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垂頭菊
来源:74U閱讀網
土細辛別名:杜細辛,
土細辛簡介:土細辛,中藥名。為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雙葉細辛AsarumcaulescensMaxim.、單葉細辛AsarumhimalaicumHook.f.etThomsonexKlotzsch.、川北細辛AsarumchinenseFranch.、福建細辛AsarumfukienenseC.Y.ChengetC.S.Yang及川滇細辛AsarumdelavayiFranch.等的全草。植物雙葉細辛,分佈於我國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日本也有;植物單葉細辛,分佈於我國湖北西部、陜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印度、錫金也有;植物川北細辛,分佈於我國湖北西部和四川東北部;植物福建細辛,分佈於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植物川滇細辛,分佈於我國四川和雲南東北部。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之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土細辛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主治
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研末或煎湯漱口。註意事項
陰虛陽亢者及氣虛有汗者禁服。反藜蘆。藥理作用
1、減輕腎小球的高灌註和高過濾作用。
2、免疫調節作用。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單葉細辛)發表散寒,鎮咳止痛,祛痰。治風寒濕外感頭痛,齒痛目痛,痰飲咳逆上氣,風濕痹痛及肢節拘攣身痛。”
2、《湖北中草藥志》:“(雙葉細辛)行氣止痛,健胃消食。用於中暑頭暈,胃腹痛,急性胃腸炎,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勞傷疼痛,睪丸腫痛。”
土細辛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中暑頭暈,烏金草(雙葉細辛)1~3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2、治胃腹痛,烏金草(雙葉細辛)研細末,早晚各1次,每次服1g,酒或開水吞服。(《湖北中草藥志》)
土細辛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挖取帶根全草,攤放在通風處,陰幹。土細辛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雙葉細辛,根莖細長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灰棕褐色,節明顯,節上有莖痕及多數細長彎曲的須根;質較脆,易折斷,斷面平坦,淡黃棕色。葉常2片,皺縮卷曲,易破碎,黃綠色,展平後呈心形,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兩面散生柔毛;葉柄細長,扭曲,有細縱紋。有時可見腋生紫棕色的花或果實。氣微辛香,味微辛辣而麻舌。
2、單葉細辛,根莖黃棕色,節上有多數細長根。葉片心形或圓形,兩面散生柔毛;葉柄有毛。氣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3、川北細辛根莖細長,表面灰棕色。根細長,灰黃色。葉片橢圓形或卵形,上面常有白色網紋。有時有紫色花和果實。氣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4、福建細辛,常卷曲成團。根莖辣,表面灰棕色。根粗壯,表面灰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卵形,上面偶有白色雲斑,下面密生黃棕色柔毛。有的有綠紫色花或果實。氣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5、川滇細辛,根莖較短,表面灰棕色。根肉質。表面灰黃色,具細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片長卵形、闊卵形,上面有白色雲斑,稀有白色脈網,有時有紫綠色花或果實。氣芳香,味辛辣,麻舌。
土細辛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雙葉細辛、單葉細辛、川北細辛、福建細辛及川滇細辛等。形態特征
