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黃連

黃連

黃連別名:王連,支連,

黃連簡介:黃連,中藥名。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幹燥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濕熱瀉痢,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癰腫癤瘡,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黃連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熱燥濕力大於黃芩,尤長於清中焦濕熱。治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脘腹痞滿、惡心嘔吐,胃熱嘔吐,肝火犯胃所致脅肋脹痛、嘔吐吞酸脾胃虛寒,嘔吐酸水。

2、濕熱瀉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腸濕熱,可治濕熱瀉痢,腹痛裡急後重,濕熱瀉痢兼表證發熱,濕熱下痢膿血日久。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本品瀉火解毒之中,尤善清瀉心經實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可治三焦熱盛,高熱煩躁,高熱神昏,熱盛傷陰,心煩不寐,心火亢旺,心腎不交之怔忡不寐,邪火內熾,迫血妄行之吐衄。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尤善療疔毒。用治癰腫疔毒,目赤腫痛,赤脈胬肉,胃火上攻,牙痛難忍。

5、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腎陰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本品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取之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塗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7、西醫診為急性胃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上消化道岀血屬於上焦熱盛者,肝炎、胰腺炎、膽囊炎、黃疸屬於肝膽濕熱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屬於大腸濕熱者,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屬於肺熱壅盛者,糖尿病屬於熱盛傷陰證化膿性感染等屬於熱毒壅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2-5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1、有報道認為其有如下毒副作用: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過敏性休克麻疹樣藥疹和蕁麻疹樣藥疹,可岀現頭暈、耳鳴、惡心、嘔吐、心慌、氣短、關節痛、腹瀉、腹脹、腸鳴、多尿、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減少。

2、小檗堿口服時毒性很小;但腸外給藥較大劑量時,能使呼吸增強,然後逐漸減弱,於死亡前岀現抽搐現象。

3、小檗堿的致死原因,多由於呼吸麻痹;對心臟亦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曾有肌內註射黃連素引起過敏以及靜脈滴註黃連素註射液劑量過大抑制心臟、擴張血管,進而誘發心源性腦缺氧死亡的報道。

5、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為:出現過敏癥狀者給予抗過敏治療,可口服撲爾敏4毫克,1日3次,或肌內註射鹽酸異丙嗪25-50毫克;出現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或過敏性休克時,可給予強心、吸氧,應用激素、針刺等中西醫急救常規治療。

禁忌

1、中西藥配伍禁忌:

(1)可以使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不宜同用。

(2)註射液與青黴素配伍極不穩定,不宜同用。

(3)黃連素是強堿性生物堿,與各種酸性藥物均可產生沉淀,不宜配伍註射。

(4)利舍平可抑制黃連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

(5)鹽酸普萘洛爾可明顯抑制黃連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

(6)不宜與洋地黃類強心苷同用,可以導致血中強心苷的濃度升高,容易發生強心苷中毒。

(7)不宜與西藥生物堿類藥物阿托品、氨茶堿、咖啡因等聯合應用,可使藥物毒性增加,容易造成藥物中毒。

(8)不宣與碘離子制劑、碳酸氫鈉等堿性較強的西藥、重金屬藥如硫酸亞鐵、硫酸鎂、氫氧化鋁等配伍。

2、飲食禁忌:忌豬肉、冷水。

註意事項

本品大寒,過量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易傷陰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小檗堿(黃連素),黃連堿,甲基黃連堿,掌葉防己堿,非洲防己堿、吐根堿等多種生物堿;並含黃柏酮,黃柏內酯等。

