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大榆蘑

大榆蘑

大榆蘑別名:榆側耳,榆耳,榆蘑,

大榆蘑簡介:大榆蘑,中藥名。為白蘑科真菌榆幹側耳Pleurotusulmarius(Bull.exFr.)Quél.、白黃側耳Pleurotuscornucopiae(Paul.exPers.)Roll.、灰白側耳PleurotusspodolencusFr.的子實體。具有滋補強壯,止痢的功效。主治虛弱萎癥,痢疾,肺氣腫。

大榆蘑功效作用

功能

滋補強壯,止痢。

主治

虛弱萎癥,痢疾,肺氣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或研末。

藥理作用

1、抗菌:榆耳子實體浸提液能抑制痢疾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等病原菌的生長。

2、抗癌:灰白側耳的熱水提取物對肉瘤S180抑瘤率為72.3%。

3、營養價值:對五種側耳子實體進行蛋白質及氨基酸含量測定,結果表明:品種不同,營養價值差別較大。以菌蓋比較,生物效價及營養指數,均以灰白側耳最高。以菌柄比較,則以糙皮側耳最高。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滋補強壯。主治虛弱、萎癥,痢疾。”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止痢。”

3、《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用於陽痿。”

大榆蘑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虛弱萎癥:大榆蘑15g,泡酒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痢疾:榆蘑30g,焙幹,研細末,日服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榆蘑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子實體,除去雜質,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剪成小塊。

大榆蘑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大榆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榆幹側耳:菌蓋半球形或平展,直徑7-15cm,中部橙黃色,邊緣波狀,淺黃色,表面光滑,有時龜裂;肉質。菌肉厚,白色。菌褶寬,較稀,白色或類白色。菌柄偏生,常彎曲,長4-9cm,直徑約2cm,白色或淡黃色,表面密生絨毛,中實。氣微,味淡。2、白黃側耳:菌蓋扁半球形、扇形或漏鬥形,直徑4-12cm,白色、淡黃色或淡褐色,邊緣波狀,常開裂。菌肉薄,類白色。菌褶寬,類白色,有脈絡相連,在菌柄上形成隆紋。菌柄偏生或側生,長2-10cm,直徑0.5-1.5cm,類白色。光滑或基部有絨毛。氣微,味淡。3、灰白側耳:菌蓋圓形,中間微凹陷,直徑3-7.5cm,黃白色或黃褐色,表面光滑。菌肉厚,白色。菌褶稍寬或稍稀,白色。菌柄偏生或近側生,長4-11cm,直徑0.8-1.8cm,白色,中實。氣微,味淡。

大榆蘑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白蘑科真菌榆幹側耳、白黃側耳、灰白側耳。

形態特征

1、榆幹側耳:菌蓋肉質,寬11-15cm。半球形,漸平展,蓋面平滑,初期白色,後中央為佛手黃色或帶褐色,往往有網狀龜裂;蓋緣波狀。菌肉厚,白色。菌褶彎生,寬,疏,白色至淡土黃色。菌柄偏生,長4-10cm,粗1-2cm,同粗或基部膨大,白色稍帶淡黃色,密生軟毛,中實,常彎曲。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無色,光滑,直徑5-6μm。2、白黃側耳:菌蓋直徑5-12cm。凸出型,幼小時邊緣內卷,老熟時或多或少下凹;表面平滑,向邊緣處增厚且漸狹成一短菌柄;菌蓋常十分不整齊且邊緣呈波狀,以老熟時最為明顯;十分堅固,顏色變化較大,白色、微黃色、灰色至淡褐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寬,延生。菌柄偏生或側生,長短不一。孢子印玫瑰紫色;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光滑,(7-14)μm×(4-5)μm。3、灰白側耳:菌蓋寬3-7.5cm。圓形,後漸展開;蓋面光滑,白色,中部微凹,淡黃色,幹後黃褐色。菌肉厚,白色,味柔和。菌褶延生,密至稍稀,幅稍寬,白色。菌柄偏生至近側生,長4-11cm,粗0.8-1.8cm,圓柱形,中實,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圓柱形,光滑,無色,(7-8.5)μm×4μm。

分佈區域

1、榆幹側耳: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青海等地。2、白黃側耳: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四川等地。3、灰白側耳:分佈於吉林、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1、榆幹側耳:生於榆樹及其他闊葉樹樹幹上。2、白黃側耳:生於闊葉樹腐木上。3、灰白側耳:叢生於闊葉樹腐木上。

內省不疚  霄凌村  保戶  幹員  是唯一  觀泉路  戰爭與人  寒巖  銀杏村  連柯  火漆  黃花梨  力不從心  馬地  虎坊路  浦裡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