1、植物雙葉細辛,又名烏金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節間長3~5厘米,有多條須根;地上莖匍匐,有1~2對葉。葉片近心形,長4~9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常具長1~2厘米的尖頭,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1.5~2.5厘米,寬2.5~4厘米,頂端圓形,常向內彎接近葉柄,兩面散生柔毛,葉背毛較密;葉柄長6~12厘米,無毛;芽苞葉近圓形,長寬各約13毫米,邊緣密生睫毛,花紫色,花梗長1~2厘米,被柔毛;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開花時上部向下反折;雄蕊和花柱上部常伸出花被之外,花絲比花藥長約2倍,藥隔錐尖;子房近下位,略成球狀,有6縱棱,花柱合生,頂端6裂,裂片倒心形,柱頭著生於裂縫外側。果近球狀,直徑約1厘米。花期4~5月。2、植物單葉細辛,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直徑1~2毫米,節間長2~3厘米,有多條纖維根。葉互生,疏離,葉片心形或圓心形,長4~8厘米,寬6.5~11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2~4厘米,寬2.5~5厘米,頂端圓形,兩面散生柔毛,葉背和葉緣的毛較長;葉柄長10~25厘米,有毛;芽苞葉卵圓形,長5~10毫米,寬約5毫米。花深紫紅色;花梗細長,長3~7厘米,有毛,毛漸脫落;花被在子房以上有短管,裂片長圓卵形,長和寬均約7毫米,上部外折,外折部分三角形,深紫色;雄蕊與花柱等長或稍長,花絲比花藥長約2倍,藥隔伸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具6棱,花柱合生,頂端輻射狀6裂,柱頭頂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2厘米。花期4~6月。3、植物川北細辛,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約1毫米,節間長約2厘米,根通常細長。葉片橢圓形或卵形,稀心形,長3~7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兩側裂片長1.5~2厘米,寬1.5~2.5厘米,葉面綠色,或葉脈周圍白色,形成白色網紋,稀中脈兩旁有白色雲斑,疏被短毛,葉背淺綠色或紫紅色;葉柄長5~15厘米;芽苞葉卵形,長10~15毫米,寬約8毫米,邊緣有睫毛。花紫色或紫綠色;花梗長約1.5厘米;花被管球狀或卵球狀,長約8毫米,徑約1厘米,喉部縊縮並逐漸擴展成一短頸,膜環寬約1毫米,內壁有格狀網眼,有時橫向皺褶不明顯,花被裂片寬卵形,長和寬各約1厘米,基部有密生細乳突排列成半圓形;花絲極短,藥隔不伸出或稍伸出;子房近上位或半下位,花柱離生,柱頭著生花柱頂端,稀頂端淺內凹,柱頭近側生。花期4~5月。4、植物福建細辛,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根肉質,直徑1~2毫米。葉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或長卵形,長4.5~10厘米,寬4~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耳狀心形,兩側裂片長2~3厘米,寬1.5~3.5厘米,葉面深綠色,偶有白色雲斑,僅沿中脈散生短毛,葉背密生黃棕色柔毛;葉柄長7~17厘米,被黃色柔毛;芽苞葉卵形,長約10毫米,寬5毫米,背面和邊緣密生柔毛。花綠紫色;花梗長1~2.5厘米,密生棕黃色柔毛,通常向下彎垂;花被管圓筒狀,長約1.5厘米,直徑1厘米,外面被黃色柔毛,喉部不縊縮或稍縊縮,無膜環,內壁有縱行脊狀皺褶,花被裂片闊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10毫米,開花時兩側反折,中部至基部有一半圓形淡黃色墊狀斑塊;藥隔伸出,錐尖;子房下位,具6棱,花柱離生,頂端不裂,有時有一淺凹,柱頭卵狀,頂生或近頂生。果卵球狀,直徑7~17毫米,具宿存花被。花期4~11月。5、植物川滇細辛,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根狀莖橫走,直徑2~3毫米,根稍肉質,直徑達3毫米。葉片長卵形、闊卵形或近戟形,長7~12厘米,寬6~11厘米,先端通常長漸尖,基部耳形或耳狀心形,兩側裂片長2~6厘米,寬1.5~5厘米,通常外展,有時互相接近或覆蓋,葉面深綠色或具白色雲斑,稀葉脈周圍白色並成白色脈網,疏被短毛,或僅側脈被毛,葉背淺綠色,偶為紫紅色,有光澤;葉柄長可達21厘米,無毛或被疏毛;芽苞葉長卵形或卵形,長1~3厘米,寬8~10毫米,邊緣有睫毛。花大,紫綠色,直徑4~6厘米,花梗長1~3.5厘米,無毛;花被管圓筒狀,長約2厘米,中部直徑約1.5厘米,向上逐漸擴展,喉部縊縮,膜環寬約2毫米,內壁有格狀網眼,花被裂片闊卵形,長2~3厘米,寬2.5~3.5厘米,基部有乳突狀皺褶區;藥隔伸出,寬卵形或錐尖;子房近上位或半下位,花柱6,離生,頂端2裂,柱頭側生。花期4~6月。分佈區域
1、植物雙葉細辛,分佈於我國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日本也有。2、植物單葉細辛,分佈於我國湖北西部、陜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印度、錫金也有。3、植物川北細辛,分佈於我國湖北西部和四川東北部。4、植物福建細辛,分佈於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5、植物川滇細辛,分佈於我國四川和雲南東北部。生長環境
1、植物雙葉細辛,生於海拔1200~1700米林下腐植土中。2、植物單葉細辛,海拔1300~3100米溪邊林下陰濕地。3、植物川北細辛,海拔1300~1500米林下或山谷陰濕地。4、植物福建細辛,海拔300~1000米山谷林下陰濕地。5、植物川滇細辛,海拔800~1600米林下陰濕巖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