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澤 廣平侯薛歐的孫子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徐宗漢
別名:徐佩萱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877年
逝世日期:1944年3月8日
職業:女權活動傢民主革命傢
主要成就:女權女學先驅;辛亥民國功臣;抗戰反帝先鋒;貧兒教育先驅
配偶:黃興
榮譽:百年最具影響力珠海女性
富傢民革
徐宗漢,原名佩萱,原籍廣東珠海市北嶺村,光緒二年(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買辦兼茶商傢庭。
徐宗漢是徐氏傢族的第三代。她生長在這樣一個傢庭環境裡,從小接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思想上較少封建羈絆而更多的是開放進取的精神。徐宗漢18歲時,由父母做主,許配給兩廣總督洋務委員李慶春的次子李晉一為妻,生有一女一子。幾年後,李晉一病逝,徐宗漢並沒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脫離傢庭,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此時,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大姐徐慕蘭。徐宗漢在大姐徐慕蘭帶動下,逐步成長為一個追求進步、勇往直前的革命女性。
徐宗漢年輕時就很關心國傢和民族的命運,她經常外出參加社會上的進步活動。1901~1902年之間,在廣州女醫師張竹君所設的福音堂裡,她經常參加兩廣志士胡漢民、馬君武等人的每周聚會,“或議論時政,鼓吹新學”。徐宗漢與張竹君私交甚篤,對張竹君興辦的醫院和女學堂等社會公益事業予以慷慨援助。
同盟女傑
1906年,徐宗漢應二姐許佩瑤的邀請,到馬來西亞半島的檳榔嶼協助橋校教學。這年8月,孫中山委托新加坡華僑陳楚楠、林義順等在檳榔嶼籌建檳城的同盟會分會,由愛國華僑吳世榮出任會長,黃金慶為財政員。這時,徐宗漢“聞而善之,亟投身為會員。時助吳世榮、黃金慶、陳新政等擴張黨務,深資得力”。1908年秋,她回國路經香港,拜訪瞭馮自由,介紹瞭幾位親友加入同盟會。以後,她又接受同盟會組織的委派,與高劍父、潘達微等在廣州組織同盟會分會,發展黨務。他們設立“守真閣裱畫店”作掩護,先後介紹女醫生梁煥真、陳瑞雲、羅道膺、杜樂漢等多人加入同盟會,後來還成為堅定的革命戰士。
1909年秋冬間,同盟會南方支部為籌劃廣州新軍起義,徐宗漢來到香港馮自由傢。她與孫眉(孫中山的哥哥)、楊德初、陳淑子(胡漢民夫人)、盧桂屏(馮自由的庶母)、李自屏(馮自由夫人)等、用縫紉機制成青天白日旗百餘面,準備在起義時使用。起義前夕,她與陳淑子、李自屏攜帶軍火由香港乘船到廣州。她們在行裝中塞滿子彈炸藥,被褥裡還夾藏有青天白日旗,陳、李二人生怕出事,坐臥不安,徐宗漢卻保持鎮靜,怡然入睡,使清吏不起疑而未予檢查,順利到達目的地。
1910年2月11日,同盟會會員、廣東炮一營左隊三排長倪映典率領新軍起義,遭清軍圍攻、捕殺,因準備不足而失敗。當時,徐宗漢與其侄李應生等奉同盟會南方支部命令,在廣州高第街宜安裡設立機關,相約於舉義之時分頭縱火,以亂清軍耳目,與大塘鄉李福林部聯絡策應。徐宗漢按約定在宜安裡縱火,但很快被清軍撲滅,機關內藏在被褥裡的青天白日旗也被警察搜去。徐宗漢為探聽信息虛實,托莊漢翹到警署去領取,警吏傳言須物主親自前往領取。宗漢知道事情暴露,與莊漢翹趕緊逃往香港。
辛亥英雌
辛亥年(1911年)三月,孫中山、黃興在廣州策劃武裝起義。起義前,徐宗漢率同一批親友,其中有其侄兒李應生、李沛基和女友莊漢翹、卓國華、卓國興、黃悲漢等,在香港擺花街同盟會機關裡制造炸彈,並將起義需用的槍械彈藥秘密運到廣州河南的溪峽。她們以溪峽的一間顏料商行為鋪面,門外貼上大紅對聯,假裝娶親辦喜事,將武器彈藥分別運到小東營各起義點。這天,由徐宗漢扮作主婦,卓國華扮作新娘,熱熱鬧鬧地“乘坐花轎,身穿紅袍”,轎內“盡是大小炸彈之類”和當晚起義所需的武器。大姐徐慕蘭也在組織接應等方面作瞭周密的佈置,出色完成這次明辦嫁妝,暗運軍械的任務。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敢死隊進攻兩廣督府,與清軍血戰,身負重傷,脫險後回到溪峽機關,正好遇見徐宗漢,徐宗漢急忙為其裹敷傷口。4月29日,徐宗漢為黃興改裝,避過清兵盤查,與女醫師張竹君一起護送黃興乘船到香港,進入雅麗氏醫院治療。醫師在為黃興動手術前,須經其傢屬簽字,徐宗漢在張竹君慫恿下,以妻子名義簽字,手術後又盡心照顧。黃興與徐宗漢兩人志同道合,從此成為革命夫妻。
