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紫萁
来源:74U閱讀網
幹薑別名:白薑,均薑,
幹薑簡介:幹薑,中藥名。為薑科薑屬植物薑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幹燥根莖。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
幹薑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
1、脾胃寒證:癥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幹薑辛熱,善溫中散寒,助脾胃陽氣。故無論是外寒內侵,或陽氣不足之虛寒內生均可應用。
2、亡陽證:幹薑既善除裡寒,又能通脈助陽。
3、寒飲伏肺:癥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幹薑能溫散肺寒而化痰飲。
4、寒濕痹痛:本品兼能散寒燥濕,宣通絡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禁忌
中藥配伍禁忌:
1、惡黃連、黃芩、天鼠屎。
2、殺半夏、莨菪毒。
註意事項
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禁服。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約2%,主要成分是薑烯、水芹烯、莰烯、薑烯酮、薑辣素、薑酮、龍腦、薑醇、檸檬醛等。尚含樹脂、淀粉以及多種氨基酸。藥理作用
幹薑具有鎮靜、鎮痛、抗炎、抗凝血、抗缺氧及其他作用,對心血管、腎上腺皮質功能、消化系統均有作用。
毒理作用
幹薑的毒性較低,其甲醇提取物小鼠皮下註射的LD50為33.5g(生藥)/kg。幹薑醚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為16.3ml/kg。幹薑乙醇提取物小鼠靜脈註射的LD50為2.08g/kg。
相關論述
1、《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
2、《別錄):“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3、《本草經集註》:“殺半夏、茛菪毒。”
4、《新修本草》:“治風,下氣,止血,宣諸絡脈,微汗。”
5、《日華子》:“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腹臟冷,反胃幹嘔,瘀血撲損,止鼻洪,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幹薑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幹嘔吐逆、吐涎沫,配半夏,以溫中和胃、降逆止嘔,如《金匱要略》半夏幹薑散。
2、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配黨參、白術、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如《傷寒論》理中丸。
3、治亡陽欲脫所致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常與附子相須為用,既能輔助附子以增強回陽救逆功效,又可減低附子的毒性,如《傷寒論)通脈四逆湯、幹薑附子湯等。
4、治寒飲伏肺,癥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配細辛、麻黃等,以增強藥力,方如《傷寒論》小青龍湯、《金匱要略》苓甘五味薑辛湯。
5、治寒濕痹痛,配蒼術、獨活、烏頭等藥,以增強散寒除濕之效。
相關配伍
1、幹薑配半夏:幹薑溫中散寒化飲;半夏和胃降逆止嘔。兩藥合用,具有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虛寒嘔吐。
2、幹薑配厚樸:幹薑溫中散寒而又能化飲;厚樸溫中散寒而又能下氣。兩藥合用,具有溫中散寒,降逆除滿的功效。適用於寒飲內停的胃脘脹悶、痞痛、寒飲喘咳、胸脘滿悶者。
3、幹薑配白術:幹薑長於暖脾胃散寒;白術善於健脾燥濕。兩藥合用,具有散寒燥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
4、幹薑配附子:幹薑大熱無毒,守而不走有良好的溫陽守中,回陽通脈之效;附子純陽燥烈有毒,上助心陽以通脈,下補腎陽以益火,有“回陽救逆第一品藥”之稱。兩藥配伍,具有協同作用,有“附子無薑不熱”之說,並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5、幹薑配薤白:幹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薤白溫通心陽,散寒行滯。兩藥配伍,具有溫通心陽,散寒通脈的功效。適用於胸陽不振,陰寒凝結,氣滯痰阻,胸悶作痛或兼見喘息咳唾之胸痹證。
鑒別用藥
1、幹薑、炮薑、薑炭:幹薑性熱而偏燥,以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化痰為主能守能走,故對中焦寒邪偏勝而兼濕者以及寒飲伏肺的喘咳尤為適宜;又因力速而作用較強,故用於回陽復脈,其效甚佳,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咳喘等。炮薑苦、辛,性溫,其辛燥之性不及幹薑,溫裡之力又不如幹薑迅猛,但作用緩和而持久,長於溫中止痛,止瀉,溫經止血,用於中焦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薑炭辛味消失,守而不走,功專止血溫經;味苦澀,固澀止血作用強於炮薑,而溫經作用不及炮薑,臨床多用於各種虛寒性出血。
2、幹薑與附子:兩藥均辛熱,均善回陽、散寒止痛,治亡陽欲脫、脾腎陽虛或外寒直中諸證、寒濕痹痛等。不同的是:附子有毒力強,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治亡陽證之首選藥;又善補火助陽,治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遺尿、尿頻,以及陽虛水腫、外感、自汗、胸痹痛等。幹薑則無毒力弱兼通脈,治亡陽須配附子方有效力;又長於溫脾陽,善治脾陽不足之脘腹冷痛吐瀉;還能溫肺化飲,洽寒飲咳喘。
3、幹薑與肉桂:兩藥均辛、熱,歸脾、心經,均可健運脾陽,溫中散寒,同用於中焦寒盛,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然幹薑辛熱燥烈,主入脾胃經,為健運脾陽,溫中散寒的要藥;幹薑又歸胃、肺經,具有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之功,又可用於亡陽厥脫,肢冷脈微,痰飲咳喘等。肉桂溫運陽氣,去沉寒痼冷,凡寒邪客裡,陽虛陰寒證均可應用;肉桂又歸腎、肝經,具有補火助陽,活血通經的作用,故又可用於腎陽不足,陽痿宮冷,下元虛冷、虛陽上浮,寒凝血瘀,經閉痛經,陰疽流註等。
