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上官昭容

上官昭容

上官昭容簡介: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軼事典故

稱量天下士

相傳婉兒將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孩,將來必能稱量天下人才,誰知生下地來,卻是一個女兒,鄭氏心中甚是不樂。這婉兒面貌美麗,卻勝過她母親,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鄭氏抱婉兒在懷中戲語道:"汝能稱量天下士麼?"婉兒即呀呀地相應。待往後婉兒專秉內政,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果然"稱量天下士"。

紅梅妝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戶錄》裡敘述得比較詳細:"天後(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此說來自於上官婉兒同時代的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故較為可信。然而在後人的記載中,關於婉兒為何受黥刑,卻更為玄乎。

古代色情小說《控鶴監秘記》中說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瞭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瞭這種紅梅妝。

另有一說是上官婉兒厭惡武則天男寵對自己的調戲而關閉甬道,致使皇權象征的明堂因報復被毀,武曌大怒,下旨欲殺之。在宮內臨刑前,改變主意,賜給瞭婉兒生存的機會,卻在她額頭上刻瞭忤旨二字。總之,此等說法不足為信。

木門寺題詩

相傳李賢被母武則天貶為庶人,流放巴州,途經木門(今四川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曾與木門寺內方丈在石上曬經,巨石上刻有佛像700餘尊,曰"曬經石",他寫下"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梁潮洪,曬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的詩句為自己感到惋惜。後來上官婉兒去巴州看望李賢,行至此地,聞李賢被害,就在"曬經石"上修建亭子(惜毀於戰火),題寫《由巴南赴靜州》一詩於亭上,懷念李賢:"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玉簪花神

傳說上官婉兒常喜花前讀書,尤愛在夏日的傍晚,伴著玉簪花的幽香,細細品味書中的辭章妙句。以上官婉兒為司玉簪花神是合適的。她的詩作也如玉簪花一樣幽怨傷感,是長期宮禁生活的哀吟。

人物評價

才華詩文不讓須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都對上官婉兒有記載,但較為體現她奉承權貴、淫亂宮闈,並操縱政治,控制朝綱的負面事件。但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文人,如張說、武平一等對其人其事評價很高,至近代以來,愈發被學者推崇。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瞭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志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關於上官婉兒私通武三思、崔湜,最早出於五代時期劉昫的《舊唐書》,在唐代當時的文獻中卻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記載,《景龍文館記》中倒有一句"而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這個"通"字可以是私通,也可以是交接往來,並不能斷定婉兒與其有染。由此不得不猜測劉昫僅僅是把一件可能存在的事當成瞭言之鑿鑿的史實。由於相關史料的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論,但可以肯定上官婉兒在當世的評價遠高於後代史書中,這種差異可能在於後代史官對女性參與政事的抨擊。

生平

名門出身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

公元664年(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女皇寵幸

公元677年(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瞭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墓志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瞭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隻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公元696年(通天元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成為昭容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上官婉兒與韋皇後、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後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後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準許瞭。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後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瞭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後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瞭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傢,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公元707年(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和韋皇後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後和陛下。"李顯和韋皇後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據墓志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發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準許,最終以死相諫。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引領文風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後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其母鄭氏去世後追謚為節義夫人,婉兒上表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後恢復。

李顯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築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禦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政變被殺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後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瞭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瞭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後為皇太後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擁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後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吊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公元711年(景雲二年)七月,復封為昭容,謚號惠文。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志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志蓋上已刻上瞭"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瞭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但據張說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結合墓志內容推測,應該是太平公主上表請求編集文集。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墓葬

2013年9月,陜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佈發現瞭上官婉兒墓,位於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北,東南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4.2公裡,距唐長安城遺址約25公裡。墓地規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據墓志記載,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即公元710年)八月,與史料記載相符。該地在唐朝為"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區。

葬的等級較高,整個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水平全長36.5米,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在墓道和墓室內沒有壁畫,墓室系明壙磚券夯築,正方形,邊長4.5米,最深達10.1米,頂部全部塌陷,鋪地磚全部被揭起,四壁殘餘部分最高1.38米,未發現棺槨痕跡。墓葬曾遭大規模毀壞,據專傢分析很可能是古時的"官方毀墓"行為。

2014年1月7日,最新一期《考古與文物》期刊全文刊登瞭上官婉兒墓志全文,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也隨著墓志文的披露顯現出更為真實的一面。

上官婉兒墓志,青石質,正方形。志石長寬均為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總共有982字,包括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

據墓志文內容顯示,上官婉兒是"隴西上邽人也(今甘肅天水一帶),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變時,"亡身於倉卒之際"。同時,墓志文還詳細記載瞭上官婉兒勸阻唐中宗欲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甚至以死相諫的事。有史學界專傢表示,此次公佈的墓志文既有助於對上官婉兒生平的研究,也更接近歷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文學貢獻

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瞭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瞭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瞭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王夢鷗在《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復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采麗與否為取舍之權衡,於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

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婉兒在這期間主持風雅,與學士爭務華藻,寫詩賽詩,對文人提拔獎掖。近代文藝理論傢謝無量稱"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

此外,上官婉兒還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多有貢獻,如《遊長寧公主流杯池》,突破瞭以往寫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寓情於景,卻更具有自然山水味。清代文人陸昶在《歷朝名媛詩詞》中稱贊道"昭容才思鮮艷,筆氣舒爽,有名士之風"。

