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茱萸

吳茱萸

吳茱萸別名:食茱萸,吳萸,茶辣,漆辣子,優辣子,曲藥子,氣辣子,

吳茱萸簡介:吳茱萸,中藥名。為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幹燥近成熟果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主治寒凝疼痛,胃寒嘔吐,虛寒泄瀉。

吳茱萸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主治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熱祛寒,主入肝經,既散肝經之寒邪,又疏肝氣之鬱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之主藥。

2、胃寒嘔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熱祛寒,善能散寒止痛,還能疏肝解鬱,降逆止嘔,兼能制酸止痛。

3、虛寒泄瀉:本品性味辛熱,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為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5-4.5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1、吳茱萸大量應用時對中樞有興奮作用,並可引起視力障礙。

2、中毒時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體溫升高、視力障礙、錯覺、毛發脫落、孕婦易流產等。

3、為防止中毒,主要應控制用量。

4、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洗胃、導瀉,服用活性炭末;補液;劇烈腹痛時,皮下註射硫酸阿托品1毫克;視力障礙、毛發脫落時,可采用組織療法,補充B族維生素等。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

(1)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

(2)不宜與甘草同用,吳茱萸生物堿可以與甘草酸發生沉淀反應,使吳茱萸降低療效。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吳茱萸可使外周血管擴張,不宜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合用,可以明顯對抗前者的升壓作用。

(2)苯海拉明可以對抗吳茱萸的降壓作用,二者不宜聯合應用。

3、飲食禁忌:忌寒涼留濕之物。惡牡蠣肉,忌豬心。

註意事項

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津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吳茱萸烯、羅勒烯、月桂烯、吳茱萸內酯、吳茱萸內酯醇等。還含吳茱萸酸,吳茱萸堿,吳茱萸啶酮,吳茱萸精,吳茱萸苦素等。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吳茱萸水煎液具有抗胃潰瘍的作用。吳茱萸湯可減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吳茱萸或吳茱萸湯對胃腸的自發性活動具有抑制作用。吳茱萸或吳茱萸水煎劑具有止吐、止瀉的作用。吳茱萸湯具有保肝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吳茱萸湯升壓作用迅速,伴有心率緩慢,為α、β受體混合興奮劑。煎劑又具有降壓作用。吳茱萸水提物20g/kg可使血栓形成時間明顯延長而具有抗凝作用。吳茱萸湯具有強心、改善微循環、抗休克的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吳茱萸煎劑具有抗病毒、殺蟲的作用。

4、此外,吳茱萸尚具有鎮痛、抗炎、利尿、抗健忘、興奮子宮平滑肌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開鬱化滯,治吞酸,厥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2、《本草經疏》:“吳茱萸,辛溫暖脾胃而散寒邪,則中自溫、氣自下,而諸證悉除。”

吳茱萸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厥陰頭痛,幹嘔吐涎沫,苔白脈遲等,每與生薑、人參等同用,如吳茱萸湯(《傷寒論》);治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導氣湯(《醫方簡義》);可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與桂枝、當歸、川芎等同用,如溫經湯(《金匱要略》);治寒濕腳氣腫痛,或上沖入腹,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如雞鳴散(《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2、治霍亂心腹痛,嘔吐不止,常與幹薑、甘草同用,如吳茱萸湯(《聖濟總錄》);可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可治肝鬱化火,肝胃不和的脅痛口苦,嘔吐吞酸,與半夏、生薑等同用,配伍黃連,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多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註婦人良方》)。

相關配伍

1、吳茱萸配生薑:吳茱萸長於暖肝散寒,疏肝下氣,重在降逆;生薑善於溫胃散寒,和中止嘔,偏於宣通。兩藥配伍,增強瞭溫胃降逆,散寒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胃寒嘔吐,厥陰頭痛,少陰吐利等。

2、吳茱萸配幹薑:吳茱萸長於暖肝散寒,開鬱降逆,下氣止嘔;幹薑善於健運脾陽,溫中止嘔。兩藥配伍,增強瞭溫中散寒,降逆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胃寒腹痛、嘔吐、嘈雜吞酸等。

3、吳茱萸配川楝子:吳茱萸辛溫偏於開鬱降氣;川楝孑苦寒善於清熱行氣。兩藥配伍,增強瞭開鬱行氣止痛之功。適用於寒熱鬱結、肝胃不和所致的脅肋脘腹疼痛、疝氣疼痛等。

4、吳茱萸配小茴香:吳茱萸長於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小茴香善於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兩藥配伍,增強瞭暖肝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寒滯肝脈,疝氣疼痛等。

