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定帝 天上掉來一頂大皇冠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楊遇春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09
逝世日期:1989
1927年參加南昌“八一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楊遇春很能打仗,特別擅長遊擊戰術,歷任紅12軍獨立第7師第1團代理團長,紅34師101團團長,1932年4月兼閩西軍區汀連清寧指揮部分部指揮,5月任紅12軍35師師長,10月任蘇區模范少年先鋒師師長,1933年任福建軍區建泰黎紅軍獨立師師長,6月任粵贛軍區第2軍分區獨立團團長,是
中國工農紅軍早期重要將領之一
1933年,中央蘇區掀起“消滅地主”運動,楊遇春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清算,傢產全被沒收。他深感自身難保,槍殺政委高傳遴後叛投國民黨,任56師師部參議,1934年調任蔣介石南昌行營中將薪參議,1935年兼任軍事委員會招撫特派員公署參謀長,同年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1936年任重慶行營參議,1937年任軍委會中將薪參議。後任第19集團軍遊擊副總指揮,在蘇浙皖邊區建立抗日基地。
1938年6月,國民政府劃廬山為抗日遊擊根據地,由江西省派地方部隊保安第3、第11兩個團防守。8月,成立“江西省遊擊總指揮部”,任命楊遇春為副總指揮,負責指揮2個保安團堅持廬山抗日遊擊戰。8月31日,楊遇春同蔣經國等人在廬山大月山主持莊嚴的升旗儀式,致訓說:“我們在廬山升旗,便是宣示我們的決心,我們決心以血肉保衛此廬山神聖地區,我們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也要繼續完成我們的任務。”
10月初,星子的日軍101師團完成戰地補充,開始猛攻隘口街。隘口街是廬山守軍下山的最後一條通道,一當失守,廬山就會被完全包圍。扼守隘口街的葉超軍長一面死頂101師團,一面打電話給楊遇春,問:“有把握守沒有把握守?要撤退不要撤退?假使要撤退的話,就趕快撤退,否則便來不及瞭。” 楊遇春答:“守是沒有把握,但也決盡我的能力。要犧牲,就犧牲算瞭。”葉超說:“既準備守,這便是我最後一次和你通話。”楊遇春說:“軍長請放心。”葉超說:“那麼再見瞭。”楊遇春說:“再見。”放下電話,楊遇春無語凝咽,心酸淚下。10月10日,101師團攻占隘口街,廬山孤軍被徹底合圍。
1938年10月下旬,南潯線國軍已全部撤往南昌以南,贛北淪陷。廬山腳下,已是日本膏藥旗的海洋,唯有廬山之巔有青天白日大地紅旗迎風招展——廬山成瞭一座孤島。楊遇春一面阻擊日軍攻山,一面抽出部分兵力組成突擊隊,頻繁下山偷襲日軍,破壞交通。為瞭堅持長久抗戰,楊遇春把井岡山的鬥爭經驗運用到廬山來,組織幹部培訓班,發展廬山外圍力量,組訓密探刺探敵情、策反漢奸組織等。楊遇春還在九江城內建立瞭情報站和秘密電臺,甚至薛嶽要瞭解贛北日軍動向,都要依靠楊遇春這條渠道。
11月21日,廬山孤軍偷襲姑塘白石嘴一艘日軍運輸船,斃敵6人,繳獲大米26包,罐頭50聽;22日,偷襲南昌鋪,斃敵7人,俘敵1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3支;28日,擊落日機1架;12月5日,偷襲東林頭,砍下日兵6顆人頭,生擒1人,繳獲小炮1門,步槍1支;1939年1月1日,偷襲羅傢大屋,殲敵10餘人,繳獲手槍3支,步槍7支,子彈3000餘發;同日偷襲藍橋,斃敵1人,繳獲步槍1支,毀壞南潯公路10多米;同日偷襲李傢河,斃敵3人,繳獲輕機槍1挺;1月15日,偷襲蔡傢壟,斃敵數名,毀敵汽車1輛,獲子彈30箱;2月8日,伏擊攻山日軍,殲敵2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步槍5支;3月4日,伏擊九(九江)星(星子)公路日軍運輸車隊,斃敵10餘人,擊毀汽車3輛,繳獲大米50餘包,步槍5支,子彈2箱,輕機槍3挺;……
楊遇春指揮的遊擊戰神出鬼沒,打得日軍毫無招架之功。日軍無奈,甚至動請英、美海軍艦長上山勸降,許以高官厚祿,均被嚴詞拒絕。日軍惱羞成怒,集中1個支隊(旅團)的力量,配以飛機、大炮,於1939年4月15日開始圍山總攻。廬山畢竟不同於井岡山。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中段,連綿不斷的山巒為遊擊戰提供瞭廣闊的舞臺,廬山則孤峰獨峙,襟湖帶江,沒有遊擊的回旋餘地,一旦被敵人重兵包圍,立刻陷入絕境。4月15日激戰一天,守軍殲敵300多人。16日,日軍在漢奸引導下成功登山,守軍退至小天池一線固守。16日晚11時,楊遇春接到九戰區長官部的電報命令,要他們撤出廬山向岷山轉進。楊遇春當即率部行動。退到仰天坪時天已大亮,全山槍聲大作,戰鬥異常激烈。17日上午10時,日軍占領牯嶺街,守軍通到蘆林一線。楊遇春派5個連阻擊追敵,令他們務必堅守到黃昏。天黑後,楊遇春把2個團分成兩路,其中11團從黃土嶺下山,經馬回嶺赴岷山,自己率3團和指揮部非戰鬥人員、廬山管理局行政人員、警察局警員、軍官傢屬及部分難民從廬山壟下山,經黃老門赴岷山。18日中午,兩路人馬在岷山會合,然後經瑞昌、武寧轉到修水山區,繼續堅持抗日鬥爭。
國軍因為非人民性,素來藐視遊擊戰,也從不善於打遊擊。楊遇春在長江中下遊完全陷落的情況下,率2個地方保安團的兵力,在孤島廬山堅持敵後抗戰半年多,不僅有效殺傷瞭日軍,最後還能依靠縝密的情報網和隱蔽快捷的行動安然脫險,全軍而還,令人稱奇。
楊遇春雖然是國民黨內罕見的遊擊天才,但因為他叛投國民黨並不是基於政治信仰,而是出於個人利益考慮,所以不被重用,鬱鬱不得志。不久,楊遇春改任贛九區、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及區保安司令、第1集團軍第2挺進縱隊司令、第九戰區高參,1941年加入軍統,兼任財政部緝私署江西省緝私處處長,1943年任軍委會別動軍第4縱隊指揮,1945年調任軍委會別動軍第2縱隊指揮官、交警第2總隊總隊長。1946年春調任第二綏靖區第二處處長,1948年任交警第3旅旅長,率部於北寧路、塘沽一帶與解放軍作戰,後調防浙贛路,兼任浙贛護路司令,1949年兼任福建泉州戒嚴司令。
1949年10月去臺灣,任“國防部”少將參議,1951年8月任“國防部總政戰部”第六組少將組長,1955年調任臺灣省保安警察第一總隊總隊長,1964年9月年升任臺灣省政府警務處副處長,1977年升任內政部警政署副署長。先後獲頌雲麾四等勛章,幹城、光華甲等獎章,忠勤勛章,勝利勛章等,獲一、二、三級警察獎章多座,1977年退休,1989年病逝於臺北。
妻餘夢鳴、謝曼平,子六人,女三人。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