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鳳仙

鳳仙

鳳仙別名:小桃紅,夾竹桃,染指甲草,旱珍珠,透骨草,鳳仙草,小粉團,滿堂紅,水指甲,指甲草,

鳳仙簡介:鳳仙,中藥名。為鳳仙花科風仙花屬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以花、葉、根及種子入藥。鳳仙花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主治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婦女經閉腹痛,產後瘀血未盡,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白帶,鵝掌風,灰指甲。鳳仙葉主治疔瘡腫毒。鳳仙根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主治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急性子行瘀降氣,軟堅散結。主治經閉腹痛,痛經,產難,產後胞衣不下,產後瘀血未盡,噎膈,痞塊,骨哽,齲齒,瘡瘍腫毒。

鳳仙功效作用

功能

鳳仙花: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

鳳仙根:活血止痛,利濕消腫。

急性子:行瘀降氣,軟堅散結。

主治

鳳仙花: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婦女經閉腹痛,產後瘀血未盡,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白帶,鵝掌風,灰指甲。

鳳仙葉:疔瘡腫毒。

鳳仙根: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

急性子:經閉腹痛,痛經,產難,產後胞衣不下,產後瘀血未盡,噎膈,痞塊,骨哽,齲齒,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鳳仙花:

內服:煎湯,1.5-3g,鮮品可用至3-9g;或研未;或浸酒。外用:鮮品研爛塗;或煎水洗。

鳳仙葉:

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鳳仙根: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搗敷。

急性子:

內服:煎湯,3-4.5g。外用:研末或熬膏敷貼。

註意事項

鳳仙花:體虛及孕婦慎服。

鳳仙根:孕婦慎用。

急性子:內無瘀積者及孕婦禁用。

化學成分

鳳仙花:

含山柰酚3-蕓香糖苷、甲花醌,1,4-萘醌。

鳳仙根:

根含醌類:指甲花醌,2-甲氧基-1,4萘醌,亞甲基3,3′-雙指甲花醌。還含東莨菪素,異秦皮定,菠菜甾醇。

急性子:

1、種子含脂肪油17.9%,油內含十八碳四烯酸約27%。又含甾醇類成分;鳳仙甾醇,α-菠菜甾醇,β-谷甾醇。還含三類成分:β-香樹脂醇,鳳仙萜四醇。另含9-十八碳烯酸-1-甘油酯,棕櫚酸,硬脂酸,油酸和棕櫚酸乙酯,硬脂酸乙酯,油酸乙酯,類脂,蔗糖,車前糖,蒽醌甙等。

2、全株含芹菜素-4′-O-β-D-呋喃木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有抗菌活性的2-甲氧基-1,4-萘醌。

藥理作用

鳳仙花:

1、抗過敏作用:鳳仙花35%乙醇提取物預先靜脈註射或灌胃對NC小鼠特異性皮膚炎引起的嚴重瘙癢有防治作用。其中花含的山柰酚3-蕓香糖苷、甲花醌也有效。鳳仙花中的其他萘醌酸類化合物經口給藥,抑制化合物48/80刺激引起小鼠的搔抓行為,緩解NC小鼠反復塗抹氯化苦導致的特異性皮炎的慢性耳郭肥大、皮膚炎癥,減少IgE抗體的生成量。風仙花35%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物質,抑制PAF誘導的過敏性低血壓。風仙花35%乙醇提取物抑制雞卵白蛋白溶菌酶誘導的小鼠血流量降低。

2、其他作用:鳳仙花水浸液(1:3)在試管內抑制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鳳仙花中的兩種1,4-茶醌的鈉鹽有選擇性環加氧酶2-(COX-2)抑制作用。

急性子:

1、抗生育作用:急性子煎劑3g/kg給小鼠灌胃,連續10天,第五日開始雌雄合籠,停藥35天後剖檢,避孕率達100%,此作用可能與抑制排卵、使子官和卵巢萎縮有關。

2、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急性子糖漿對小鼠離體子宮;煎劑、酊劑、水浸劑對未孕兔離體子宮及已孕或未孕豚鼠離體子宮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使收縮頻率增加,張力增強乃至強直收縮。麻醉兔靜註或肌註急性子水浸劑0.05-0.3g/kg,亦有興奮子宮作用。