藥理作用

本品對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及除宋內氏以外的痢疾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肺炎桿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百日咳桿菌、鼠疫桿菌、佈氏桿菌、結核桿菌也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作用較差;所含小檗堿小劑量時能興奮心臟,增強其收縮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大劑量時抑制心臟,減弱其收縮;小檗堿可減少蟾蜍心率,對兔、豚鼠、大鼠離體心房有興奮作用並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有利膽、抑制胃液分泌、抗腹瀉等作用,小劑量對小鼠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有加強作用,大劑量則對抑制過程有加強作用,有抗急性炎癥、抗癌、抑制組織代謝等作用;小檗堿和四氫小檗堿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黃連及其提取成分有抗潰瘍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腸癖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

2、《珍珠囊》:“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

3、《本草正義》:“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泄降一切有餘之濕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上以清風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嘔吐,下以通腹痛之滯下,皆燥濕清熱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滌血熱,故血傢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濁,痔漏崩帶等證,及癰瘍斑疹丹毒,並皆仰給於此。”

黃連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配蘇葉,如蘇葉黃連湯(方出《溫熱經緯》,名見《中醫婦科學》),或配黃芩、幹薑、半夏,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治胃熱嘔吐,配石膏,如石連散(《仙拈集》);治肝火犯胃所致脅肋脹痛、嘔吐吞酸,配吳茱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治脾胃虛寒,嘔吐酸水,配人參、白術、幹薑等,如連理湯(《癥因脈治》)。

2、治瀉痢要藥,單用有效。治濕熱瀉痢,腹痛裡急後重,配木香,如香連丸;治濕熱瀉痢兼表證發熱,配葛根、黃芩等,如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淪》);治濕熱下痢膿血日久,配烏梅,如黃連丸(《外臺秘要》)。

3、治三焦熱盛,高熱煩躁,配黃芩、黃柏、梔子,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治高熱神昏,配石膏、知母、玄參、牡丹皮等,如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治熱盛傷陰,心煩不寐,配黃芩、白芍、阿膠等,如黃連阿膠湯(《傷寒論》);治心火亢旺,心腎不交之怔忡不寐,配肉桂,如交泰丸(《韓氏醫通》);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之吐衄,配大黃、黃芩,如瀉心湯(《金匾要略》)。

4、治癰腫疔毒,配黃芩、黃柏、梔子同用,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治目赤腫痛,赤脈胬肉,配淡竹葉,如黃連湯(《普濟方》);治胃火上攻,牙痛難忍,配生地黃、升麻、牡丹皮等,如清胃散(《蘭室秘藏》)。

5、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常配麥冬,如消渴丸(《普濟方》),或配黃柏,以增強瀉火之力,如黃柏丸(《聖濟總錄》);治腎陰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配生地黃,如黃連丸(《外臺秘要》)。

相關配伍

1、黃連配吳茱萸:黃連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心除煩之功;吳茱萸能溫胃暖肝、開鬱散結、降逆止嘔。二者配用,一寒一熱,清溫並施,既可清瀉肝火,降逆和胃,又可清火調氣散結。適用於肝火偏旺、肝胃不和之吞酸噯腐、泄痢、胸脅作痛等癥。臨床上應用時,黃連與吳茱萸的用量常為6:1。

2、黃連配半夏:黃連苦寒降泄,善清泄胃熱而燥濕,以開中焦氣分之熱結;半夏辛開,能溫燥脾濕,祛痰降逆,以開中焦之濕結。二藥配用,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開苦降以調其升降,且清熱無礙祛濕,燥濕又無妨清熱,能瀉心消濕熱之痞,化痰濁之結,使中焦得和,則諸癥自愈。適用於痰熱互結、氣機失暢之胸腹悶脹、心下痞滿、嘔吐呃逆,胃熱嘔吐,或濕熱痰濁、鬱結不解之胸腹滿悶、咳嗽痰多黏稠等。

3、黃連配大黃:二者均具有苦寒泄熱之特性,但功效不盡相同。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善守;大黃氣味重濁,瀉火通便、涼血解毒,善下行。二藥相須為用,一走一守,降火瀉熱,涼血解毒之力大增,既能清氣分實熱,又能瀉血分火毒,且具有下結除滯、滌腸通便之功。適用於邪熱內結之心下痞滿,胃腸濕熱火毒壅滯之腹痛下痢、或裡急後重、或大便不爽,實熱火毒上炎之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火熱內盛、迫血妄行之發斑、吐衄、發狂等。

