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草
来源:74U閱讀網
麻風樹別名:羔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樹,
麻風樹簡介:麻風樹,中藥材名。為大戟科麻風樹屬植物麻風樹Jatropha curcasL.,以樹皮和葉入藥。具有散瘀消腫,止血止癢的功效。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皮膚瘙癢,麻風,癩痢頭,慢性潰瘍,關節挫傷,陰道滴蟲,濕疹,腳癬。
麻風樹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腫,止血止癢。主治
散瘀消腫,止血止癢。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皮膚瘙癢,麻風,癩痢頭,慢性潰瘍,關節挫傷,陰道滴蟲,濕疹,腳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搗敷;或鮮葉絞汁搽。註意事項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本植物有毒,內服時慎用。化學成分
種子含毒蛋白麻瘋樹毒素、脂肪油。另外含黃酮類化合物牡荊黃素和異牡荊素及芹黃素。藥理作用
種子油有峻瀉作用;與巴豆相似,但作用較弱。3-5粒種子(去殼,磨細)即可引起瀉下,也可產生惡心、嘔吐、上腹燒灼感。榨去油後之講含毒性蛋白,對血液有傷害,可引起中毒。其中某些成分有抑制蛙心、降低犬血壓、抑制呼吸之作用。還能興奮大鼠小腸的運動,而且不能被阿托品阻斷。種子中還含有止血成分,能顯著縮短凝血酶元時間、出血時間及血凝時間,但其中所含蛋白之成分則相反有延長凝血酶元時間的作用。毒理作用
麻瘋樹種子毒性大,枝葉次之,種仁有瀉下和催吐作用;食2-3粒即引起頭昏、嘔吐、腹痛、腹瀉,多食癥狀加重,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循環衰竭,並有尿少、血尿及明顯溶血現象,最後虛脫死亡。對小鼠腹腔註射22.2g/kg樹皮的乙醇提取物,出現活動減少、抖動、安靜、閉眼、衰竭而死。麻風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瘀腫,創傷出血:鮮麻瘋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2、治皮膚瘙癢,濕疹:鮮麻瘋樹葉,置火上烤熱至葉柔軟時揉爛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3、治各型骨折:小桐於鮮皮或葉,配銅錘草、刺五加、胡椒敷粒搗細,酒炒外敷。(《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麻風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麻風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大戟科麻風樹屬植物麻風樹。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具水狀液汁,樹皮平滑;枝條蒼灰色,無毛,疏生突起皮孔,髓部大。葉紙質,近圓形至卵圓形,長7-18cm,寬6-16cm,頂端短尖,基部心形,全緣或3-5淺裂,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初沿脈被微柔毛,後變無毛;掌狀脈5-7;葉柄長6-18cm;托葉小。花序腋生,長6-10cm,苞片披針形,長4-8mm;雄花:萼片5枚,長約4mm,基部合生;花瓣長圓形,黃綠色,長約6mm,合生至中部,內面被毛;腺體5枚,近圓柱狀;雄蕊10枚,外輪5枚離生,內輪花絲下部合生;雌花:花梗花後伸長;萼片離生,花後長約6mm;花瓣和腺體與雄花同;子房3室,無毛,花柱頂端2裂。蒴果橢圓狀或球形,長2.5-3cm,黃色;種子橢圓狀,長1.5-2cm,黑色。花期9-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原產熱帶美洲。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生於平地、路旁和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