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瘤
来源:74U閱讀網
過敏性鼻炎治療
藥物治療:
應考慮以下因素:療效、安全性、費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內和口服給藥,療效在不同患者之間可能有差異.停藥後無長期持續療效,因此對持續性變應性鼻炎需維持治療.延長治療時間並不發生快速耐藥性.鼻內給藥具有許多優點,高濃度藥物可直接作用於鼻部,避免或減少瞭全身副作用.但對於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患者,藥物需要作用不同靶器官,鼻內給藥不是最佳選擇,推薦全身藥物治療.
1.抗組胺藥:口服或鼻用第2代或新型H1抗組胺藥,可有效緩解鼻癢、噴嚏和流涕等癥狀.適用於輕度間歇性和輕度持續性變應性鼻炎,與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中-重度變應性鼻炎.
2.糖皮質激素:鼻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癥狀.對其他藥物治療無反應或不能耐受鼻用藥物的重癥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質激素進行短期治療.
3.抗白三烯藥:對變應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4.色酮類藥:對緩解鼻部癥狀有一定效果,滴眼液對緩解眼部癥狀有效.
5.鼻內減充血劑:對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癥狀有緩解作用,療程應控制在7天以內.
6.鼻內抗膽堿能藥物:可有效抑制流涕.
7.中藥:部分中藥對緩解癥狀有效.兒童和老年人的治療原則與成人相同,但應特別註意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8.妊娠期患者應慎用各種藥物.
免疫治療
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可能改變疾病進程的療法.免疫治療誘導瞭臨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長期效果,可預防變應性疾病的發展.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常用皮下註射和舌下含服.療程分為劑量累加階段和劑量維持階段,總療程不少於2年.應采用標準化變應原疫苗.適應證主要用於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變應性鼻炎患者.禁忌證①哮喘發作期;②患者正使用β受體阻斷劑;③合並其他免疫性疾病;④妊娠期婦女;⑤患者無法理解治療的風險性和局限性.免疫治療可能出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應.
外科治療
適應證:①經藥物或免疫治療鼻塞癥狀無改善,有明顯體征,影響生活質量;②鼻腔有明顯的解剖學變異,伴有功能障礙;③合並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藥物治療無效.外科治療不作為常規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方法.
過敏性鼻炎飲食
過敏性鼻炎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一、腎虛型食療
1.鱔魚煲豬腎:黃鱔250克(切段),豬腎100克,同煲熟,調味食用.
2.蓯蓉金英羊肉粥:肉蓯蓉15克,金英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2根,生薑3片.先將肉蓯蓉、金英子水煎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粥,待熟時,入鹽、生薑、蔥白稍煮即可.
3.菟絲細辛粥:菟絲子15克,細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菟絲子洗凈後搗碎和細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時加白糖即可.
二、風寒型食療
1.蔥白紅棗雞肉粥:紅棗10枚(去核),蔥白5莖,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雞肉、生薑、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
2.神仙粥:生薑6克,連須蔥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0毫升,先將糯米洗後與生薑同煮,粥將熟時放人蔥白,最後入米醋,稍煮即可食.
三、風熱型食療
1.取桑葉9克,菊花18克,甜杏仁9克,粳米60克.將前二味藥煎水去渣,加甜杏仁、粳米煮粥食之.每日一劑,連服數劑.
過敏性鼻炎患者飲食宜忌
宜
1、多吃含維生素C及維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蘿卜等.
2、宜多吃生薑、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
3、宜多吃糯米、山藥、大棗、蓮子、意仁、紅糖和桂圓等.
4、在飲食上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蘿卜、刀豆、絲瓜、及梨子、蘋果、橘子、枇杷、葡萄、核桃等.
忌
1、忌食牛肉、含咖啡因飲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麥、牡蠣、花生、鮭魚、草莓、香瓜、蕃茄、小麥.
2、忌食冷飲:過冷食物會降低免疫力,並造成呼吸道過敏.
3、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
4、忌食特殊處理或加工精制的食物.
5、忌食含人工色素的食物:特別是黃色五號色素.
6、避免香草醛、苯甲醛、桉油醇、單鈉麩氨酸鹽等食物添加物.
7、忌食海腥油膩,如蝦(尤其是海蝦)、蟹(梭子海蟹)、桂魚、黃魚、鯽魚及肥肉、豬油.
8、動物內臟亦應少食.
9、香煙、飲酒等嗜好應戒除.
10、慎食芹菜、酒釀等發物.
過敏性鼻炎並發癥
常見的並發癥如下:
1.鼻衄多為涕中帶血或少量滴血,兒童較多見,以往認為由劇烈噴嚏所致,現推測與肥大細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謝紊亂使血栓生成減少有關.
2.變態反應性鼻竇炎因鼻竇粘膜與鼻粘膜相連,故鼻腔粘膜變態反應性炎癥易波及鼻竇粘膜則產生變態反應性鼻竇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涕,但癥狀加重.
3.咽喉炎由於長期鼻塞反復發作,患者經常張口呼吸,可發生慢性咽喉炎.
4.支氣管哮喘可與變性鼻炎同時存在,一些哮喘患者患者常在噴嚏發作後發病.
5.滲出性中耳炎鼻變態反應可借且咽鼓管波及中耳,鼻咽部咽鼓管咽口粘膜水腫或變應原物質借該管進入中耳,即可導致滲出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