3、抗菌作用: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傷寒杄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抗過敏作用:風仙花35%乙醇提取物使雞蛋白溶菌酶特異性過敏小鼠血壓下降受到抑制,對正常小鼠或隻以雞蛋白溶菌酶激發而未致敏的小鼠註射,未發現有升壓作用。在被動皮膚過敏反應實驗(PCA)中,風仙花乙醇提取物減少PCA反應藍斑點的直徑,提示風仙花乙醇提取物可抑制抗體的產生。其抗過敏作用不同於H1受體阻滯劑鹽酸苯海拉明(DPH)的作用。鳳仙花乙醇提取物明顯抑制一氧化氮(NO)依賴性血壓降低,其作用機制為抗NO作用。鳳仙花乙醇提取物可明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依賴性低血壓和引發劑所致的低血壓,認為抗過敏機制為抗PAF及脫顆粒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鳳仙花:

1、《開寶本草》:“治鼻血不止。”

2、《綱目》:“主治蛇傷,擂酒服即解。活血消積。”

3、《醫林纂要探源》:“花可洗瘡解毒。”

4、《本草求原》:“治偏廢。”

5、《山東中草藥手冊》:“活血通經。”

6、《安徽中草藥》:“活血通經,解毒利尿。”

7、《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通經,祛風止痛,外用解毒。主治閉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性關節炎,癰癤疔瘡,蛇咬傷,手癬。”

鳳仙葉:

《分類草藥性》:“葉,敷一切疔瘡腫毒。”

鳳仙根:

1、《綱目》:“冶雞、魚骨鯁,誤吞銅鐵,杖撲腫痛。散血通經,軟堅透骨。”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崩帶,風濕癱瘓,筋骨疼痛。”

3、《嶺南采藥錄》:“去紅腫之毒。浸酒甚佳。”

急性子:

1、《綱目》:“治產難,積塊,噎膈,下骨哽,透骨通竅。”

2、《本經逢原》:“軟堅,搜頑痰,下死胎。”

3、《玉楸藥解》:“軟堅化骨,消癖,落牙。”

4、《醫林纂要·藥性》:“解蛇蟲毒。”

5、《本草再新》:“治諸惡瘡,敗一切火毒。”

6、《本草正義》:“洽外瘍堅塊,酸腫麻木,陰發大癥。研末熬膏貼患處,極能軟堅消腫。”

7、《本草用法研究》:“滑竅軟堅,行瘀降氣。”

8、《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用於產後瘀血不盡腹痛,血滯經閉,痛經,痰核瘰癧,梅核氣。”

鳳仙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鳳仙花:

1、治腰脅引痛不可忍者:(鳳仙花)研餅,曬幹為末。空心每酒服三錢。(《綱目》)

2、治腰脅扭痛:風仙花9g,研末。每次1.5g,白酒送下,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3、治經閉腹痛,產後瘀血未盡:鳳仙花3-6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損傷腫痛:鮮風仙花,搗如泥塗腫處,幹後再上,血散腫愈。(《吉林中草藥》)

5、治癰癤瘡毒:鳳仙花、木芙蓉葉等量研末。醋調敷患處。(《安徽中草藥》)

6、治百日咳,嘔血,咯血:(鳳仙花)鮮花7-15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許燉服更佳。(《閩東本草》)

7、治灰指甲:先用小刀將患指指甲刮去一層,再用鳳仙花搗爛敷患處,紗佈包紮,每日換2-3次。(《安徽中草藥》)

8、治蛇咬傷:(鳳仙花)鮮花120-150g。搗爛,取自然汁服,渣敷傷口周圍。(《廣西本草選編》)

鳳仙葉:

1、治風氣痛:風仙葉煎湯洗之。(《嶺南采藥錄》)

