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油
来源:74U閱讀網
韭菜別名:豐本,草鐘乳,起陽草,懶人菜,長生韭,壯陽草,扁菜,
韭菜簡介:韭菜,中藥名。為百合科蔥屬植物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的葉。具有補腎,溫中,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裡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氣喘,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乳癰,癰瘡腫毒,疥瘡,漆瘡,跌打損傷。
韭菜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溫中,散瘀,解毒。
主治
腎虛陽痿,裡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氣喘,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乳癰,癰瘡腫毒,疥瘡,漆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搗汁,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搗敷;煎水熏洗;熱熨。
禁忌
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慎食。
1、《食療本草》:“熱病後十日不可食熱韭,食之即發困。”
2、《日華子》:“多食昏神暗目,酒後尤忌,不可與蜜同食。”
3、《本草經疏》:“胃氣虛而有熱者勿服。”
4、《本草匯言》:“瘡毒食之,愈增痛癢;療腫食之,令人轉劇。”
5、《本草求真》:“火盛陰虛,用之為最忌。”
6、《隨息居飲食譜》:“瘧疾,瘡傢,痧、痘後均忌。”
化學成分
葉含硫化物、甙類和苦味質。藥理作用
具有抗突變、抗滴蟲作用,韭菜葉水溶性提取物有抗突變作用;非菜葉研磨後的濾液,1:4在試管內接觸30min,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毒理作用
鮮韭萊葉壓汁過濾所得濾液給小鼠靜註產生休克樣癥狀,可有狂躁、痙攣,以後轉入鎮靜、嗜睡、發紺、死亡。
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研汁冷飲,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氣。”
2、《滇南本草》:“滑潤腸道中積,或食金、銀、銅器於腹內,吃之立下。”
3、《綱目》:“飲生汁,主上氣喘息欲絕,解肉脯毒。煮汁飲,止消渴,盜汗,熏產婦血運,洗腸痔脫肛。”
4、《藥性切用》:“活血助陽,散瘀止血,為血瘀噎膈專藥。搗汁用。”
5、《全國中草藥匯編》:“健胃,提神,止汗固澀。”
韭菜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韭菜粥:
功效:溫中行氣,助陽散寒:對胃寒疼痛、手足發涼、便秘等癥有療效。
原材料:新鮮韭菜250g,陳粟米10g。
做法:將韭菜拆洗幹凈,切成碎末。把陳粟米淘洗幹凈。放到砂鍋裡加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煮30分鐘,等粟米熟爛後,添加韭菜碎末拌勻,再用小火煨煮至沸即可。
用法:每天早、晚分食。
相關配伍
1、治陽虛腎冷,陽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遺精夢泄:韭菜白八兩,胡桃肉(去皮)二兩。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脈正宗》)
2、治霍亂上吐下瀉:用韭菜搗汁一盞,重湯煮熟,熱服之,立止。(《壽世保元》)
3、治一切翻胃噎膈:韭汁二兩,牛乳一盞,生薑半兩(取汁),竹瀝半兩,童便一盞。上五味和勻,頓暖服,或加入煎劑內,尤為至效。(《古今醫鑒》)
4、治食鬱久,胃脘有瘀血作痛者:生韭萊搗自然汁一盞,加溫酒一二杯服。或先嚼桃仁十餘粒,用非汁送下亦佳。(《不知醫必要》)
5、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徹背上,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五斤(洗),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孟詵方》)
6、治吐血、唾血、嘔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證:韭菜十斤,搗汁,生地黃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內,烈日下曬幹,以生地黃黑爛,韭菜汁幹為度;人石日內,搗數千下,如爛膏無渣者,為丸,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蘿卜煎湯化下。(《方脈正宗》)
7、治痔瘡:韭菜不以多少,先燒熱湯,以盆盛湯在內,盆上用器具蓋之,留一竅,卻以韭菜於湯內泡之,以谷道坐竅上,令氣蒸熏;候溫,用韭菜輕輕洗瘡數次。(《柚珍方》)
8、治脫肛不縮:生韭一斤。細切,以酥拌炒令熟,分為兩處,以軟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為度。(《聖惠方》)
9、治過敏性紫癜:鮮韭菜500g。洗凈,搗爛絞汁,加健康兒童尿50ml,每日1劑,分2次服。(《福建省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0、治蕁麻疹:韭菜、甘草各15g,煎服,或用韭菜炒食。(蘇醫《中草藥手冊》)
11、治跌撲打傷,瘀血不散積聚:用韭菜搗汁,令漸呷服之,約盡五斤而散。(《杏苑生春》)
12、治金瘡出血:韭汁和風化石灰,日幹,每用為末,敷之。(《瀕湖集簡方》)
13、治成人盜汗,肺或淋巴結核:韭菜或韭黃同蜆肉(豬肝或羊肝亦可)一起煮食喝湯。(《食物中藥與便方》)
14、治小兒聤耳:研韭汁點之,日二三度用之。(《普濟方》)
15、治產後血暈:韭菜(切)入瓶內,註熱醋,以瓶口對鼻。(《婦人良方》)
16、治中風失音:用韭菜汁灌之。(《壽世保元》)
韭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葉心即可收割第一刀,經養根施肥後,當植株長到5片葉收割第二刀。根據需要也可連續收割5-6刀,鮮用。
韭菜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蔥屬植物韭。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特殊強烈氣味。根莖橫臥,鱗莖狹圓錐形,簇生;鱗莖外皮黃褐色,網狀纖維質。葉基生,條形,扁平,長15-30cm,寬1.5-7mm。花莖自葉叢中抽出,高25-60cm,總苞2裂,白色,膜質,宿存;傘形花序簇生狀或球狀,多花;花梗為花被的2-4倍長;具苞片;花白色或微帶紅色;花被片6,狹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7mm;花絲基部合生並與花被貼生,長為花被片的4/5,狹三角狀錐形;子房外壁具細的疣狀突起。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花、果期7-9月。分佈區域
全國廣泛栽培。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生長見習
抗寒,耐熱,適應性強,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耕作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力強、透氣性好的壤土為最適宜,土壤過分粘重,排水不良,遇到雨季容易死苗,沙土容易脫肥,生長一般較瘦弱。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北方多采用春播,南主適合秋播。條播,按10cm行距,開2cm深的溝,把種子撒入溝中,耬平畦面踩一遍。播後澆水,保持畦面濕潤,防止畦面板結。育苗後按行株距35cm×10cm栽苗。病蟲防治
1、灰黴病,為害葉片,發病前噴20%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或噴70%甲基托佈津800-1000倍液。2、疫病,為害假莖、鱗莖、根、葉和花薹,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或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