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適應障礙

適應障礙治療

(一)治療

1.基本治療

(1)心理-環境治療:這是應激相關障礙的主要治療之一,應盡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脫離引起精神創傷的環境,轉移或消除應激源.通過疏泄、解釋、支持、鼓勵、指導等,幫助病人擺脫痛苦,認識疾病,面對現實,配合治療,提高適應能力.

(2)藥物治療:對適應障礙的病人藥物治療不必作為首選的方法,但對情緒異常較明顯的患者,為加快癥狀的緩解,可根據具體病情酌情選用抗抑鬱藥或苯二氮卓類等抗焦慮藥.對焦慮、恐懼不安者,可使用抗焦慮藥;對抑鬱癥狀突出者,可選用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抗抑鬱藥;對有妄想、幻覺、興奮激動者或出現沖動行為威脅到自身或他人安危時,可給予短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癥狀消失後可繼續服藥數周再停藥.以低劑量、短療程為宜.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心理治療應繼續進行,特別是對那些恢復較慢的患者,更為有益.

(3)電痙攣治療:嚴重消極自殺企圖者或興奮躁動者,可作電痙攣治療2~4次.

(4)支持治療:如對不能主動進食或進食量少的病人,應註意補充營養、飲水或輸液.

2.心理治療

當應激源消失後,而情緒異常仍無明顯好轉,則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除與患者交談外,更應幫助他們如何解決應激性問題,也可讓他們發泄一下情緒,這對改善社會功能有積極作用.對青少年的行為問題,除個別指導外,還要進行傢庭治療,定期進行心理咨詢是必要的,給予鼓勵,再保證建議和環境重新安排等具有支持治療的作用.

(1)危機幹預:當個體遭到社會心理應激因素的沖擊,其心理穩定性受到破壞而出現心理危機時,危機幹預就是從心理解決迫在眉睫的危機,使癥狀得到立即緩沖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回到危機前水平,並獲得新的應付技能,以預防將來新的危機發生.

(2)認知行為治療:應激源消失後,患者情緒行為異常仍無明顯好轉時需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任何對應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改變都受思維過程的控制,不良的認知導致不良的情緒,以致產生不良的行為,因此認知行為治療通過矯正患者的思想、信念和態度,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認知行為療法可分3個步驟:①找出與不良行為有關的錯誤認識;②尋找證據,論證這一認知的錯誤;③分析錯誤認知的根源,幫助病人重建認知.

(3)支持性心理治療:當應激源停止後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最常用的一種,這對適應不良的行為和改善社會功能有積極的作用.

需要指出,人的需要與個性特點是形成精神應激的內部條件.人們面對同一外在客觀世界,由於反映方式不同,可形成瞭不同的內心世界.例如有的人感知世界認為充滿愛心,而有的人感知世界認為充滿敵意;有人心直口快,有人城府很深.對滿足需要的具體行動,有的人猶豫不決,自我克制過多;有的人說幹就幹,不顧行為規范.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利害關系的辨認,有人當機立斷,有人充滿內心沖突,結果造成精神應激或焦慮狀態.面對失敗,有人自責自咎,有人怨天尤人,進而有的人心潮起伏,有的人泰然處之.因此治療時既要盡量消除應激事件的影響,也要註意改造對個性特征有重要影響的個人價值觀及其應激障礙.如果個人存在過高的內部需要和願望,在此背景上形成不夠恰當的價值觀,養成對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個性特征,由此產生特殊的認知、情緒反應與行為方式,可以成為應激相關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通過治療使認知方式與價值觀轉變,可以繼而引起情緒與行為反應轉變.以轉變價值觀為主要目的的認知心理治療,在減緩應激與防治相關疾病方面,具有治本的效果.轉變價值觀的正確途徑是使個人的價值觀更加接近客觀實際,更好適應社會生活.總之,對於完美主義、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以及在這基礎上形成的價值觀,必須通過心理治療予以矯正.

(4)以道傢學說為治療哲理的心理治療:

①我國的道傢處世養生法可有助於減緩精神應激.道傢有自成體系的處世養生哲學,與儒傢思想長期並存.道傢處世養生法作為一種價值觀,對應激相關障礙、神經癥與心身疾病的認知心理治療,有較好效果.道傢處世養生法經楊德森教授整理,有以下4條原則:

第一,利而不害,為而不爭:隻作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作危害自己、他人與社會的事.為而不爭是要求自己盡力而為,量力而為,不與人爭,不與人攀比,不嫉能妒賢,就可大大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窩裡鬥”的現象.

第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降低利己私心與過高的爭權爭名爭利欲望,制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為社會與個人的奮鬥目標.不安排過多任務,對人對己不作過高要求,有所不為然後有所為,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第三,知和處下、以柔克剛:海納百川、水容萬物、求同存異、百花齊放.

第四,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預測進程、預知結局、因勢利導、遊刃有餘.不倒行逆施、不強迫蠻幹、不揠苗助長、不急於求成、在危機面前作好出現最壞情況的精神準備,尋求不壞的結局.

②道傢處世養生法認知心理治療,有A、B、C、D、E5個治療程序:

A.探索應激源,由病人陳述生活經歷,遭遇的生活事件或精神創傷,求醫時存在的精神痛苦與軀體不適.

B.通過價值觀量表,評估病人的價值觀,即對人生、名譽、權利、地位、財富、愛情、健康等的評價與個人的追求.

C.評估病人應對生活事件所常采用的方法、成功的經驗,特別是失敗的教訓,如走極端、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

D.介紹道傢處世養生法的幾個基本原則,讓病人對照自己的A型性格與行為,失敗的應對方式,重新思考和定位.

E.通過1個月至半年的治療,客觀評定療效.

總之,通過集體宣傳與個別談心,針對病人的生活事件、心理沖突、性格特征與失敗的應對方法,共同尋找擺脫心理危機的出路.在認知治療時,應列出失敗的認知方式,尋找新的認知方式,接受道傢處世養生法的價值觀,反復練習,不斷解決生活中遭遇的生活事件,達到重新適應生活、回歸社會和促進精神健康的目的.

(二)預後

隻要給予適當治療,臨床實踐顯示預後良好.當應激源消失後,一般幾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即可恢復正常.有報道指出,青少年比成年患者病程要稍長些,並有伴發自殺行為者.還要註意這些青少年來門診時有無物質濫用或依賴問題.對那些數年不愈的患者,應考慮應激源是否未完全消除,並仔細深入接觸,觀察有無其他精神障礙未被發現的可能.

適應障礙飲食

適應障礙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註意營養充足.做到:

(1)不要太油膩.不要有過多的動物性食品和煙熏油炸食品.

(2)不要太咸.

(3)合理膳食質,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每日4-6兩為宜.蔬菜、水果類含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增強人體抵抗力,暢通腸胃,每日最少應吃1斤.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淀粉,即糖類物質主要為人體提供熱能,滿足日常活動所需,每日約5-8兩為宜.

適應障礙並發癥

慢性頻繁的應激反應,使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神經性頭痛,胃潰瘍等慢性疾病,而過分劇烈的情感應激,如過喜,過悲則極易引起腦中風,肌梗塞等“愁白頭”,“笑死人”的情形,由於應激反應時還伴隨著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顯著地抑制瞭機體的免疫力,故應激狀態可增加對傳染病的易感性.

池棚鎮  國際空間站  尼加拉瓜  依賴方  錢江方  天寶  植物人  宏偉  王樓  諾貝爾  森羅萬象  漢佐村十隊  龍舌路鄭郭  齒腔  碳酸氫銨  倩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