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侃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馬守清
所處時代:抗日戰爭時期
民族族群:回族
出生地:河北獻縣本齋回族鄉
出生時間:1901年
去世時間:1944年
主要成就:抗日民族英雄
經 名:尤素夫
信 仰:共產主義
馬本齋(1901~1944),原名馬守清,回族,河北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後來人們為瞭紀念他,建立瞭馬本齋陵園,還拍攝瞭以他為原型的電影《回民支隊》,和電視劇《民族英雄馬本齋》。
人物介紹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莊。白文冠、馬永常之子。自幼聰穎,讀過私塾,粗通文墨,後為生活所迫,隨父親到東北。之後投身奉軍(東北軍)。1924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在講武堂畢業後,從士兵升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直至升任奉軍獨立 21 師第四團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還鄉務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馬本齋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率領弟弟和幾十名群眾在傢鄉組織瞭“回民抗日義勇隊”。他們的行動受到瞭孟慶山領導的“河北遊擊軍”的支持,很快擴充、改編為“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1938年5月,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並為回民幹部教導部隊,馬本齋任總隊長。1938年9月,部隊在河間整編時擴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榮的加入瞭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的解放奮鬥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隻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實現。”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1940年,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偽軍據點,鞏固瞭隊伍。1941年,為瞭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走瞭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為瞭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馬母痛罵漢奸,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後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寧為玉碎潔無瑕,烽火輝映丹心花。賢母魂歸浩氣在,豈容日寇踐中華!”的壯語。
1942年6月,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采用遊擊戰術,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瞭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取得瞭“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他勇謀兼備,註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作出瞭重要貢獻。
然而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 歲。
黨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瞭追悼會,總參謀長葉劍英高度贊揚瞭他光輝的鬥爭經歷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毛澤東主席敬獻挽聯“馬本齋同志不死”,周恩來副主席題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朱德總司令挽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范;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1944年冬 ,冀中行政公署將馬本齋誕生地東辛莊命名為本齋村;1953年5月在本齋村建立本齋回族鄉政府;1962年10月成立本齋人民公社;1984年2月,獻縣人民政府改本齋人民公社為本齋回族鄉。1954年將他的遺體遷至石傢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