5、吳茱萸配五味子:吳茱萸長於溫中燥濕;五味子善於收斂固澀。兩藥配伍,具有溫中除濕,澀腸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脾腎陽虛之五更泄瀉等。

6、吳茱萸配當歸:吳茱萸長於溫經散寒止痛;當歸善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兩藥配伍,增強溫經散寒、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婦人胞宮虛寒之月經延期,量少,色黑,少腹冷痛及疝氣疼痛等。

7、吳茱萸配黨參:吳茱萸長於疏肝理氣解鬱,溫中下氣止嘔;黨參善於補脾養胃,健運中氣。兩藥配伍,具有疏肝健胃,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嘔吐胸滿或幹嘔,吐涎沫,頭痛等。

鑒別用藥

1、生吳茱萸、制吳茱萸、鹽制吳茱萸:生吳茱萸多外用,主含揮發油,長於祛寒燥濕,用於口瘡、高血壓病、濕疹、牙疼等。但因其辛熱有小毒,故臨床當審證慎用。各種方法炮制對吳茱萸均有減毒作用,常供內服。對吳茱萸炮制前後揮發油成分進行分析,結果吳茱萸經炒、烘、曬炮制後,生品及炮制品中揮發油成分的相對含量略有變化,但未有成分的消失或新化合物生成,說明三種不同炮制方法對其中揮發油未產生質的影響。制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多用於厥陰頭痛,行經腹痛,脘腹冷痛。嘔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濕腳氣,五更泄瀉。鹽制吳茱萸揮發油成分僅為生品含量的一半,咸能軟堅消腫,故鹽制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宜用於疝氣疼痛。

2、吳茱萸與幹薑:兩藥均辛熱,歸脾、胃經,均具溫中散寒之功,同可用治中焦虛寒脘腹冷痛、嘔吐、瀉泄。不同點為:吳茱萸又歸肝、腎二經,且有小毒,又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的要藥;此外,尚可助陽止瀉,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幹薑又歸心、肺二經,又可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治亡陽證,寒飲咳喘、形寒。

3、吳茱萸與附子:兩藥均辛熱,歸脾經,均能溫脾散寒,助陽止瀉,同可用於脾腎陽虛的泄瀉。然吳茱萸又歸肝、胃二經,且有小毒,又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的要藥;同時又可制酸止痛,用治肝胃不和,脘腹脹痛,嘔吐吞酸等。附子又歸心腎經,有大毒,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故為治亡陽證之首選藥,且善補火助陽,治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遺尿、尿頻,以及陽虛水腫、外感、自汗、胸痹痛等;附子徹內徹外,善逐風寒濕邪,有溫經止痛,通痹散結之功,故又可用於素體陽虛,寒濕偏盛,關節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證。

4、吳茱萸與木瓜:兩藥均入肝、脾經,用於寒濕腳氣,腫脹麻木。但吳茱萸辛散苦降,大熱燥烈,長於暖肝散寒止痛,疏肝下氣降逆,且可溫脾燥濕暖腎,故上散厥陰寒邪,下降濁陰逆氣,以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巔頂痛甚,幹嘔,吐涎沬之厥陰頭痛,寒滯肝脈之疝氣疼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吳茱萸且能疏肝理氣解鬱,溫中下氣止嘔,制酸止痛,故可用治肝寒犯胃之脘腹冷痛,吞酸嘈雜,肝鬱化火肝火犯胃之脅痛口苦,嘔吐昋酸等;吳茱萸既能溫脾散寒,又能助陽止瀉,故又可用於脾胃虛寒泄瀉及脾腎陽虛,五更泄瀉。木瓜味酸入肝,益筋和血,故有舒筋活絡,除痹止痛之功,為治風濕痹痛的常用藥,尤以濕痹、筋脈拘攣者更為適宜;木瓜又以溫香為用,化濕為功,化中焦之濕而醒脾和中,脾得健運,則泄瀉可止,胃得和降,則嘔吐自除;還能平肝舒筋活絡而緩急,故治療吐瀉轉筋常用之;此外,還具有消食、生津的作用,故又可用於食積消化不良、胃津不足,舌幹口渴之證。