4、黃連配水牛角: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重在氣分;水牛角清熱涼血,重在血分。二藥配用,可去氣分血分及內外一切熱邪。適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之高熱神昏、發斑吐衄等。

5、黃連配阿膠:黃連瀉心火而除煩熱;阿膠滋腎水而補心血。二藥配用,相輔相成,使水火既濟,共奏滋陰清熱、寧心安神之功。適用於熱病傷陰、陰虛火旺之心神不寧、心煩不眠、骨蒸潮熱等。

6、黃連配幹薑: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而解火毒,厚腸止泄痢;幹薑辛熱,開結散寒,溫胃散寒而化水氣。二藥配用,寒溫並施,共奏瀉熱除痞、除寒積、清鬱熱、止呃逆、理胃腸之功。適用於寒熱互結心下之胃脘痞滿、嘈雜泛酸、不思飲食,上熱下寒之食入即吐、腹痛腸鳴、下痢不止,及泄瀉、痢疾而見寒熱夾雜之證者。

7、黃連配黃柏:黃連、黃柏同為苦寒瀉火燥濕之佳品,能治濕熱諸證。黃連長於瀉心火而除煩熱,黃柏長於瀉腎火而清濕熱。二藥相須為用,能相互協同以增強療效,黃連得黃柏相助,功專於下,增強清熱燥濕解毒之功,善於清腸止痢;黃柏得黃連相助,其燥濕解毒之力增強,尤以治下焦濕熱瘡毒之證為佳。適用於濕熱痢疾,濕熱下註之腿足濕腫熱痛,濕疹等。

鑒別用藥

生黃連、酒黃連、薑黃連、萸黃連:四者均能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主治胃腸濕熱,泄痢嘔吐,熱盛火熾,高熱煩躁,癰疽疔毒,口舌生瘡,皮膚濕瘡,耳目腫痛。然生黃連苦寒之性較強,長於瀉火解毒,清熱燥濕,適用於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嘔吐、熱病,熱盛火熾,壯熱煩躁,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疔瘡腫毒,口舌生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多用於目赤腫痛、口舌生瘡。薑黃連能緩和苦寒之性,並增強其止嘔作用,以治胃熱嘔吐為主,也可用於濕熱中阻,胃失和降,惡心嘔吐。萸黃連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黃連寒而不滯,以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鬱火為主,用治濕熱鬱滯肝膽,嘈雜吞酸;亦治積滯內阻,生濕蘊熱,胸脘痞滿,泄瀉或下痢。

相關藥品

黃連膠囊、加味香連丸、導赤丸、萬氏牛黃清心丸、戊己丸。

相關方劑

瀉心湯(《金匱要略》)、左金丸(《丹溪心法》)、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清胃散(《脾胃論》)。

藥膳食療

1、黃連白頭翁粥:

(1)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專治中毒性痢疾等癥。

(2)原材科:川黃連10克,白頭翁5克,粳米30克。

(3)做法:將黃連、白頭翁洗凈,入砂鍋,水煎。去渣取汁。另起鍋。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開花,加入藥汁,煮成粥,待食。

(4)用法:每日3次,溫熱服食。

2、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1)功效:清熱育陰。適用於熱邪入營傷耗營陰心液。發熱不已,心煩不得臥舌紅絳而幹,脈細數。

(2)原材料:雞子黃枚,黃連12克,黃芩3克,阿膠9克,白芍3克。

(3)做法:將黃連,黃芩,阿膠,白芍分別洗凈,除阿膠外,其餘藥材先放入煮鍋內、先煮黃連、黃芩,白芍,加水8杯濃煎至3杯,去渣後,加阿膠烊化,再加入雞子黃,攪拌均勻,煮熟即食。