2、治受濕後腳面腫:鳳仙連根帶葉,共搗細,加砂糖和勻,敷腫處。(《雲南中醫驗方》)

鳳仙根:

1、治跌撲傷,紅腫紫瘀,潰爛:鳳仙根、莖搗敷。(《本草正義》)

2、治骨鯁喉:金鳳花根,嚼爛噙下,骨自下。便用溫水灌漱,免損齒,雞骨尤效。(《世醫得效方》)

3、治水腫:(鳳仙)鮮根每次4-5個,燉豬肉吃。3-4次效。(《泉州本草》)

4、治白帶:鳳仙花根30g,墨魚30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急性子:

1、治產難催生:鳳仙子二錢。研末,水服,勿近牙。外以蓖麻子,隨年數搗塗足心。(《瀕湖集簡方》)

2、治噎食不下:風仙花子,酒浸三宿,曬幹為末,酒丸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下,不可多用。(《綱目》引《摘元方》)

3、治小兒痞積:急性子、水紅花子、大黃各一兩。俱生研末,每味取五錢,外用皮硝一兩拌勻。將白勃鴿或白鴨個,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佈拭凈,將末裝人內,用綿紮定,砂鍋內入水三碗,重重紙封,以小火煮幹,將鴿(鴨)翻調焙黃色冷定。早晨食之,日西時疾軟,三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綱目》引孫天仁《集效方》)

4、冶骨哽:金鳳花子嚼爛噙化下。無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溫水灌漱,免損齒。雞骨尤效。一方擂碎,水化服。(《世醫得效方》)

5、治單、雙喉蛾:白金鳳花子研末,用紙管取末吹人喉內閉口含之,日作二三次。(《閩南民間草藥》)

6、治跌打損傷,陰囊入腹疼痛:急性子、沉香各1.5g研末沖開水送服。(《閩東本草》)

鳳仙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鳳仙花:夏、秋季開花時采收,鮮用或陰、烘幹。

鳳仙葉:7-9月采收,鮮用或曬幹。

鳳仙根:9-10月采挖根部,鮮用或曬幹。

急性子:8-9月當蒴果由綠轉黃時,及時分批采摘,將蒴果脫粒,篩去果皮雜質。

鳳仙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急性子:種子呈橢圓形、扁圓形或卵圓形,長2-3mm,寬1.5-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淺黃棕色小點,種臍位於狹端,稍突出。質堅實,種皮薄,子葉灰白色,半透明,油質。無臭,味淡、微苦。

鳳仙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鳳仙花科風仙花屬植物鳳仙花。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肉質,直立,粗壯。葉互生;葉柄長1-3cm,兩側有數個腺體;葉片披針形,長4-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銳鋸齒,側脈5-9對。花梗短,單生或數枚簇生葉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紅色或雜色,單瓣或重瓣;萼片2,寬卵形;旗瓣圓,先端凹,有小尖頭,背面中肋有龍骨突;翼瓣寬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圓形,上部裂片寬斧形,先端2淺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長成細而內彎的距;花藥鈍。蒴果紡錘形,熟時一觸即裂,密生茸毛。種子多數,球形,黑色。

分佈區域

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見習

適應性較強,在多種氣候條件下均能生長,一般土壤都可種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為好,澇窪地或幹旱瘠薄地生長不良。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3-4月播種,穴播、條播、撒播均可,按行距30cm開淺溝,溝寬20cm,深1-1.5cm,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覆土1-1.5cm,稍加鎮壓,保持土壤濕潤。當溫度25℃左右時,4天左右即開始出苗。

病蟲防治

1、白粉病,為害葉、花、果,發病初期噴膠體硫或甲基托佈津液。冬末清園,處理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2、紅天蛾,幼蟲為害葉。忌連作及與同科作物間作。

背脊  大柳汪  胭脂蟲  經主  困局  沁陽縣  芽生菌病  紅嘴  績東一  謀權篡位  天竺葵精油  頭村西  馨怡  政府部門  逢場作戲  美好的事情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