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病綜合征
来源:74U閱讀網
胃息肉
胃息肉百科
胃息肉是指胃粘膜表面長出突起的乳頭狀肉,早期可無明顯癥狀,一般都是在胃腸鋇餐造影、胃鏡檢查或因其它原因而手術時意外發現的.息肉這一名稱不表示它的病因及組織學構造,隻表示肉眼觀察到的隆起物.
胃息肉
胃息肉病因
(一)發病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的隆起病變.
(二)發病機制
胃息肉一般多發生於胃竇,少數也可見於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約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並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於1.5cm,呈圓形或橄欖形,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增生性息肉可發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 系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無蒂,表面光滑,少數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為疏松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於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胃息肉
胃息肉癥狀
本病早期或無並發癥時多無癥狀,出現癥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合並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胃息肉
胃息肉檢查
合並糜爛或潰瘍者,多表現為糞潛血實驗陽性或黑便.
1.內鏡檢查內鏡下可見息肉呈圓形或橢圓形隆起,少數呈分葉狀,有蒂或無蒂,多數直徑在0.5~1.0cm之間,少數直徑大於2cm,腺瘤性息肉顏色往往較周圍黏膜紅,而增生性息肉則與周圍黏膜相似,內鏡直視下活檢及組織學檢查可明確其性質及類型,同時可進行治療.
2.X線檢查X線鋇餐檢查表現為充盈缺損,對診斷胃息肉有一定價值,但其發現率低於胃鏡,適用於內鏡檢查有禁忌證者.
胃息肉預防
為瞭防止胃息肉癌變,應堅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將息肉切除幹凈,此外,要加強自我保健,把住吃喝這一關,盡量不給胃加重負擔,隻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將胃癌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