4、幹薑與生薑:幹薑、生薑同出一物,均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治中寒諸證。所不同的是:生薑為當年之根莖鮮品,藥力較緩,既走表又走裡,走表能發汗解表散寒,治風寒感冒輕證,走裡能溫中止嘔開胃、溫肺止咳,治胃寒嘔吐、消化不良及風寒咳嗽。幹薑則為往年之根莖幹品,習稱老幹薑,藥力較強,功專走裡,善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治陽虛中寒之腹痛吐瀉、亡陽欲脫及痰飲喘咳。此外,習慣認為生薑又解魚蟹及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5、幹薑與細辛:兩藥均味辛,歸肺經,均具有溫肺化飲的功效,同治寒飲咳喘。然幹薑辛熱燥烈,主入脾、胃經,為健運脾陽,溫中散寒的要藥;又入心、脾經,能通心助陽以復脈,溫脾暖腎以回厥,大熱無毒,守而不走有良好的溫陽守中,回陽通脈之效。細辛辛溫而燥,又入腎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功,又可用於風寒表證,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痹痛等。
相關藥品
少陽感冒顆粒、腸胃寧片、定喘膏、健步丸。相關方劑
溫脾湯(《千金方》)、理中丸(《傷寒論》)、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論》)、大建中湯(《金匱要略》)。
藥膳食療
內金幹薑羊肉湯:
1、功效: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用於慢性腸炎、慢性胃炎屬脾胃虛寒者。癥見脘腹冷痛、腸鳴泄瀉、瀉下清稀樣大便、一日數次、體倦乏力、食欲減退。
2、原材料:羊肉250克,幹薑15克,雞內金12克,紅棗5粒。
3、做法:羊肉洗凈切塊。放入熱鍋內炒幹血水。幹薑、雞內金、紅棗(去核)洗凈,與羊肉一起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幹薑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幹或低溫幹燥。趁鮮切片曬幹或低溫幹燥者稱為“幹薑片”。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幹燥。
幹薑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防蛀。幹薑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淡黃棕色。淀粉粒眾多,長卵圓形、三角狀卵形、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5-40μm,臍點點狀,位於較小端,也有呈裂縫狀者,層紋有的明顯。油細胞及樹脂細胞散於薄壁組織中,內含淡黃色油滴或暗紅棕色物質。纖維成束或散離,先端鈍尖,少數分叉,有的一邊呈波狀或鋸齒狀,直徑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細紋孔,常可見菲薄的橫隔。梯紋導管、螺紋導管及網紋導管多見,少數為環紋導管,直徑15-70μm。導管或纖維旁有時可見內含暗紅棕色物的管狀細胞,直徑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幹薑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6-薑辣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性,有一明顯圓環(內皮層),筋脈點(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以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氣味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厚片或塊,表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有明顯的淡黃色筋脈小點,顯粉性或顆粒性,周邊灰棕色或淺黃棕色,粗糙。質堅脆。氣香特異,味辛辣。幹薑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薑科薑屬植物薑。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基鞘狀抱莖,無毛。花葶自根莖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形,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8月。分佈區域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有栽培。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湖北、廣東、廣西、福建、貴州等地。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至重壤土為宜。繁殖方式
用根莖(種薑)繁殖,穴栽或條栽。栽培技術
根莖(種薑)繁殖:秋季采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薑,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南方於1-4月,北方於5月,取出種薑保溫催芽,然後把種薑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壯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深13-17cm,先澆糞水於穴中,待滲透土後,每穴平放種薑1塊,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條栽按行距40cm開溝,施入基肥後,按株距27cm下種,上覆土與地面平(四川產區很註意播種的深淺度,播種深挖穴30cm左右),並不斷培土而成菜薑,為生薑來源;播種淺(挖穴5-10cm)而成藥薑,為幹薑來源。病蟲防治
1、病害有腐敗病,俗稱薑瘟,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用波爾多液浸種10min,發病時拔除病株,用石灰撒病穴消毒。
2、蟲害有亞洲玉米螟,8-9月為害薑的莖稈。用90%敵百蟲1000倍液灌心葉。薑弄蝶,以幼蟲為害葉片。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