治痰熱結胸證。但半夏辛溫而燥,長於燥濕化痰,又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可用治濕痰、寒痰,以及嘔吐呃逆,心下痞,梅核氣,瘰癧痰核等;枳實苦辛善破,既破氣滯而化痰濕,又破氣除痞,消積導滯,適用於痰滯氣阻,胸脘痞悶,胸痹結胸,以及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臟器脫垂等。

5、半夏與天南星:二者皆屬辛溫之品,均具燥濕化痰之功,善治濕痰、寒痰及痰飲喘咳之證,外用消腫止痛。然半夏專入脾、肺,善祛脾胃濕痰,又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痰飲眩暈、痰濕困脾、心下痞、結胸、嘔吐反胃及惡阻等。天南星兼歸肝經,走經絡,且燥烈之性甚於天南星,長於祛風解痙,主治風痰眩暈、中風、癲癇、口眼歪斜及破傷風等。

6、半夏與旋覆花:二者均屬化痰藥,功能消痰飲,降逆氣,可用治痰多胸悶、嘔吐呃逆。然半夏溫燥性強,為濕痰、寒痰要藥,亦可治風痰眩暈;又善降逆止嘔,適用於多種原因所致嘔吐,兼能消痞散結,消腫止痛。旋覆花藥性和緩,長於下氣消痰,善治痰壅氣逆之咳喘痰多;又能降逆止嘔,可用治脾胃氣虛,痰濕內阻之嘔吐。

7、半夏與川貝母:二者均為化痰藥,功能化痰散結。然川貝母甘潤苦泄,長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用治虛勞咳嗽,肺熱燥咳;半夏辛溫而燥,功專燥濕化痰,用於濕痰、寒痰證。此外,川貝母兼能散結,主治痰火鬱結之瘰癧、癰腫;半夏還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嘔吐呃逆,心下痞,梅核氣,結胸等。

8、半夏與竹茹:二者均有化痰止嘔作用,可用治痰證及嘔吐等。然竹茹甘微寒,功專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兼能涼血止血,用於痰熱咳嗽、心煩不眠、胃熱嘔吐及血熱出血證;半夏為辛溫之品,長於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兼能消痞散結,用於寒痰、濕痰、胃寒嘔吐及癰疽腫痛、瘰癧痰核等。

相關藥品

半夏止咳糖漿、橘貝半夏顆粒、恒制咳喘膠囊、半夏天麻丸、胃力片。

相關方劑

二陳湯(《和劑局方》)、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小陷胸湯(《傷寒論》)、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藥膳食療

平夏汽心湯:

1、功效:和胃降逆、散結消痞。主治寒熱中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或幹嘔、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者。

2、原材料:半夏12克(洗),黃芩、幹薑、人參、甘草(炙)各9克,黃連3克,大棗12枚。

3、做法:以上7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再煎取30毫升。

4、用法:分2次溫服。

半夏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幹,為生半夏;一般用薑汁、明礬制過入煎劑。

炮制方法

1、生半夏: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用時搗碎。

2、清半夏:

(1)礬泡: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的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幹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幹燥。每半夏100kg,用白礬20kg。

(2)礬煮:取揀凈的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d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kg,加白礬2kg,泡1d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無麻辣感後,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幹,悶潤後切片,晾幹。每半夏100kg,用白礬12.5kg(夏季用14.5kg)。

(3)礬醃:取凈生半夏,大小分開,分別倒入容器內,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過半夏的15cm為宜,春秋每日翻倒,換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d,待醃。取凈白礬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鋪於容器內,上面撒層白礬面,再鋪一層半夏,如此,半夏與白礬面層層鋪均,然後加入清水淹沒,淹至3d,再將白礬水撒掉,換清水浸泡1d,取出置沸水鍋中,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緩煮,隨時翻動,煮至2-3h後切開,口嘗微有麻辣感時,撈出。幹燥。用時粉成顆粒狀。每凈半夏100kg,用白礬10kg。

3、薑半夏:

(1)薑礬煮制: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時,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幹,切薄片,幹燥。每半夏100kg,用生薑25kg,白礬12.5kg。

(2)薑礬醃制: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白心時取出,濾幹,切厚片,加薑汁拌至吸盡,再加白礬粗粉,反復攪拌使勻透,置缸內醃48h,然後沿缸邊加入清水至超過半夏平面約10cm,註意不使白礬粉沖沉缸底,繼續醃2-4d,至口嚼無麻辣感時取出,洗去白礬粉,幹燥。每半夏100kg,用生薑18kg,白礬20kg。