5、吳茱萸與細辛:兩藥均味辛性溫熱,有小毒,均可散寒止痛,用治頭痛。吳茱萸主入肝經,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用洽厥陰肝經巔頂頭痛,寒滯肝脈諸痛;又可燥濕助陽、疏肝下氣,治寒疝腹痛、肝胃不和嘔吐吞酸、寒濕腳氣腫痛、陽虛久瀉、脘腹冷痛、經寒痛經及月經不調等。細辛主入腎經,治少陰腎經頭痛及牙痛,痹痛;又可散寒解表,通竅,溫肺化飲,用治風寒感冒、陽虛外感,鼻淵頭痛,寒痰停飲,氣逆喘咳;吹鼻取嚏,又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治中惡、痰厥所致口噤氣塞、昏不知人、面色蒼白、牙關緊閉之閉證。

相關藥品

復方黃連素片、四神丸(片)、戊己丸、小兒健脾貼膏、四方胃片。

相關方劑

左金丸(《丹溪心法》)、吳茱萸湯(《傷寒論》)、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溫經湯(《金匱要略》)、香連丸(《和劑局方》)。

藥膳食療

吳茱萸粥:

1、功效:補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於虛寒型痛經及脘腹冷痛、嘔逆吐酸。

2、原材料:吳茱萸2克,粳米50克,生薑2片,蔥白2條。

3、做法: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後下吳茱萸末及生薑、蔥白,同煮為粥。

4、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熱服。

吳茱萸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幹或低溫幹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用甘草湯制過應用。

炮制方法

1、吳茱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枝梗。

2、制吳茱萸:取凈甘草片置鍋內,加水(1:5)煎煮兩次,去渣,趁熱加入吳茱萸拌勻,稍潤候吸盡汁液,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每吳茱萸100kg,用甘草6kg。

3、鹽炒吳茱萸:取凈吳茱萸於適當容器內,加入鹽水拌勻,稍潤至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裂開,稍鼓起時取出放涼。每吳茱萸100kg,用食鹽2kg。

4、黃連制吳茱萸:取凈黃連片或碎塊,置鍋內,加入適量水煎湯,撈出黃連渣,投入凈吳茱萸,悶潤至黃連水吸盡時,用文火炒至微幹,取出曬幹。每吳茱萸100kg,用黃連12kg。

5、酒炒吳茱萸:取凈吳茱萸用黃酒拌勻,悶潤酒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裂開為度,取出放涼。每茱萸100kg,用黃酒20kg。

6、醋炒吳茱萸:取凈吳茱萸用醋拌勻,悶潤至醋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裂開為度,取出放涼。每吳茱萸100kg,用米醋18kg。

7、薑制吳茱萸:取凈吳茱萸用薑汁拌勻,用文火炒幹為度。每吳茱萸100kg,用生薑25kg。

吳茱萸保存方法

貯於燥容器內,制吳茱萸、鹽炒吳茱萸、黃連制吳茱萸、酒炒吳茱萸、醋炒吳茱萸、薑制吳茱萸,密閉,置陰涼幹燥處。

吳茱萸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褐色。非腺毛2-6細胞,長140-350μm,壁疣明顯,有的胞腔內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腺毛頭部7-14細胞,橢圓形,常含黃棕色內含物;柄2-5細胞。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10-25μm;偶有方晶。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直徑35-70μm,胞腔大。油室碎片有時可見,淡黃色。

2、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醇10ml,靜置30分鐘,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吳茱萸次堿對照品、吳茱萸堿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ml含0.2mg和1.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三乙胺(7:3: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果實類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綠黃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黃色茸毛。質硬而脆。氣芳香濃鬱,味辛辣而苦。以飽滿、色綠、香氣濃鬱者為佳。

飲片性狀

1、吳茱萸:參見“藥材”項。

2、制吳茱萸:色澤加深,氣味稍淡。

3、鹽炒吳茱萸:表面焦黑色,色香濃鬱,味辛辣,微苦咸。

4、黃連制吳茱萸:表面黃褐色,氣香,味苦。

5、酒炒吳茱萸:裂開,色澤加深微有酒氣。

6、醋炒吳茱萸:裂開,表面深褐色,微有醋氣。

7、薑制吳茱萸:裂開,色澤加深,具有薑氣味。

常見偽品

摻偽品:

1、少果吳萸:為蕓香科植物少果吳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melonoma(Hand.-Maz)Huang幹燥的果實。呈略扁的圓球形,大小不等,直徑約10mm。外果皮綠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具散在突起腺點,分果瓣常45(其中有未發育果瓣),從頂面觀分果瓣多未裂至基部;內果皮淡黃色,光滑,由基部反卷與外果皮分離,每分果具1粒黑色種子,表面皺縮,多已脫落。味辛辣。