黃興出院後與胡漢民等移居九龍,在香港組織“東方暗殺團”,策劃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新任廣州將軍鳳山,以配合武昌起義。徐宗漢與李應生、李沛基兄弟等積極參與其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提前起義並獲成功。黃興接宋教仁急電,於1911年10月17日由徐宗漢等陪同離港赴滬,前往武昌指揮革命軍戰鬥。這時滬、寧及沿江口岸尚未光復,清軍查驗極嚴,難以通行。他們到上海後,徐宗漢求助於在上海開設醫院的張竹君。張竹君立即出面組成開往武漢戰地的紅十字救傷隊,黃興扮作醫療員,徐宗漢扮成護士,隨行的還有宋教仁、陳果夫等。他們於1911年10月28日到達武漢參加指揮戰鬥。
徐宗漢到武漢後,冒著炮火投入救護傷兵,並協助張竹君在漢陽設立臨時醫院。1911年11月27日,清軍反攻,漢陽失守,長江被清軍封鎖。徐宗漢與張竹君借紅十字會的渡船,冒險護送黃興從漢陽渡江到武昌。這時,上海已光復,江浙革命聯軍正進攻南京,催促黃興前來主持大局。1911年11月28日,黃興即與徐宗漢等離開武昌到上海。隨著南京的光復和孫中山的回國,12月31日徐宗漢隨黃興到達南京,參與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公益先鋒
民國成立後,徐宗漢積極投身婦女界的政治活動,為爭取婦女權益和謀求婦女的解放而參與政事。孫中山接見瞭她,給以鼓勵,並聘她為臨時稽勛局的名譽審議。“南北和議”後,廣東北伐軍征戰徐州後回到南京,帶回難童二百多人,黃興通知陸軍副官尋找民房為之收容。之後,成立瞭南京貧兒教養院,由徐宗漢負責該院工作。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未幾,黃興因討伐袁世凱失敗,經由上海逃往香港,繼而避難日本,第二年避居美國費城,此時患上瞭肝病。徐宗漢聞訊趕赴美國照料黃興並協助其工作。1916年6月,袁世凱在全國的討伐聲中暴卒。7月8日,徐宗漢隨黃興回國抵達上海。這時候,黃興已病魔纏身,加上回國後工作操勞過度,於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終年42歲。徐宗漢與黃興有二子。黃興去世後,徐宗漢一度住在滬濱,撫養遺孤。
1919年“五四運動”席卷全國,徐宗漢與上海博文女校校長李果等共同發起成立“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領導上海婦女投身愛國運動。她被推為該聯合會會長。不久,天津各界聯合會代表劉清揚等人抵達上海,她們呼籲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得到徐宗漢等人的熱情支持。徐宗漢以上海各界聯合會代表的身份參加瞭全國聯合會的籌備工作,並擔任全國各界聯合會常務理事。她慷慨解囊,捐資各愛國團體開展工作。“五四”運動後,許多有志青年為追求真理,紛紛赴法國勤工儉學,徐宗漢也盡力資助,促成其行。一年之間,耗盡傢財,不得不變賣住屋,生活陷於困境。
女權女學
蘇俄十月革命後,由於帝國主義的幹涉和連年的內戰、災荒,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陷於經濟困境。1921年,上海成立瞭“俄災賑濟會”,徐宗漢擔任該會的演講部主任,到各處去呼籲捐資救濟蘇俄難民。這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和李達,準備在《新青年》刊物之外,再創辦一個《婦女聲》雜志,以推動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進程。王劍虹、王會悟(李達夫人)等找徐宗漢商量,希望此雜志能作為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機關刊物出版。徐宗漢表示同意和支持,使《婦女聲》雜志得以順利出版。