(4)用法:每日分3次服。

3、黃連甘草汁:

(1)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治療百日咳,火眼口瘡、熱瀉腹痛,肺結核,咽喉腫痛,咳嗽等癥。

(2)原材料:黃連5克,甘草5克,白糖適量。

(3)做法:將黃連,甘草洗凈,將洗凈的黃連。甘草放入燉盅內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用小火蒸煮大約5分鐘。取汁倒入杯中加入適量糖水,攪拌均勻等稍涼後即可飲用。

(4)用法:每日3次,溫熱服食。

黃連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泥沙,幹燥,撞去殘留須根。

炮制方法

1、黃連: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晾幹。生品常用於清心火,解熱毒。

2、酒黃連:取黃連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酒黃連常用於清上焦頭目之火。

3、薑黃連:取黃連片,加薑汁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薑黃連清中焦之火,善治胃熱嘔吐。

4、萸黃連:取吳茱萸,加適量清水,煎煮30min,去渣取汁,與黃連片拌勻,放置悶潤,待藥汁被吸盡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萸黃連可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鬱火。

5、炒黃連:取黃連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老黃色,取出放涼。炒黃連寒性較緩和,不易傷害脾陽。

黃連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酒黃連、薑黃連、萸黃連,密閉。

黃連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橫切面:

(1)味連: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其外有表皮,常脫落。皮層較寬,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石細胞,均顯黃色。維管束外韌型,環列。木質部黃色,均木化,木纖維較發達。髓部均為薄壁細胞,無石細胞。

(2)雅連:髓部有石細胞。

(3)雲連:皮層、中柱鞘及髓部均無石細胞。

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2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高效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為展開劑,置用濃氨試液預飽和2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4個以上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1、味連:根莖多簇狀分枝,彎曲互抱,形似倒雞爪狀,習稱“雞爪黃連”;單枝類圓柱形,長36cm,直徑2-8mm。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外皮剝落處顯紅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餘的莖或葉柄。質堅硬,折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髓部紅棕色,有時中空。氣微,味極苦。

2、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5-10m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3、雲連:多為單枝,彎曲呈鉤狀,較細小,長2-5cm,直徑2-4mm。

飲片性狀

1、黃連:為不規則的薄片,表面棕黃色或黃色,木部金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周邊暗黃色,粗糙,有細小的須根。質堅硬,氣微,味極苦。

2、酒黃連:形如黃連,色澤加深,微有酒氣。

3、薑黃連:形如黃連,棕黃色,略具薑的辛辣氣味。

4、萸黃連:形如黃連,色澤加深,有吳茱萸的辛辣氣味。

5、炒黃連:形如黃連,呈棕黃色。

常見偽品

混淆品:

馬尾黃連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屬Thalictrumspp.數種植物的根莖及根。藥材外形較類似。根細長,叢生於根莖上,形如馬尾,故通稱“馬尾黃連”。根長10-16cm,直徑約lmm,表面黃棕色或黃色,外皮松脆,易剝落而露出纖維狀的黃色木質部,質較柔韌。氣微,味苦。

偽品:

白屈菜: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幹燥全草。根呈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生多數須根。莖圓柱形,中空,表面黃綠色,有白粉,質輕,易折斷。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為羽狀分裂,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的缺刻,上面黃綠色,下面灰綠色,具白色柔毛,尤以葉脈為多。花瓣4片,卵圓形,黃色,常易脫落。蒴果細圓柱形,有眾多細小、黑色具光澤的卵形種子。氣微,味微苦。植物體新鮮時,折斷後,流出紅黃色乳汁。