2、香椒子:為蕓香科植物香椒子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l.etZune的果實。多為2-3個分果瓣,外果皮黃粽色或黃綠色,粗糙,散生多數小凹點(油室),分果瓣頂端具短小喙狀尖;內果皮淡黃色,光滑,由基部向上反卷與外果皮分離,每分果瓣中具一粒黑色具光澤的種子,種子多已脫落。

吳茱萸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石虎及疏毛吳茱萸。

形態特征

1、吳茱萸:常綠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細小圓形的皮孔;幼枝、葉軸及花軸均被銹色絨毛。奇數羽狀復葉對生,連葉柄長20-40m;葉柄長4-8cm,小葉柄長2-5mm;小葉5-9,橢圓形至卵形,長5.5-15cm,寬3-7cm,先端驟狹成短尖,基部鍥形至廣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側脈不明顯,兩面均被淡黃褐色長柔毛,脈上尤多,有明顯的油點,厚紙質或紙質。雌雄異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軸粗壯,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軸基部有小葉片狀的狹小對生苞片2枚;萼片5,廣卵形,長約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極小的花盤上,花藥基著,橢圓形,花絲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長圓形,心皮5,花後增寬成扁圓形,有粗大的腺點,花柱粗短,柱頭先端4-5淺裂。果實扁球形,成熟時裂開成5個果瓣,呈蓇葖果狀,紫紅色,表面有粗大油腺點,每分果有種子1個,黑色,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本變種與正種很相似。區別點為變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小葉3-11,葉片較狹,長圓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各小葉片相距較疏遠,側脈較明顯,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脈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軸常被淡黃色或無色的長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種密集。種子帶藍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疏毛吳茱萸:與上種相似。小枝被黃銹色或絲光質的疏長毛。葉軸被長柔毛;小葉5-11,葉形變化較大,長圓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上表面中脈略被疏短毛,下面脈上被短柔毛,側脈清晰,油腺點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1、吳茱萸:分佈於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臺灣。

2、石虎: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3、疏毛吳茱萸:分佈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

道地產區

主產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陜西、浙江、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1、吳茱萸:生長於低海拔向陽的疏林下或林緣曠地。

2、石虎:生於山坡叢林中。

3、疏毛吳茱萸:生於村邊路旁、山坡草叢中。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冷、幹燥。以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栽培為宜;低窪積水地不宜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分株、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取樹勢健壯、結果多的植株,待果實成熟後采收,陰幹,切忌日曬,否則易使種子失去發芽力。春播,於3月下旬-4月上旬,用條插法,按行距15-20cm開條溝,深3-5cm,將種子均勻播入,薄覆細土,蓋草一層,澆水保濕。現因繁殖速度慢,故生產上已少用。

2、分株繁殖:12月下旬,可在母株旁距0.6m處,將側根的表土刨開,露出較粗的側根,每隔7cm左右砍一傷口,再覆土,施糞肥。春季傷口處長出幼苗,待幼苗長大後,即可與母株分離。

3、扦插繁殖:枝插法,11-12月或1-2月植株萌芽前,剪取1-2年生健壯枝條為插穗,長20-25cm,具3-4個芽,兩端剪成斜面,扦插於苗床,露出地面5-10cm,覆草一層,註意澆水,遮蔭。扦插後約1-2個月生根。第2年苗高30cm移栽。根插法,選樹齡4-6年,於2月上旬前後,選較粗壯的側根,截成15-18cm的小段作插穗,按行株距15cm×15cm開穴,每穴斜插一段,覆土,澆水。育苗第二年就可移栽,定植移栽時間3-4月或11-12月,按行珠距(1.5-2)m×(1.5-2)m開穴,穴徑60cm,深45cm,施入腐熟廄肥,幼苗根部蘸黃泥漿後栽種,覆土,壓實,澆水。

病蟲防治

1、煤煙病,5-6月殺死傳染病源,可噴1:1:200倍的波爾多液。

2、銹病,5月中旬發病時噴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25%粉銹寧100倍液。還有樹脂病等為害。

3、褐天牛,7-10月為害,幼蟲蛀入樹幹,蛀食木質部,可用人工捕捉。

4、橘鳳蝶,3月幼蟲咬食芽、嫩葉或咬成缺刻與孔洞,可噴Bt乳劑300倍液。另有蚜蟲、紅蠟介殼蟲等為害。

柔情蜜意  戲王之王  光風霽月  路潘滬路  醫務人員  後庫  鮮味  翻江  馬上就出  中國消費者  吡蟲啉  北美  俾路支  民富國強  節度  碧桂路昌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