1922年2月李達和王會悟受黨組織的委托,與徐宗漢合作創辦一所培養婦女幹部的平民女校。 上海平民女校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開辦,對外稱女子工讀學校,由王會悟任該校理事兼任徐宗漢的秘書。平民女校每天上半天課,專設課程,分別由邵力子、陳望道、張守白、沈澤民、沈雁冰、安立斯(美籍,女)、李希賢、范壽康、周昌壽、陳獨秀等講授。為區別於貴族女校,平民女校強調“專為平民女子設立”,其宗旨是培養平民女子掌握知識與技術,以謀求婦女的自強自立和解放。該校除專設課程外,每周還有兩小時的演講課,由教員輪流講演,內容都是關系到平民女子的切身問題。徐宗漢不僅為平民女學資助部分經費,還為辦學做瞭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女學不設校長,采取民主辦學的方式,由李達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教員、學生和校工代表擔任。女學設高級和初級班及校務工作部。第一批共招收31名女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在“五四”運動鼓舞下向往民主自由的愛國青年,如蔣冰之(丁玲)、王劍虹、王會悟、王一知等,還有從封建包辦婚姻束縛下解脫出來的童養媳。陳獨秀對這所由國、共兩黨合辦的女學十分重視,不僅經常過問學校的情況,還擔任社會學課程,多次到校講授政治時事。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指示,從蘇聯回國的、到上海匯報工作的、或在滬短期停留的黨員幹部,都要到女學去作演講報告。如劉少奇、張太雷、惲代英、施存統(復亮),都到女學作過時事政治報告,深受師生歡迎和好評。這所學校雖然存在時間不長,卻在社會上產生瞭很好的影響,這是與徐宗漢的努力分不開的。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發展,徐宗漢與廖仲愷、何香凝等國民黨左派,真誠地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摯友。
矢志抗戰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徐宗漢又去接辦她於1912年創建的貧兒教養院,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決數百貧苦兒童的溫飽與教育問題。她還在安徽創辦瞭一所農場,以作為貧兒勞動的實踐場地。1931年,為瞭籌措貧兒教養院的經費,她不顧自己體弱多病,遠涉重洋,赴美國向華僑募捐。時“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東北三省,為瞭救亡圖存的迫切需要,她把為貧兒募捐擴大到為東北義勇軍募捐,為
收復東北而奔走呼喚。以後,她又去墨西哥、巴西、古巴、秘魯等國向各地華僑募捐,疾病染身仍四處奔波,幾致不起。她向華僑演講,激昂慷慨,聲淚俱下,表現出真摯的愛國情感,使華僑們深為感動而踴躍捐資,僅在墨西哥一地就募捐到45萬比索。她以個人名義,募捐到一架價值2000美元的教練機,讓人帶回祖國作為航空學校教學之用,以弘揚孫中山“航空救國”精神,激勵國人為航空事業獻身,奮勇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宗漢又帶著有嚴重心臟病的病弱之軀,率領部分貧兒到暹羅募捐,向華僑宣傳抗日救國。回國後,她在雲南雞山創辦貧兒院,但因經費不足,又不得不將那些流亡的貧兒送回安徽貧兒農場安置。
1940年,徐宗漢移居重慶。她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心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的英勇抗日由衷地表示贊佩,同時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表示憤恨和譴責。在重慶期間,她經常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一些愛國進步人士。她與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常有往來。她真誠愛國、堅持革命和不斷追求進步的思想行動,博得中國共產黨和社會進步力量的高度評價。
1944年3月8日,徐宗漢因肝病不治逝世於重慶,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