黃連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

形態特征

1、黃連:多年生草本。根莖呈黃色,分枝,密生須根。葉基生;有葉柄;葉片堅紙質,卵狀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頂端急尖,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脈被短柔毛。花草1-2,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花3-8朵;總苞片通常3,披針形;萼片5,黃綠色,窄卵形;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雄蕊多數;心皮8-12,離生,有短柄。蓇葖果。種子7-8粒,長橢圓形,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2、三角葉黃連:根莖呈黃色,不分枝或少分枝,節間明顯,密生多數細根,匍匐莖橫走。葉片卵形,3全裂;中央裂片三角狀卵形,羽狀深裂,深裂片多少彼此密接。花瓣近披針形,雄蕊短,僅為花瓣的1/2左右。

3、雲南黃連:根莖黃色,節間密,較少分枝,生多數須根。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形,先端長漸尖至漸尖,羽狀深裂,深裂片彼此疏離,相距最寬處可達1.5cm。花瓣匙形至卵狀匙形,先端鈍。

分佈區域

1、黃連:分佈於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等地;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和陜西南部有較大量栽培。

2、三角葉黃連:栽培於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帶海拔。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雲南、湖北。

生長環境

1、黃連:生於海拔1000-2000m山地密林中或山谷陰涼處。野生或栽培。

2、三角葉黃連:栽培於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帶海拔1600-2200m之間的山地林下。

3、雲南黃連:生於海拔1500-2300m之間的高山寒濕的林蔭下,野生或栽培。

生長見習

黃連喜高山冷涼陰濕的環境。較耐寒,不耐炎熱、忌幹旱。最適宜生長溫度17-22℃,冬季在冰雪覆蓋下越冬,葉可保持常綠不枯。耐肥力很強;土壤以上泡下實,上層富含腐殖質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下層以保水保肥力較強、pH5.5-6.5黏壤土最適宜;黃連為陰地植物,有強大的葉面積群,可利用林間間隙照射的陽光,忌直射強光。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1、5月上旬種子成熟采收後,選擇陰涼較平坦的山坡用樹枝搭蔭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內,挖20cm深地窖,將種子與濕沙在客內層積貯藏。10-11月間種子裂口後撒播於高畦,用牛馬糞覆蓋。次年2月下旬在畦面搭矮棚遮蔭,3月初出苗,揀去畦面落葉,並除凈雜草。苗期5-6月間應追施速效性氮肥苗,10-11月間撒細碎牛馬糞及火灰腐殖土以利越冬。於冬季砍樹搭1.2m高蔭棚,蔭蔽度70%左右,棚內作1.6m寬高畦(廂),播種後第三年3月間幼苗長出4-6片真葉時移栽,行株距10cm×10cm,載深3-5cm。近年有用玉米間作與林間栽連技術。

2、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拔出雜草。栽植後,立即撒施少量牛馬糞及熏土稱刀口肥。每年早春、夏季種子收獲後及冬季10-11月間各追肥1次,春夏以氮磷等速效性肥料為主,冬肥以牛馬糞及熏土為主,施冬肥後應培土。第一、第二年培土約1cm,第三、第四年2-3cm。追肥前應除草,移栽後一二年苗小露地孔隙大,易生雜草,每年應拔草4-5次,四五年生黃連已封壟,結合追肥每年拔草3次。搭棚栽連,當年5月種子采收後應揭去蓋棚敞陽,抑制葉的生長,促使根莖充實;林間栽連,栽後第三年開始冬季應修枝亮棚,使蔭蔽度由栽連時的70%左右降低到20%-30%。

病蟲防治

1、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應降低蔭蔽度增加光照並可用石硫合劑防治。

2、蟲害有蠐螬、螻蛄等,可誘殺。早春有麂子、錦雞為害花苔和種子,應圍以籬笆,加強人工捕殺,減輕為害。

最高段位  疾言厲色  復廣直街東  腰肢  不明飛行物  短鰭鰻  大足  海淀  流波  增重  趙堯  我沒有男朋  工用  昭慶寺  在陸地上  初始化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