個人作品

上官婉兒自幼聰慧,《新唐書》本傳載其年十四,就因才華橫溢而得到武後的重視。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後、長寧、安樂兩位公主同時賦詩,且能做到"眾篇並作而采麗益新"。她的詩歌創作,既有對"上官體"形式技巧的繼承,更在詩歌的題材范圍、抒情特征及格調氣度等方面對此前的宮廷詩有所超越,從而為詩歌從初唐宮廷詩的歌功頌德、綺錯婉媚邁向波瀾壯闊、盡善盡美的盛唐之音,跨出瞭重要一步。《龍城錄》下《異人錄》對上官婉兒的詩歌有"絕麗"之評,這位才華絕代而創作豐贍的詩人,唐玄宗曾下令匯集她的詩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詔燕國公張說題篇,惜已散軼。《全唐詩》中現存詩三十二首,按內容可分為三類:抒情述懷、應制奉和、出遊紀勝。

抒懷心曲

上官婉兒現存不多的詩作中,有一首屢被提及,備受重視,那就是其抒懷之作《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的情感表達超出瞭宮廷詩的慣有基調,如此綿長的思念乃是宮廷詩歌中難得一見的深情。詩歌以景托情,借景抒情,天氣之蕭瑟,情懷之惆悵,在短短40字中渾融一體,曲盡纏綿,一改初唐詩壇"六朝趣味"之風,格外脫俗清雅。明代文學傢鐘惺贊曰"能得如此一氣之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偶!此唐人所以力追聲格之妙也。既無此高渾,卻復鏟削精彩,難乎其為詩矣!"又雲"露濃香被冷"妙在"露濃"二字,以無意中生情,是頗為精當之評。這首《彩書怨》克服瞭宮廷詩歌情感貧乏的弊端,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這一長於深宮的才女在情感上的孤寂和執著,仿佛一民間女子對夫婿傾訴其綿長的思念。初唐宮廷詩在將近百年的情感沉寂,開始瞭綿長、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達。從這一角度講,堪為"宮廷詩的自贖"。

日常應制

即使是宮廷詩的最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應制之作,上官婉兒也以或清新雋永,或氣勢壯大等格調氣度傾灑其絕代才華。如其《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在語言形式上,著名學者鄭振鐸以為此詩:"正是律詩時代的"最格律謹嚴"之作。"整首詩歌,把剪彩花的過程及彩花能夠以假亂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長久的特點寫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結句:"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所傳達出的清新自然,雋永活潑的情調,更非此前的宮廷詩所能比。可見其作為女性詩人在觀察的細致、體驗的豐富以及對美的獨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類應制詩歌的寫作中,註入瞭一股鮮活清新的氣息而顯得難能可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上官婉兒作為一個女性作傢,卻在奉和應制詩中,表現出瞭壯大恢宏的氣度。如其《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出灞川。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此詩為絕句體,作者以遙看、回矚之"龍為馬"、"玉作田"的昂揚生氣與壯觀之景,襯托出聖駕出行的恢宏氣勢,可謂"神老氣健"。其另外兩首及《駕幸三會寺應制》等,也皆具壯大昂揚之勢。上官婉兒現存的三十二首詩歌,除瞭象《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其三中的"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升平"及《駕幸三會寺應制》中的"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等幾句略帶歌功頌德之意外,已很難看出這是一個宮廷詩人的奉和應制之作瞭。而"太平詞藻盛"之句,恰是婉兒所處的初盛唐之交的文壇實況。上官婉兒雖然現存詩歌不豐,但依舊可以看出她以自然灑脫的山情水韻豐富瞭宮廷詩歌的創作題材,以纏綿悠長的款款深情克服瞭宮廷詩歌情感表達的貧乏,以壯大恢宏的氣度滌蕩瞭宮廷詩歌柔媚局促的格調。其創作實踐從宮廷內部開啟瞭代表大唐盛世一代強音的詩國高峰的前奏,當為初唐近百年宮廷詩歌的終結者。

山水清音

作為一個長於深宮的女子,其山水詩主要完成於皇親貴戚的園林別業。景龍三年(709)左右,中宗屢赴長寧公主山莊,婉兒有《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為其現存的主要山水詩。這二十五首詩,包括三言詩二首、四言詩五首、五言詩十五首、七言詩三首,從不同的側面抒發瞭上官婉兒的山林之賞,讀之幾令人忘卻其宮廷詩人的身份,顯示瞭她對初唐宮庭詩歌題材及審美趣味的超越,流露出瞭上官婉兒對自然的深切熱愛與禮贊之情。在登高遠望,賞自然之時,她覺得自己是一個"物外者",仿佛已從繁瑣的宮廷生活中脫出,完全融入瞭自然的懷抱。如其十一有雲:"霞窗明月滿,澗戶白雲飛。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在這月明風清,白雲入戶的山第,詩人以藤條為書架,以薜蘿為衣衫,宛若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山水詩還呈現出一種率真樸拙,自然灑脫,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其八中的"鑿山便作室,憑樹即為楹。"透漏出一股率真樸拙、自然灑脫之氣。再如其十五"攜琴侍叔夜,負局訪安期。不應題石壁,為記賞山時。"更是散發出一股魏晉式的灑脫不羈,讓人生發出無限遐想。而像其四"仰循茅宇,俯眄喬枝。煙霞問訊,風月相知。"其五"枝條鬱鬱,文質彬彬。山林作伴,松桂為鄰。"所展現出的詩人在俯仰之間,交友風月,作伴山林的灑脫,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婉兒的一些山水之作,已與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相去不遠。如其十三: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

漸覺心神逸,俄看雲霧低。莫怪人題樹,隻為賞幽棲。

無論在韻律上,還是其蘊含的詩人的志趣喜好、自然神韻等都與王維的《終南別業》有異曲同工之妙,直接為盛唐田園山水詩派導夫先路。

新銅村  山莓  自己的歌  戲馬臺  光榮之傢  緩存文件  脫泡  新咸戶路灃  道奇  共聯  街東陳路  因果報應  四教  活動性  化工學院  獨白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