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腎盞畸形
来源:74U閱讀網
藥物性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百科
藥物性牙齦增生(drug-inducedgingivalhyperplasia)是指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牙齦纖維增生和體積增大.藥物引起牙齦增生是較為少見的藥物副作用之一.可致牙齦增生的藥物主要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氨己烯酸、撲癇酮、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環孢菌素等.患者多為青少年及兒童,老年人則較少見,發病率不等.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從最初的小球狀逐漸融合、增大直到覆蓋部分牙面.
藥物性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病因
苯妥英鈉(30%):
長期服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大侖丁),可使原來已有炎癥的牙齦發生纖維性增生,但對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真正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增生的程度與口腔衛生狀況和原有的炎癥程度有明顯關系,人類和動物實驗證明:如果沒有明顯的刺激物和牙齦炎癥,藥物性牙齦增生可大大減輕或避免發生,但增生也可發生於無局部刺激物的牙齦.
環孢菌素(30%):
近年來有不少報告指出其它藥物例如環孢菌素(cyclosporine)和硝苯地平(心痛定,nifedipine)也可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環孢菌素為免疫抑制劑,常用於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據報道,服此藥者約有30%~50%發生牙齦纖維增生,硝苯地平為鈣通道阻斷劑,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具有擴張周圍血管和冠狀動脈的作用.
局部刺激因素(20%):
局部刺激因素雖不是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原發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齦炎能加速病情的發展.
藥物性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癥狀
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癥狀:
發炎牙疼牙齦腫脹
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於服藥後1~6個月時,增生起始於唇頰側或舌腭側齦乳頭和邊緣齦,呈小球狀突起於牙齦表面,繼之,增生的乳頭繼續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連,蓋住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著齦,使牙齦的外觀有明顯的變化,增生的牙齦組織質地堅韌,略有彈性,呈淡粉紅色,一般不易出血,局部無自覺癥狀,無疼痛,增生的牙齦常將牙齒擠壓移位,多見於上頜前牙區.
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生於全口牙齦,但以上、下頜前牙區較重,它隻發生於有牙區,拔牙後,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
藥物性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檢查
藥物性牙齦增生檢查項目:
口腔X光片檢查
1、查體,視診.
2、病變時間長期者需做病理檢查,排除惡變.
3、牙菌斑、牙石的存在.
4、牙齦色形質改變:牙齦鮮紅或暗紅色,齦緣變厚,齦乳頭圓鈍肥大,有時可呈球狀增生.少數炎癥嚴重者,可出現齦緣糜爛或肉芽增生.牙齦有時表面松軟脆弱.
5、探診時,齦溝出血,齦溝底應位於釉牙骨質界處,無臨床附著喪失.
6、影像學上無牙槽嵴頂骨吸收的表現.
藥物性牙齦增生預防
1.註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2.定期口腔專業檢查,尤其強調孕前檢查,遵循醫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治療口腔內疾患.
3.青春期正畸治療前、懷孕前及妊娠早期應及時治療原有的慢性齦炎,嚴格控制菌斑,可大大減少青春期齦炎和妊娠期齦炎的發生.
4.對於需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孢素和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者,應在開始用藥前先進行口腔檢查,消除一切可能引起牙齦炎的刺激因素,並教會患者控制菌斑保持口腔衛生的方法.積極治療原有的齦炎,能減少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生.