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侖木
来源:74U閱讀網
鳥不宿別名:鳥不踏,刺根白皮,鳥不停,老虎草,昏樹,
鳥不宿簡介:鳥不宿,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 Koidz.或楤木Arlia chinensis L.的莖枝。具有追風,行血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紫雲風,胃痛。
鳥不宿功效作用
功能
追風,行血。主治
主要用於風濕痹痛,紫雲風,胃痛。用法用量
內服:15-20g,煎湯。外用:煎水洗。註意事項
孕婦慎服。相關論述
1、汪連仕《采藥書》:行血追風。治紫雲風,大麻風,筋骨疼痛。
2、《綱目拾遺》:追風定痛,有透骨之妙。治風毒流註,風痹,跌打,勞怯。下胎催生。
3、蘇醫《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利關節,止痛。治腰膝關節酸痛,胃痛。
鳥不宿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麻風性神經痛:取鮮鳥不宿根莖用清水洗凈切碎,每用5錢加水70ml、酒30ml,煎成50ml為1劑。日服兩次,每次1劑,可持續應用。痛止後再服2-3天。試治瘤型麻風神經痛8例,4例服藥1-5劑後疼痛停止,3例服藥3-5劑後疼痛顯著減輕,1例因疼痛劇烈,效果不佳。相關配伍
治腹水肝炎:鳥不宿葉五錢,瘦豬肉二兩,同燉食。(江西《草藥手冊》)鳥不宿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去葉,曬幹或截段曬幹。鳥不宿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刺楸的幹燥樹枝多截成10-20cm的小段,圓柱形,表面淡褐色,並有褐色圓點狀皮孔和散生暗褐色的硬刺,刺尖銳,側扁,略帶光澤;斷面中央可見白色的髓部。
2、橡木的幹燥莖枝呈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色,有細縱裂紋,並具不規則散在的灰白色角狀刺,頂部大多已折斷,刺基錐形。質堅硬,斷面淡黃色,髓部約占莖粗的1/2。
鳥不宿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形態特征
1、刺楸:落葉大喬木,高約10m,最高可達30m,胸圍達70cm以上。樹皮暗灰棕色,小枝圓柱形,淡黃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釘狀皮刺,刺長5-6mm,基部寬6-7mm。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柚細長,長8-50cm,無毛;葉片近圓形或扁圓形,掌狀5-7淺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不及全葉片的1/2,茁壯枝上的葉片分裂較深,裂片長超過全葉片的1/2;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僅脈上具淡棕色軟毛或除基部脈腋外無毛。傘形花序列 聚生為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cm,直徑20-30cm;傘形花序直徑1-2.5cm,有花數朵;花萼無毛,邊緣有5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約1.5mm,白色或淡黃綠色;雄蕊5,長約2.5mm,內曲,花絲較花瓣長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盤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狀,柱頭離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直徑約5mm;宿存花柱長約2mm。種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2、楤木: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葉5-11,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薄革質,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鋸齒,側脈7-10對。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紫黑色,具5棱,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1、刺楸: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西藏等地。
2、楤木:分佈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湖北、湖南、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1、刺楸:生於海拔200-1400m的山坡稀疏灌叢中。
2、楤木:生於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