(3)薑礬蒸制:每取生半夏5kg,大小分開,加水浸泡至內無白心,稍晾。另取生薑1.25kg,搗絨煎湯,加明礬0.620kg,溶化後,與半夏拌勻,待汁吸盡後,與半夏蒸至透心,取出,切片,幹燥。

(4)薑炒:取鮮薑切片熬水去渣,拌入半夏片內,晾七成幹後,用微火炒至稍變黃。每半夏片0.5kg,用鮮薑0.06kg。

4、法半夏(石灰甘草制):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適量水煎2次,合並煎液,倒入加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pH12以上,至口嘗微有麻舌感,切面黃色均勻為度,取出,洗凈,陰幹或烘幹。每半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半夏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半夏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半圓形或圓多角形,直徑2-20μm,臍點裂縫狀、人字狀或星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橢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20-144μm。螺紋導管直徑10-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過,濾液揮至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對照品、丙氨酸對照品、纈氨酸對照品、亮氨酸對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半夏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30:6: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塊莖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0.8-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佈棕色凹點狀的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個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飲片性狀

1、生半夏:參見“藥材”項。

2、清半夏:為類圓形或腎形厚片,直徑6-18mm,表面乳白色,周邊黃棕色,中間隱顯黃白色筋脈點。氣微辣澀。

3、薑半夏: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澤,透明,片面灰黃色或淡黃色,角質樣,質脆。微有辣味,微具薑氣。

4、法半夏:形如生半夏,內外皆呈黃色或淡黃白色,粉性足,質松脆,氣微,味淡。

常見偽品

混淆品:

1、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幹燥塊莖。本品呈圓錐形、類圓形或橢圓形。高0.5-1.5cm,直徑0.3-1cm。表面類白色或棕褐色,並有多數隱約可見的細小根痕,上端類圓形,有黃棕色至棕色類圓形突起的芽痕或葉痕;有的下端略尖。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2、掌葉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幹燥塊莖。塊莖呈扁圓形,直徑1.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黃色,莖痕周圍有許多麻點狀須根痕,側面常有數個突起的圓形小塊莖附著,俗稱“奶子”,狀如虎掌。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刺喉。

偽品: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塊莖。形態特征見白附子項下。

半夏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塊莖球形,直徑0.5-1.5cm。葉2-5,幼時單葉,2-3年後為三出復葉;葉柄長達20cm,近基部內側和復葉基部生有珠芽;葉片卵圓形至窄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長5-8cm,兩側小葉較大,先端銳尖,兩面光滑,全緣。花序柄與葉柄近等長或更長;佛焰苞卷合成弧曲形管狀,綠色,上部內面常為深紫紅色;肉穗花序頂生;其雌花序軸與佛焰苞貼生,綠色,長6-7cm;雄花序長2-6cm;附屬器長鞭狀。漿果卵圓形,綠白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南方1年出苗2-3次,故9-10月間仍可見到花果。

分佈區域

除內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國均有分佈。

道地產區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主產於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農田、溪邊或林下。

生長見習

喜溫和濕潤氣候和蔭蔽的環境,怕高溫、幹旱及強光照射,耐寒。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土壤粘重不宜種植。忌連作,可與果樹、農作物間、套作。

繁殖方式

用塊莖、種子和珠芽繁殖。

栽培技術

1、塊莖繁殖:塊莖繁殖增重快,當年就可收獲,一般多用此法。9月下旬將地下莖挖出,選橫徑0.5-11cm的塊莖作種,栽種量1h㎡2250kg左右。秋栽或春栽,行株距為20cm×3cm。

2、珠芽繁殖:在5-6月,選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繁殖,開溝栽種,行株距為15cm×3cm。

3、種子繁殖: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隨采隨播,也可貯藏於濕沙中翌年春播。條播,行距15cm,開2cm深的溝,將種子撒於溝內,覆土。

病蟲防治

1、葉斑病:噴1:1:15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

2、塊莖腐爛病: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射。

3、蟲害有紅天峨,為害葉,可人工捕殺或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還有金針蟲、蠐螬等為害。

法內情大結  天下本無事  神經功能失  薑糖  陳白莊  雙鎖山  東堤  豁然開朗  上等  竹間行  勒山古  施媛  硬化劑  夏邊村  新洛  對比度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