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蛇總管
来源:74U閱讀網
牛至別名:江寧府茵陳,小葉薄荷,滿坡香,土香薷,白花茵陳,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對葉接骨丹,土茵陳,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小甜草,止痢草,琦香,滿山香,
牛至簡介:牛至,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具有解表,理氣,清暑,利濕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疳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牛至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理氣,清暑,利濕。主治
感冒發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疳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大劑量用至15-30g;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禁忌
表虛汗多者禁服。化學成分
全草含水蘇糖和揮發油,油中主要含百裡香酚,香荊芥酚,乙酸牻牛兒醇酯及聚傘花素等,葉還含熊果酸。
藥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牛至揮發油對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0.34mg/ml、0.17mg/ml、0.17mg/ml、0.17mg/ml、0.34mg/ml、0.34mg/ml、0.17mg/ml、0.34mg/ml、0.34mg/ml,從揮發油中得到的百裡香酚和香荊芥酚對上述細菌也有顯著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濃度在0.25-0.55mg/ml范圍內。牛至揮發油對綠膿桿菌也有抑制作用,最低有效濃度為1.0μl/ml。揮發油對雞胚的毒性較大,因此在雞胚無毒的濃度下對流感病毒、腺病毒均無抑制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牛至揮發油對大鼠離體腸管主動收縮及氯化鋇(BaCl2)引起的收縮無明顯影響,但對乙酰膽堿引起的收縮有較弱的對抗作用。亦有報道牛至總揮發油對離體腸平滑肌有解痙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於腸平滑肌(拮抗BaCl2)以及對乙酰膽堿和組胺的拮抗作用。解痙作用對緩和菌痢患者腹痛、腹瀉等癥狀也有一定的作用。總揮發油松弛離體血管平滑肌,對不同種屬動物血壓有不同影響,可降低大鼠血壓,但對狗、貓血壓幾乎無影響。總揮發油雖能擴張離體豚鼠支氣管,但作用較弱,無平喘作用。揮發油5×10-5g/ml可使離體兔耳血管灌流量顯著增加;2.5×10-5g/ml使離體傢兔、豚鼠冠脈流量顯著增加。十二指腸給藥10mg/kg,可使麻醉大鼠血壓1h內平均降低2.7±1.6kPa(20.5±12mmHg)。傢兔離體主動脈條實驗中,揮發油不能對抗去甲腎上腺素的縮血管反應;阿托品卻可對抗揮發油對大鼠的降壓作用,提示降壓作用可能是通過興奮受體所致。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小鼠灌服牛至提取液顯著提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指數和吞噬率。牛至給小鼠每日灌服1次,連續5d,顯著增強以溶血素反應為指標的特異性體液免疫功能;極顯著促進玫瑰花結形成細胞功能,提示其也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牛至揮發油50mg/kg給小鼠腹腔註射,每日1次,連續7d,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YC(酵母菌-C36)和EA(免疫球蛋白G-綿羊紅細胞)花環形成率,顯著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顯著增加小鼠脾臟重量,對胸腺重量則無明顯影響。提示牛至抗感染作用與增強巨噬細胞功能有關。
4、其他作用:牛至揮發油以0.15ml/kg、0.30ml/kg給小鼠灌胃,對醋酸所致扭體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並呈量效關系,同樣劑量對戊巴比妥鈉閾下劑量催眠作用有顯著協同作用,對小鼠有明顯鎮靜作用。牛至提取物也有顯著抗氧化作用。酊劑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中氯化物排泄增加,民間作為利尿、發汗劑。浸劑可用於腸弛緩,促進食欲,改善消化,尚有祛痰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口服總油的急性LD50為2.43±0.38ml/kg(1ml約為900mg),臨床用量每日為40-80mg,故安全范圍較大。亦有報道小鼠口服揮發油的LD50為4.497±0.368ml/kg。揮發油以20ml(含油10mg/kg)給小鼠灌胃,連續3星期,各主要臟器肉眼及組織切片均未見異常。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
2、《貴州民間藥物》:“解表止痛,散皮膚濕熱。治傷風發熱,止嘔吐。”
3、《新疆中草藥手冊》:“能解熱,活血。”
4、《貴州草藥》:“解表,理氣,利濕,止嘔。”
5、《陜西中草藥》:“活血祛瘀,止痛生肌,通竅利膈,調經。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胸膈脹滿,崩漏,白帶。”
6、《浙江藥用植物志》:“治感冒,中暑,急性胃腸炎腹痛,胸膈脹滿,跌打損傷。”
7、《福建藥物志》:“防治流行性感冒,中暑腹瀉,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水腫,乳癰,多發性膿腫。”
牛至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傷風發熱、嘔吐:滿坡香9g,紫蘇、枇杷葉各6g,燈心草3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2、解熱:牛至適量。泡茶喝。(《新疆中草藥手冊》)
3、治中暑發熱頭疼,煩渴出汗,腹痛水瀉,小便短少,身體作困:香薷二錢,扁豆二錢(炒),神曲二錢,梔子二錢(炒),赤茯苓三錢,荊芥穗一錢五分。引用燈芯草煎服。(《滇南本草》香薷飲)
4、治氣阻食滯:滿坡香12g,土柴胡、走遊走、土升麻、香樟根、茴香根各9g,閻王刺12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5、治白帶:五香草、硫黃各9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6、治皮膚濕熱瘙癢:滿坡香(鮮草)250g。煎水洗。(《貴州民間藥物》)
7、治預防麻疹:牛至全草15g。煎水作茶飲。
8、治多發性膿腫:牛至、南蛇藤各30g。水酒各半,燉豆腐服。(《福建藥物志》)
9、治月經不調:牛至9-15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牛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開花前割起地上部分,或將全草連根拔起,抖凈泥沙,鮮用或紮把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段,晾幹,篩去灰屑。
牛至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幹燥處。
牛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3-50cm。根較細小,略彎曲,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質略韌,斷面黃白色。莖呈方柱形,紫棕色至淡棕色,密被細毛,節明顯,節間長2-5cm。葉對生,多皺褶或脫落,暗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者展開後呈卵形或寬卵形,長1.5-3cm,寬0.7-1.7cm,先端鈍,基部圓形,全緣,兩面均有棕黑色腺點及細毛。聚傘花序頂生;苞片倒長卵形,黃綠色或黃褐色,有的先端帶紫色;花萼鐘狀,先端5裂,邊緣密生白色細柔毛。小堅果扁卵形,紅棕色。氣微香,味微苦。
以葉多、氣香濃者為佳。
牛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唇形科牛至屬牛至。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60cm。芳香。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生須根,四棱形,略帶紫色,被倒向或微卷曲的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7m,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cm,寬4-15mm,先端鈍或稍鈍,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兩面被柔毛及腺點。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長圓狀小假穗狀花序組成,有覆瓦狀排列的苞片;花萼鐘形,長3mm,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萼齒5,三角形;花冠紫紅、淡紅或白色,管狀鐘形,長7mm,兩性花冠筒顯著長於花萼,雌性花冠筒短於花萼,外面及內面喉部被疏短柔毛,上唇卵圓形,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對短於上唇,前對略伸出,在雌性花中,前後對近等長,內藏;子房4裂,花柱略超出雄蕊,柱頭2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卵圓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陜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道地產區
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自產自銷。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3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